《汉月圆缺——全景展示大汉王朝兴亡之路》
第2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10 22:18:11
  但是,有一个人,暂时未动。
  此人,是胡亥的贴身小宦官。

  他未与同事们一起逃之夭夭,倒不是打算为主尽忠,而是慑于主人太猛,喜欢即兴杀人表演艺术,故没敢挪步。
  胡亥失望地见证了树倒猢狲散的混乱,却意外发现了一动不动的小宦官。
  他惊恐万状地盯着那张已经吓得面无人色的小脸,质问对方知不知道外面怎么回事。
  小宦官低声下气给出了答案,认为应该是胡亥信任不疑的总理赵高,正在兴风作浪搅混水。
  自感死到临头的胡亥,怒骂可怜的小宦官不是东西,严厉谴责对方拒不提前检举赵高的野心和阴谋。
  胡亥认为,今天这一突发事件,全都因为挨千刀的小宦官不作为所致,对方应该承担全部政治责任。
  眼看就要躺进棺材,居然还有心情耍威风,胡亥给笔者的印象,好似夜晚的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日期:2012-06-10 22:26:01
  人急造反,狗急跳墙。可怜的小宦官,像被逼到墙角无路可退的小狗一样,罕见地拿出伟大的自救精神,回骂胡亥是头大蠢驴!
  然后,小宦官愤怒地认为,如果过早摘下赵高面具,恐怕本人坟堆上如今都杂草丛生了。
  对于小家伙的顶嘴,假如换作是昨天,胡亥定然已将对方剁成肉泥熬成肉汤喂狼狗!

  然而,今非昔比,形势逼人,惊魂未定来日不多的嬴胡亥,闻言以后默默无语。
  如烟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闪过他的脑际……
  日期:2012-06-10 22:28:02
  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更新完毕。
  明晚继续。

  欢迎朋友们的光临。
  若有高见,敬请留下,我会做为借鉴。谢谢。
  日期:2012-06-11 19:03:52
  2.丰功伟绩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王国经过多年软硬兼施,终于横扫八荒,鲸吞六雄,定都咸阳。

  在空前隆重的统一王朝开国大典之上,铁腕父王嬴政先生意气风发,庄严宣告:“大秦王朝中央政府,今天正式开张营业!”
  一个将军一套令,一个帝王新规定。而父王的最新规定就是,中央政府的一把手,职称定为皇帝。
  为什么叫皇帝呢?
  父王认为,他是一统江湖夺得肥鹿的伟人,道德比著名的三皇高,功劳比传说的五帝大,故复杂问题简单化,两顶官衔合二为一,浓缩起来就叫皇帝。
  父王发明的这一“皇帝”头衔,从此响彻咸阳,走向全中国,沿用二千年,可谓经久不衰的畅销品。
  为了这顶华丽的帽子,后人相互伤害,聚众斗殴,血战不退,皇冠不到手死不瞑目!
  日期:2012-06-11 19:04:32
  当然,后来的事我管不着,所以只想谈论眼前。

  根据最新规定,今后就应该尊称父王为父皇了。必须改口呀,否则会犯政治错误的。
  天上没有两轮太阳,国家不容两人作主。所以父皇在发明新头衔的同时,还宣布将朕、诏等字眼收归皇帝专用。
  不仅如此,为了防范他人侵权,他还恶声恶气做出配套规定,禁止人们继续使用,否则,请拿人头做为使用费。
  同时,他还叫停儿子给老子、官员给帝王死后起绰号的封建陋习,明确宣布本人就是大秦王朝的开国领袖,也就是始皇帝,你们叫我秦始皇也行。
  既然我都成为始皇帝也就是第一个皇帝,那么我的子子孙孙就应该从二世三世依次来,到万世不朽!

  日期:2012-06-11 19:05:06
  父皇的开国宣言,让我和哥哥姐姐们兴奋不已:“从今往后,我们一家的美好日子,定会像滔滔东去的黄河水,绵绵不绝,地老天荒,千年万年永远在!”
  台下的文武百官,那堆人渣,一边暗暗思想“亲,你就高高在上做梦吧”,一边跪地山呼“吾皇万岁”。
  现在想来,所谓万岁,就好比戏台上唱着玩的台词一样虚幻不实,谁信谁就会被麻丨醉丨,直至忘记我是谁!
  虽说嬴家天下一万年是可想却遥不可及之事,但事业心天下第一强的父皇,他可管不了那么多。

  自打天下姓秦以来,他老人家为了皇图永固,就像勤劳的老农民一样,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坐冷板凳看破竹简。哪怕忙得快吐血,他也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或耍工休。
  那么,我敬若神明的父皇,都忙了些什么呢?
  日期:2012-06-11 19:16:34
  第一步,叫停分封制,推广郡县制,算是正式树立起全国地方政权的大框架。
  其实,统一之初,官僚们因为学派差异利益纠葛而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有过激烈争论。
  以总理王绾为首的孔夫子的传人们,无不主张学习周朝分封诸皇子为王,分片管理全国各地。

  他们膜拜周公,艳羡周王朝坐享江山八百年,并且认为周朝高寿的原因就是分封诸侯。
  他们还认为,距离咸阳千山万水的燕、齐、楚等偏远之地,如果不设王,中央政府的统治意图就无法在那些地方得到贯彻落实。
  日期:2012-06-11 19:17:19
  对此分裂主张,司法总长李斯坚决反对。
  周朝王爷多如牛毛,后代见利忘义,相互之间常为争田边地角打群架,砖头瓦片满天飞,各方都砸得头破血流。
  并且,众诸侯因为一门心思扩军备战,或者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故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结果无不元气大伤。

  周王身为国家最高领袖,本应号令诸侯,却因地盘严重缩水而力不从心,只能枯坐一边干瞪眼。
  于是,诸侯国最终发展成两败俱伤之局,从而给我朝的奋力崛起,创造出难得的可乘之机。
  据此,李斯判定:“封王之举百无一利,绝不可取!”
  听完李斯的意见,父皇很是疑惑:“若不将国家分割成若干小片交由诸王享用和管理,又该怎么办呢?总不能放任不管任人来抢吧。”
  对此疑惑,李斯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推广郡县制。
  陛下开创统一伟业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如果像原来的秦王国一样,将天下划分为若干郡县,让皇子、功臣没有地盘,众人财不大气不粗,陛下管理江山就会更加容易,更加有效,更为顺心如意。
  这,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正确方略!

  鉴于前朝因诸侯纷争而灭亡,父皇接受李斯建议,宣布废除分封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各郡下设若干县。
  同时,父皇还规定全国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去留,均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以切实保障大秦王朝的团结和统一。
  日期:2012-06-11 19:17:58
  然而,仅仅将地方政府管辖的地盘最小化,重要人事权力上收,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为此,还必须存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在李斯协助下,父皇英明地建立起类似于三公九卿的中央政府机构,让官员捣蒜剥葱各管一工,同时相互制衡。
  当然,这些官员,全部听命于父皇一人,也就是由父皇任免,对父皇负责。
  这套政治制度,被后人冠以中央集权之名。对于中央集权,有人扁它,也有人捧它。
  理性地想想,国家这么大,如果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势必重演。一盘散沙,遭罪的是所有中国人!
  国家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要说中国,就连自诩为当代最民主最强大的某国,也需要集行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总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