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残局——中国式王朝的崩溃路径》
第27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紧接着,安禄山领教了杨国忠的第二招:杨在唐玄宗面前提议做一个游戏,说要想知道安禄山是否真的要反,只要召他入朝就可以试出来。如果安禄山心中没鬼,他会来;如果怕皇上开罪于他,那他肯定不敢来。

  这样的一个游戏方案让唐玄宗觉得很是新奇。他决定一试。天宝十二年的冬天,唐玄宗在华清宫向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发出了邀请函,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来长安一聚,他会一直在华清宫里等他。
  但是,让唐玄宗失望的是,这个冬天,他没有等到那个肥胖的中年男人。
  安禄山出现在唐玄宗面前已是第二年的正月。
  路远是一方面。心存疑虑是另一方面。
  去,还是不去,一直是安禄山在天宝十二年冬天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

  他最终选择了去。因为关于造反这件事,他还有最后一个准备工作没做。
  不能功亏一篑。
  所以安禄山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再一次选择了忍耐和示弱。
  当然还有一点,安禄山之所以在杨国忠仇视的眼光下现身华清宫是基于对唐玄宗心理的准确把握。所谓“圣心难测”那是对智商不高的人而言。安禄山是什么人,是将帝王玩弄于股掌的人。
  他的智商不可谓不高——虽然看上去一脸蠢相。
  这一次,在华清宫温暖的大殿内,安禄山再一次将唐玄宗玩弄于股掌。他哭着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这是在嫉妒与谋害他,要唐玄宗给他一个说法。唐玄宗当然不能给他一个说法。他谁都不开罪,只是说了类似于“今天天气真不错”等无关痛痒的话,让这场由杨国忠发起的三人游戏嘎然而止。他实在是有些审丑疲劳了。再一次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看到安禄山那张毫无变化的丑脸,唐玄宗恨不得要亲自问候杨国忠他妈。

  安禄山有惊无险地重回范阳,开始抓紧进行军事斗争的准备。他向唐玄宗打报告,为了便于沟通,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请求将32名蕃将引入军中,以代替那些不合格的汉将。这份报告被杨国忠和韦见素宰相看到后,那真叫一个如临大敌。他们极力劝谏唐玄宗要提防安禄山造反,但这一回,唐玄宗决定不再采纳杨国忠的建议。他紧紧地搂着杨贵妃往华清宫赶去,将一个王朝即将到来的灾难置之度外。

  这是天宝十四年的冬天,温暖是属于华清宫的,严寒却留给了华清宫外的大唐盛世。十一月初九的早晨,北京南郊,大胖子安禄山恶狠狠地跨上了一匹早已喂得膘肥体壮的枣红马,向这个王朝发出了他压抑已久的嘶叫。他的身后,是十五万和他一样身怀异志的“有志青年”。
  他们都相信这样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他们还相信一句话:皇位轮流坐,富贵险中求。
  日期:2012-06-13 15:05:07
  几乎要崩溃
  唐玄宗几乎要崩溃了。
  他不明白,一个人,该有怎样的隐忍才可以将祸心包裹得如此严实。安禄山造反对他而言只是证明了一件无比残酷的事:他的眼睛瞎了。

  并且,他竟然找不到可以迁怒的人。
  因为早先提拔重用安禄山的李林甫已经死去,他不可以迁怒于他。再者说了,要说重用,他才是重用安禄山的第一人——没有他唐玄宗的信任,安禄山怎么可以成为大唐三镇节度使?!
  洋洋得意的是杨国忠。他为自己未卜先知的才能而自豪。
  但是所有的情绪反应并没有持续几天,因为安禄山造反部队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唐的三道防线——陈留、洛阳、陕郡就相继失守了。一个王朝的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唐玄宗终于从他的温柔乡里爬了出来。在洛阳失守后不久,71岁酒色缠身的他宣布亲征——他要亲手宰了安禄山这个狗娘养的东西。满朝文武都为他的身体担心,坚决反对他亲征。唐玄宗考虑再三,觉得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不争气了,只得黯然宣布取消亲征。

  公元756年6月,帝国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潼关失守。安禄山由此打开了通往京师长安的门户。唐玄宗明白,他应该开路了。
  但是往哪里逃是一个问题。帝国虽大,但可以接纳唐玄宗的地方实在不多。在局势动荡的历史时刻,多数人持骑墙心态。天下可以是李家的,但谁规定不能是安家的呢?说到底天下是抢来的,不是温良恭俭让来的。如果最后的事实证明安禄山得了天下,那谁在这样的时刻容留唐玄宗谁就是在找死。
  好在杨国忠伸出援手,拉了唐玄宗一把。
  杨国忠这个人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未雨绸缪。

  在那些与安禄山PK的日子里,杨国忠领略到了唐玄宗对他不支持、不反对、不负责的态度。这样的领略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皇上是靠不住的;安禄山一旦起兵后,这个王朝也是靠不住的。
  能靠住的只有自己。
  杨国忠因此派出心腹崔圆前往四川,秘密在那里建造一个将来可以在那里有所作为的城池。杨国忠曾经做过剑南节度使,知道天府之国的机关与奥秘。
  什么叫“狡兔三窟”,这就叫“狡兔三窟”!
  他只是没有想到,在公元756年的6月,唐玄宗同志也要钻到他的窟里去以求平安。
  杨国忠决定送个顺水人情。毕竟这天下还是大唐的天下。毕竟他和安禄山的矛盾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安禄山这次起兵喊出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杨国忠”。因此对杨国忠来说,当前最好的策略就是把唐玄宗抓在手里,温暖地抓在手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唐玄宗已经成了他的人质,虽然此后不久,杨国忠死于这个人质之手。
  日期:2012-06-13 22:11:32

  一个王朝的惊慌失措
  6月13日的早晨是一个王朝惊慌失措的早晨。
  这一天,唐玄宗同志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黎明时分离开长安,中午时分到达咸阳行宫,夜半时分露宿金城。
  唐玄宗既是这么安排的,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很多年后,当重回长安的唐玄宗回忆起他逃难生涯第一天时的种种不堪事,应该说有两点让他后悔莫及:一是逃得不那么光明磊落,只带了杨贵妃姐妹、皇太子、亲王、杨国忠、高力士等人逃跑,有很多皇亲国戚和百官大臣都没有一一通知到,结果他们还老实巴交地和往常一样准点到兴庆宫上班,结果发现皇帝不见了,这一天的考勤不再记录在案。最要命的是,再也没人给他们发工资了,而在几百里外的潼关,安禄山究竟会怎么对待他们,颇让这些高干们惴惴不安。唐玄宗每念及于此,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真是狼狈得可以。

  二是逃难途中,没有让同志们吃好喝好睡好。刚开始逃难时,每人精力尚好,个个争先恐后,上午九点刚过,同志们就逃到了咸阳县东的望贤宫。但此时的望贤宫也没有人出来张望一下,因为打前哨、负责安排大家伙儿饮食起居的宦官王洛卿和咸阳县长都跑了,没有人管他们的肚子。最后没办法,还是杨国忠去搞了些胡饼来给唐玄宗充饥。皇帝的饮食标准尚且如此,其他人等就更差了,这天中午,唐玄宗心酸地发现,他的皇子皇孙们在争抢平常老百姓们吃的混杂着麦豆的粝饭,那真叫一个争先恐后,那真叫一个如饥似渴,唐玄宗看着这一切,终于活生生地明白什么叫末世光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