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残局——中国式王朝的崩溃路径》
第13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盆子就这样义不容辞地坐在了刘玄曾经坐过的那个位置上。他的三十万手下也义不容辞地在长安过起了大吃大喝的生活。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三十万人大吃大喝对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致命的。长安再大,也禁不起这样的坐吃山空。他们只得选择四处出击,去打点野食回来——曾经威震天下的赤眉军如今落到这步田地,这让天下群豪们心中颇有想法。

  当然最有想法的是刘秀。此时的他已定都洛阳,开始展现王者风范。的确,作为这个时代最黑的一匹黑马,刘秀已经等待了太久,也忍耐了太久。当不可一世的赤眉军也成为强弩之末的时候,刘秀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可以华丽转身了。
  公元27年的正月,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在崤底拉开。决战的双方是赤眉军和刘秀的部队。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刘盆子向刘秀告降。刘盆子不仅输掉了他的全部家底,也输掉了一个人的尊严——刘盆子被俘后,刘秀问他:“自知当死不?”刘盆子回答说:“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而赦之耳!”
  刘秀笑了。笑得很满足。这是一个王者满足的笑,也是一个正在到来的崭新王朝满足的笑。的确,在这场由众多天下群豪参演的历史大剧中,刘秀无疑是戏分最重的男主角,也是唯一一个从头演到尾的人。其他的演员大多在中场就退场了。这其中有他的本家兄弟,甚至有他的亲哥哥,但是刘秀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出于剧情需要,他有时需要猫哭老鼠,有时又需要以笑掩泪。没办法,这是历史佬儿安排的剧情,而他只是个演员。尽力而已。不过,他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他目睹了一个王朝最后的起承转合,也亲身参与了史上最强的捕蛇行动。但他最大的幸运还在于,他拉开了一个崭新王朝在今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演出序幕——东汉朝开始了……

  江山还是那些江山,剧情却已是全新的剧情,这一次的起承转合注定与以往不同!
  日期:2012-06-01 13:59:20
  第三章
  东汉:
  江山如纸斯人如寄
  三万太学生要干什么?

  东汉王朝衰败的最初端倪,从哪一个节点上可以看出来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太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说起。
  东汉孝桓朝。位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的太学,已然有了三万太学生。影响力真是越来越大了。所以,这时的“太学”它是一个王朝的热词,又是一个王朝的敏感词汇——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太学,会像孝桓朝一样,和政治有着如此暧昧难言的关系。
  太学里的三万太学生是喜欢惹事的。因为他们年轻。而年轻人总是容易冲动,特别是他们在自视为天之骄子之后,又特别是他们大多为公卿子弟——这样特殊的身份由不得他们不关心国事。
  公元153年,也就是孝桓皇帝永兴元年,太学生们就狠狠地关心了一下国事。

  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他们认为值得关心的大事。
  永兴元年是个大灾年,冀州一带天降暴雨,黄河泛滥,几十万户人家被淹。这让孝桓帝心里很不爽。永兴元年就触大霉,无论如何是要查明原因的,否则这天下还怎么领导,民心还怎么收伏?孝桓帝震惊之下就派了一个叫朱穆的将军去做冀州刺史。朱穆军旅出身,喜欢快刀斩乱麻。天上的事情他搞不懂,但人间的贪官他要见一个杀一个,特别是冀州的贪官,因为他要做的是冀州刺史。朱穆以为,黄河泛滥,必有贪官从中作祟或行政不作为。

  朱穆是带着杀气上任的。但是他上任之前,宫里有三位冀州籍的宦官给他送来拜帖——这意思是想和他套近乎,关照一下老家的亲宗势力。朱穆一声冷笑,将这些拜帖都退了回去。朱穆的心很硬,底气也很足。他只想和皇上在一起,不想和宦官们在一起。但是朱穆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皇上和宦官们究竟有没有在一起?这样的疏忽几乎给朱穆带来杀身之祸。

  朱穆威严地来到了冀州,只是他的威严吓跑了所到郡县的长官,有四十多名大小官员纷纷挂印而跑。因为冀州人都知道,朱穆是带着杀气来的。
  当然也有没跑呆在家里等候的。不过朱穆不能从他们嘴里知道些什么了,因为他们都已自杀身亡。朱穆将此等官员的举动视为“自绝于皇上、自绝于朝廷”,定性为畏罪自杀。
  但事实上,朱穆在冀州做的最轰动的事情不是反腐败,而是狠狠打了一只大老虎的尾巴。这只大老虎就是当朝大宦官赵忠。赵忠他爹在这一年雨下得最大的时候死了。
  在这个世界上,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连皇帝佬儿最后都要到阎罗王那里去报到,赵忠他爹寿终正寝那是再平常不过了。
  不平常的是赵忠他爹死后的规格:他是穿着玉衣入殓的。
  这可是僭越之罪!因为按照本朝礼制,只有至亲的皇亲国戚才能在死后享受这一殊荣。
  赵忠他爹这是找死啊!愤怒的朱穆亲自动手,将赵忠他爹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陈尸示众。

  当然朱穆的愤怒不仅仅是针对赵忠他爹的,他还针对了整个赵忠家族。
  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赵忠他爹是自己穿着玉衣入殓的,所以整个赵忠家族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朱穆下令捉拿赵忠家属。
  这是真正的狂摸老虎屁股。朱穆和赵忠家属过不去就是和赵忠过不去,而且看态势,如果皇上点头,朱穆会把赵忠也捉拿归案的。
  但是孝桓帝没有点头。孝桓帝在权衡了利弊之后,伸出一根手指。
  这是帝王之指,他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大宦官赵忠——孝桓帝是懂得报恩的人,在他成为帝王的道路上,大宦官赵忠是出了死力的。所以他不能不罩着他一点。
  于是悲情一幕出现了:在冀州,被装进囚车押往京城的不是赵忠家属,而是刺史朱穆。僭越的人平安无事,反僭越的人却要锒铛入狱,孝桓帝在这个暴雨倾盆的夏天破坏了东汉朝由来已久的王朝礼制潜规则,谁都不知道接下来这个王朝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但是人民不干了。冀州人民哭着喊着要给刺史送行,要为这个千载难逢的清官作画纪念,却被朱穆谢绝了。朱穆打虎不死反被虎咬,自己都觉得羞愧得很,他觉得作画纪念毫无意义。
  日期:2012-06-03 09:15:53
  京师洛阳,刘陶成为太学的学生领袖已经很久了。
  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领着上万太学生“清议”。这是规模庞大的大专辩论赛。辩手们个个出口成章,将四书五经上的道德文章投射到当前的政事国事上来,或为之忧,或为之悲。他们全情投入,为一个王朝那些影影绰绰的政界传闻奉献出自己真切的喜怒哀乐。
  但刘陶却有些苦恼。坐而论道毕竟不如起而行之。可到底该怎么行动起来呢?

  朱穆事件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次学潮大规模爆发的导火索。
  当孝桓帝毅然决然地判决朱穆有罪,终生流放边地服苦役之时,刘陶领着几千名太学生进行了示威游行。他们从学校出发,一路上高喊着口号来到皇帝住的地方,要求孝桓帝接受他们就“朱穆事件”发布的请愿书。
  孝桓帝震怒了!这还是专制社会呢,什么时候轮到太学生们说话了?!他拒绝接受请愿书。
  但是支持太学生行动的官员们开始出现,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士大夫们和几千名太学生一起呼喊口号,要求皇上小心中官(宦官)“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刘陶感到有些不解:“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是他请愿书中的话语,这些士大夫们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