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10节作者:
朝阳沟往事 虽然有张昭率先垂范,对孙权行臣子之礼,但是江东豪杰众多,孙策在时以他的雄武过人、深谋远略能够震慑群雄。现在孙权资历这么浅,仅仅靠一个张昭的拥护,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统领一方的郡守们,能心服口服吗?
日期:2012-05-13 19:31:05
2 周瑜荐鲁肃
周瑜得到孙策的书信,意识到情况紧急,马上带兵返回。到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孙策已经去世了。周瑜把大军驻扎在城外,只身进城。
哭祭了孙策的亡灵后,他来到孙策母亲吴夫人处安慰老人。吴夫人对周瑜说:“现在策儿遭不幸死了,他弟弟仲谋年幼,难以驾驭群雄,你这番回来,就在他身边辅佐他吧,有你在我就放心了。”周瑜点头称是。
周瑜是江东众将中最受孙策信任的,手握重兵,也最有才华,带兵打仗的本领甚至和孙策不相上下。
孙策对周瑜的厚爱,无人能比。他知道周瑜喜爱音乐,就赐给他鼓吹乐队,给他修建豪宅,对他的各种赏赐也是最多的。
周瑜对孙家忠心耿耿,赤壁之战前,曹操曾派周瑜的同学蒋干来劝说周瑜归曹,但是周瑜识破了蒋干的来意,告诉他自己深受孙家之恩,就是苏秦、张仪复活来劝说,自己也会把他们辩驳的哑口无言,你就不要再有这个念头了。蒋干把此事禀报曹操,说周瑜志趣高洁,气量恢宏,根本无法说动。天下的士人们知道后,也更加敬佩周瑜。
周瑜留在了吴郡,以中护军的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当时孙权手中只有六郡之地,偏远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归附,英雄豪杰们分布在江东各郡,只顾自己的前途,并没有和孙家兄弟建立起君臣那样的依赖关系。
孙策一死,这种脆弱的关系更加难以维持,很多人都开始谋划自己的出路,纷纷离开了江东。关键时刻,周瑜、张昭、吕范、程普等人首先出面,表明自己支持孙权的决心。周瑜更是以君臣之礼对待孙权,为群臣作表率。
此时,鲁肃去曲阿奔祖母之丧回来了,周瑜见了他很高兴。可是鲁肃说的话却让周瑜很意外。原来鲁肃是来告别的。他说好友刘子扬给他写信,说有个叫郑宝的,在巢湖地区建立政权,拥兵一万多,那里土地肥沃,庐江很多人都离了孙权去投奔他了,让鲁肃来京口接走他的母亲,和刘子扬一起去投奔郑宝。
原来是这回事,周瑜听完笑了。心想幸亏自己提前把鲁子敬的母亲接到了京口,不然他来个不辞而别,自己可就没辙了。
当下周瑜拉着鲁肃的手说:“就算是去投郑宝,也不差这一天,你我兄弟好久不见,先小酌一杯。”
周瑜命手下在江边一颗古松下摆好酒席,两人盘腿而坐,广阔的大江平静的向东流去,江上几叶扁舟,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清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周瑜说道:“我知道子敬此去,是因为江东易主,新主人年幼,你担心跟着他会埋没自己。其实现在这样想的人,不止你一个。以前伏波将军马援也曾经对光武帝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你这样做并无过错。
可是据我观察,新主人并不是庸庸碌碌之辈。相反,他亲贤重士,求才若渴。有一代雄主的风范。子敬不如留在江东,和我一起辅佐新主,如果他真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是一个碌碌庸才,你我兄弟就一起另投明主如何?”
鲁肃听了微笑不语。周瑜把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然后故作神秘地说道:“你还记得几年前来出使江东的朝廷大员刘琬吗?”鲁肃说记得。周瑜道:“世人都称他通晓阴阳,尤其善于相面。故主曾私下让他为故主弟兄四个相面,相到新主时,他说新主骨相清奇,必得大富贵,而且寿数最长。”鲁肃道:“我也曾耳闻此事。”
周瑜悄声说道:“我曾听高人说过,能够继承刘氏社稷的人,一定兴起于东南,现在推算这个,恐怕就应在新主身上了,他必定能登上帝位。现在是真豪杰攀龙附凤,建功立业的时候,因为这个我才到这来的,子敬往后再也休提子扬所说的话了。”
一番忽悠,说的鲁肃犹豫了。周瑜趁热打铁,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并对孙权说鲁肃雄才大略,是难得的人才,千万不能让他流失到别人那里。
孙权马上召见了鲁肃,和他谈论后非常高兴。大臣们辞退后,鲁肃也跟着众人出去了,孙权追出来把鲁肃单独请回去。两个人坐在榻上饮酒。
孙权低声问鲁肃说:“现在汉室江山四分五裂,我想继承父兄的遗志,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您既然惠顾我,有什么教我的吗?”鲁肃说道:“当年汉高祖想尊事义帝却做不到,是因为有项羽在。现在曹操,就和项羽一样。将军您怎么能够作齐桓晋文呢?在下窃以为,汉室无法复兴,曹操短时间也无法诛灭,为将军计划,只有占据江东,以等待时机。现在北方诸侯争雄,无暇南顾,我们应该乘机剿灭黄祖,讨伐刘表,夺取荆州,占有长江南北岸所有险要之地,然后称帝统一天下,这是高祖一样的事业啊。”
孙权听了心里暗喜,嘴上却说:“我现在努力治理江东,只是想辅佐汉室,您说的我不敢奢望。”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从此十分赏识鲁肃之才。
鲁肃这番话,也有个名字,叫“榻上策”,比诸葛亮“隆中对”早了七年。鲁肃在东吴所起到的作用,也和诸葛亮在蜀一般。
顾命大臣张昭看不起鲁肃,常在孙权面前说鲁肃的坏话,说鲁肃为人粗鲁不可重用,孙权听了毫不介意。还经常赏赐鲁肃母亲衣服帷帐等。
此时,有一件事烦扰着孙权,让他寝食难安,是什么事呢?
日期:2012-05-14 22:13:22
3 李术之死
原来孙权掌权后,很多人对他没有信心,认为他这样一个无名之辈,官二代,必定会在群雄争霸中被淘汰。这些人纷纷选择了叛逃。
越来越多的情报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收纳了大部分的叛逃者,他就是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
李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当初孙策奉袁术之命攻陷庐江,杀死了庐江太守陆康,陆家是江东第一大族,此举在江东名门望族中造成了很坏影响,尤其是庐江郡的社会各阶层,因此事普遍对孙策产生了敌意。
从刘勋手中袭夺庐江后,孙策曾经为让谁担任庐江太守发愁过。因为这个人选必须才能足以保有庐江,还不能和自己关系太近,如果用自己的亲信,肯定会让庐江士人们反感,不利于统治庐江。
他最终想到了李术,李术的条件完全符合要求。他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并给他三千兵马用于防守。
公元199年,李术做了一件大事,他在孙策指使下杀了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严象有勇有谋,是曹操非常欣赏的人,他当时还有个职位是督军御史中丞,是朝廷大员。他的到来,妨碍了孙策统一江东,因为此时扬州大部分已经是孙策的地盘了。汉代州下面设郡,郡下面设县。州长官是刺史,郡长官是太守,县长官是长。
曹操得知李术杀了严象,心知是孙策借刀杀人,内心十分愤怒,但是要忙于对袁绍作战,暂时又无可奈何,只得不了了之。
李术不知道,他杀严象,也是为自己的被杀预先挖好了坑。
孙策死后,本来和孙家没多少感情的李术产生了以庐江之地归顺曹操的想法,这种想法得到了庐江世家大族们的暗中支持。
李术开始不听从孙权命令,并招纳从江东各郡叛逃的人。
孙权没有轻举妄动,他先是试探李术的态度,写信给他要求他扣留叛逃者。李术接到信,冷笑一声随手扔在地上。他很自信,因为他手下有精兵近万,治所皖城城墙坚固,粮草充足,如果孙权来攻,他率军坚守,一面向曹操求救,等曹军来了,孙权腹背受敌,必然败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