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1节作者:
朝阳沟往事 日期:2012-5-2 22:39:00
一坚如磐石
1 孤胆英雄
本来想叫《老孙家那些事》,老婆在旁插嘴说不好,俗。自己想想也是。
历史上那些个名人,总是喜欢把和自己同姓的古人搬出来,说是自己祖先,以此往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我考证我和孙中山同志一样,应该都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之后。
巧的是,本文的第一个出场人物,孙坚孙文台老先生,史书上说他是兵学祖师孙武之后。
那孙武又是谁之后呢?这个难说了,因为孙武之前姓孙的还没有名人。而且他那个时代大部分人都靠真本事混,也不需要强调出身。
孙坚不同了,他生在汉末,人们都开始讲究身份出身了,比如曹操说自己是汉丞相曹参之后,就“萧规曹随”成语里那个曹。刘备说自己是汉中山靖王之后。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现在浙江富阳)。他出生前,老孙家祖坟上出现了古怪事,坟上面有五彩祥云,一直高达天上,绵延几里地。附件老百姓都跑来观望,乡里人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老孙家要发达了。
孙坚母亲怀着他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肠子从肚子里拖出来,环绕着吴地的昌门。醒来后她很害怕,担心是不详的预兆,邻居一个老太太听了却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担心什么啊!”结果孙坚长大后,果然身材魁梧,相貌英朗,不同凡人。
他十七岁的时候,和父亲坐船到钱塘,正好遇到一个叫胡玉的海贼带着一帮喽啰抢了商人的财物,在岸上瓜分。平常人见此情景,避之唯恐不及,可孙坚对他父亲说:“父亲,你看我怎么把这帮贼给收拾掉。”他父亲听了害怕,说:“孩子你可别惹事,海贼那么多,你不是人家对手啊。”
孙坚血气方刚,不顾父亲的话,直接提刀上岸了,他可不是有勇无谋的一介匹夫,只见他东指指,西指指,好像是在安排人手包围海贼一样,海贼们估计也就和现在的一般小偷水平差不了多少,一看这阵势,还以为被官兵包围了,一哄而散,四处逃窜,孙坚提刀就追,砍死了一个跑的慢的,剁了头就提了回来。
这件雷人的事很快就传出去了,当地政府知道后,就破格把他录取了,孙坚成了当地公丨安丨局的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丨安丨干警。
日期:2012-05-02 22:41:26
2平叛!平叛!平叛!(1)
没多久,会稽(今浙江绍兴)这个地方出了个利用封建迷信活动煽动造反的人,此人叫许昌,自称阳明皇帝,很快就聚起了几万人,声势挺大。
这个时候,孙坚招募了一千多精壮勇敢的年轻人,跟着州郡的大部队讨伐许昌,最终击溃了他们,杀死了许昌等人。这一年,是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
刺史(相当于市长)臧雯上表朝廷报告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丞(盐城县副县长),这是盐城县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副县长。后来又作盱眙丞,下邳丞。
孙坚的出道要比刘备顺利多了,刘皇叔这个时候还在卖草鞋,张飞还在卖肉,关云长在山西,还没有成为杀人在逃犯呢。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冀州巨鹿人(河北平乡)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自称“大贤良师”。手下教徒遍布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人数很快达到几十万。到处攻城略地,引起了汉朝统治者的极度恐慌。
汉朝派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jun)率军讨伐。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末名将,官至太尉,封槐里侯。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是个大孝子,汉末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
朱儁上表请求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随军征剿黄巾军。因为孙坚为人慷慨仗义,跟着孙坚在下邳县当差的那些家乡子弟们,都愿意跟随他从军。孙坚又招募了淮水,泗水流域的一些精兵,凑了一千多人。跟着中郎将朱儁去讨伐黄巾军。
孙坚在作战中非常勇敢,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最后因此而死)。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敌军,受伤后从马上摔下来,躺在草丛中,己方士兵过来后也没找到他,幸亏他的战马跑回军营哀鸣,将士们跟随马去找,才在草中发现了他。孙坚修养了十几天,就又奔赴前线。
汝,颖两个地方的黄巾军被打的落花流水,被迫逃进宛城固守。孙坚率兵进攻,自己冲在最前面,冒着城上滚下的巨石,漫天的飞箭,奋勇登上城楼砍杀,他手下那些精兵一看领导都豁出来了,于是争先恐后登城,宛城遂被攻破。
中郎将朱儁上表报告了孙坚的战功,朝廷任命他为别部司马。
孙坚英勇无畏,关键时候敢亮剑,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固然是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是他老遇贵人。前面遇到个臧雯,现在是朱儁。可见自身努力固然重要,没有人提拔,干的再好也不行。
日期:2012-05-02 22:44:07
2 平叛!平叛!平叛!(2)
经过黄巾起义战火的洗礼,孙坚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将领。此时曹操,袁绍,刘备这些人也在这场战争中积攒了一些政治军事方面的资本。
这一年,边章和韩遂两个在凉州叛乱,叛军东进到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时,朝廷让董卓去讨伐,董卓为了保存实力,没有发兵。朝廷派皇甫嵩打败了叛军,边章、韩遂带兵西撤。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朝廷又派司空张温兼任车骑将军,去讨伐边章韩遂。并任命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归张温指挥。张温集结了十万人马,进驻羌阳(今陕西武功县西)。
张温上奏朝廷请求派孙坚协助平叛。
一次,张温用朝廷诏书通知董卓来大帐相见。结果董卓磨蹭很久才来,张温责备他没有时间观念,结果还被董卓顶撞了几句。
孙坚正好在旁,就走到张温身边,附耳低声说:“董卓不认错还对将军出言不逊,我看应该以抗旨罪杀死他!”
张温不敢,说董卓在陇西巴蜀这边很有势力,还是不要冒险为好。
董卓确实是个地头蛇,少年时他就是个有心计的地痞,老和西边羌族人来往,羌族人就是藏族人祖先,个个彪悍野蛮,但是董卓愣是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羌人的尊敬。最后在陇西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孙坚听后说:"将军您亲率王师出征,手握生杀大权,可以便宜从事,董卓却这样来对您。我看他有三宗罪。一 傲慢无礼,眼里没有上级。二 边章韩遂在西边乱了好几年了,早该剿灭,他却说不可,扰乱军心,降低士气。三 他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却不出兵进攻叛军,收到您的军令,却故意来迟。我听人家说古代的名将都是靠杀桀骜不驯的下属树立威信的。比如司马穰苴杀庄贾,魏绛杀杨干,现在将军您要是不杀了董卓,恐怕会降低自己威信啊。" 张温还是下不了决心,说你先退下吧,再嘀咕会儿董卓该起疑心了。于是孙坚叹了口气走出大帐。
话说边章韩遂两个听说朝廷大军来了,就发兵来攻,没多久,冬天来临,叛军还是穿的夏天军装,无法抵御严寒,士兵难以忍受,军中厌战的情绪蔓延。汉军发起进攻后,叛军一哄而散,都逃命去了。
张温派董卓到凉州讨伐反叛的羌人,派荡寇将军周慎带三万人追击边章。边章带兵躲进榆中城固守。孙坚向周慎献策,说榆中城里没有存粮,要从外运进,自己愿意带一万士兵截断敌人粮道,将军可以带大军作后应,等叛军没法坚守而退到羌中,就可以把他们一举扫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