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末世 - 我在纽约对冲基金业的这些年》
第12节作者:
糖卷果 2008年1月,在他自己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命运之日来临前两个月,继他的花旗,美林的同行之后,殊途同归,凯恩走下了贝尔斯登总裁的宝座。
日期:2009-01-08 15:04:56
(13)
普通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交易工具,数不胜数,涵盖从股票,期权,债券及其衍生产品,商品期货,外汇,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五花八门,更有甚至干脆就直接买实物,比如我们有份投资的一家基金,两年前在一个季度报告里透露一宗已经完成的交易,买下的竟然是一架二手波音客机,转手卖掉以后还真有赚头。
作为组合基金,投资的对象从严格意义上说,就是对冲基金本身,并不包括共同基金。从投资资格上来讲,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的一个显著差别是共同基金普通老百姓都能买,或者用退休账户里的钱买,或者干脆就直接在个人开的股票账户里也能买,而普通人对于对冲基金是没有投资渠道的。当然,在每家对冲基金的投资备忘录上白纸黑字的写着的最小投资额,一般是一百万美元,也有一些只有50万的,更有一些最少5百万。如果是对机构投资者,有的规定最少投资额是两千万,比如文艺复兴06年创立的机构基金。一般来说,越是大型的基金,越是年头久远,投资记录良好的基金,这个投资的门槛设得就越高。而对于那些创立伊始,还没挣到钱,尚在成长阶段的小基金,门槛就低些,这很好理解。
组合基金的本性是基金的投资组合,而不是二级市场交易的证券,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自己内部是不做交易的。如果想要扩大或者降低对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是哪一种交易策略的风险敞口,那么必须通过调整对擅于这些领域的对冲基金投资比重来实现。
无论对冲基金还是共同基金,本质上都是投资组合(portfolio),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传统意义上的共同基金是股票的组合,所谓小赌怡情,大赌乱性,基金和股票的关系就是一个风险与回报的关系,想要有多高的回报期望值,要看你想承受多大的风险。基金适用于那些没时间整天盯着电脑交易,或者是对自己的交易能力不大放心的主儿。如果愿意承担多一点风险的话,有时间来跟踪,分析,操作,可能买卖基金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刺激了。
忽然想到,这好比青春年少的你,是喜欢找一个“平平淡淡总是真”的贤侣良伴携手度过一生,还是去追寻那些人中龙凤,才俊花魁,来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才能罢休?当一切都如天边浮云般散去,尘埃落定,陪你走到世界尽头的,到底是谁?
胡总说了:不折腾。
回到投资风险这个话题上。组合基金也是投资组合,理论上,相对于投资单只对冲基金来说,风险应该更低,这就是组合基金存在之合理性的一个很关键的前提。对于一群股票组成的基金来讲,如果有一只股票发生暴跌,一夜之间跌去十之八九,虽然这只股票的持股人因此会被气得欲哭无泪,可是基金的投资者最多不过损失掉这只股票占基金净资本的%而已。但是对于组合基金来说,如果旗下投资的某只对冲基金发生了爆仓(blow-up),甚至破产倒闭,那就会对组合基金的投资人造成非常不利的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组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对投资给哪一只基金的决策,除了因为看好这支基金涉足的交易策略投资对象,以及对比基金历史回报率等等具体的定量指标以外,更重要的,投资一只基金实际上是投资一家基金的投资团队整体,就好象投资一只股票也应该是投资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一样,实质上,是对作为管理团队基石的人进行投资。爆仓,就是看错了人。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基金发生爆仓,有两种常见的情况,一是投资决策发生重大致命失误,比如前面提到的贝尔斯登的两只巨额杠杆买进次贷债券的基金,南木基金,都属于这一类。并不是说基金经理存心和投资人过不去,这样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作为基金经理,他的身家很可能绝大多数都放在自己的基金里面,这种情况下,和投资人过不去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谁愿意啊?
另外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基金的存在就是个美丽的错误,严肃点儿说,存在着严重的欺诈(fraud),投资只不过是个幌子,做假帐欺骗投资者,基金经理拿着忽悠到的钱,不定干嘛去了,具体花在哪儿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作为投资者的组合基金经理,不能在投资之前的调研中未雨绸缪,发觉足够多的警讯从而避开这类基金,最后一旦东窗事发,就是失败中的失败。虽然从事欺诈的基金经理本人最后大多是被重重诉讼,用一句俗话来说,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可是很多情况下,诉讼的法律追溯效力也会延伸到有份投资的组合基金,以及其他参与决策的投资顾问公司身上。
什么是爆仓,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对于基金来说,投资者心理可以承受的最大损失是无形的也是相对的,一只多年表现稳定的低风险基金突然在一个月内亏损-20%,和一只具有高风险的投资贵金属石油期货的空头基金一个月亏损-40%,大概都可以称作是爆仓。爆仓的后果无一例外的是基金最终清偿关闭,解雇所有雇员,投资者拿回剩下的亏损后的净值,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就算基金经理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就此罢手,并且发公开信号召大家再给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共度难关,可是投资人不干啊,哭着喊着要马上赎回,这样的情形很快的就会消耗殆尽基金里剩余的现金,逼着经理甩卖持股或者忍痛补仓,最终还是个死。
2006年的9月登上新闻头条的阿玛兰诗(Amaranth)基金就是典型的第一类爆仓,即投资完败。这支基金在业界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爆仓后一个月内,还在各大媒体排行榜上久踞不下。这家位于离纽约曼哈顿50哩的康涅狄格州号称对冲基金之乡的格林威治小城的基金,雇有400人,管理资产在未出事之前有95亿美元之多,号称是属于多重策略基金(multi-strategy),也就是说,交易的证券种类,地域,外汇,杠杆,策略,都没有固定的限制,算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公司由总裁毛尼斯于2000年从帕洛马基金分拆出来,起始的时候只有27人和4.5亿的资产。
在2006年头8个月Amaranth的总回报是26%,一片大好。但是,在这表面风光的回报率和资产总值数字后面,隐藏的事实是,公司75%的利润来自于一个明星交易员布莱恩亨特在能源交易中,以公司一半资产进行的狂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