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第25节

作者: 招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彻看着姑妈向自己跪下,心里好不舒坦,不过他总算还是眷念旧情,好言劝慰馆陶公主:“阿娇皇后所作所为违背家法国律,联虽然不忍心,但也不得不废。姑妈还要放宽心情,不要听信别人的话而过度忧虑。阿娇虽然不再是皇后,但是所有的物质待遇还和当年做皇后时一般无二,我也会经常去看望她,所以即使住在长门宫,也和住在中宫没有什么区别。”

  馆陶公主总算松了一大口气,感恩戴德地回了家。
  刘彻是一个把政治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帝王的本质更使他把自己权位性命看得无比尊贵。他的感情也只在这个范围内摇摆。更何况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女色的帝王之一,又很有点多血质兼胆汁质的气质,不但冲动,而且自私。
  结合刘彻后来处理其它几起后妃参与巫蛊事件的方式方法来看,他对馆陶公主和陈娇其实已经算得上是情深义重了。当年馆陶公主为女儿选刘彻为夫,其实初衷和眼光都是实在不错的,只可惜过于一帆风顺的人生,让她们过于自信,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其实,按照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姬妾所生的儿女,都要管父亲的正妻叫妈的,所以馆陶公主和陈娇假如能把眼光放长远些、不拘泥于男女之事、不轻举妄动的话,卫子夫就算一连生一打儿子,也未见得能动得了她的皇后宝座。象她这种搞法,就算有本事生儿子,皇后也是干不长的。
  后来的皇后有不少人都吸取的陈娇的教训。比如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她最初只是姬妾而且没有生育,明帝却主动将其它姬妾生的皇子过继给她做儿子,并将她的养子立为太子、将她立为皇后。马氏对这位养子也关怀备至、母子情深,以致章帝继位后只认马氏为母亲,对马家尊崇备至。汉和帝的皇后邓绥也是如此,虽然不育,和帝却对她始终敬重如一。

  陈娇退居长门宫两年后,公元前一二八年,卫子夫生下了刘彻的长子刘据,母凭子贵,成为汉朝皇后,儿子刘据当上了太子。
  日期:2004-5-16 8:25:41
  陈娇独居长门宫,无比冷清孤寂。本来她还可以借着皇后的身份在后宫指手划脚,现在她却陷入了没名没份的窘迫境地。由于她在皇后任上所做的一系列蠢事,现在连她的老娘馆陶公主都避得她远远的,唯恐跟她再扯上关系连累自己。而刘彻,当然更不可能象许诺的那样去看望她——要是再让她在自己身上整一把巫蛊之术,还要命了不要?

  刘彻不来看望,陈娇当然就更没有了希望。为了最后努力一把,陈娇想到了刘彻正在赞赏不已的文人司马相如。于是拿出黄金七十斤,请司马相如为自己写一篇赋,给武帝去看,希望能燃起他的旧情。
  这篇七百余字的情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稿费最高的文章。果然也写得情深意切,刘彻看得十分感动,重重赏赐了司马相如。但是他压根就没有把赋中的“佳人”跟长门宫里的表姐对上号。陈娇从此沉寂在深深的宫院里。
  也或者,刘彻曾去看望过陈娇,但是不管“看望”的内容是些什么,总之陈娇还是没有达到她的目的:为刘彻生儿育女、重登后座。因此她仍旧没有任何指望。
  日期:2004-5-16 8:33:57
  陈娇被贬长门宫的第二年,馆陶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去世了。

  丈夫死了,五十岁的馆陶公主长夜寂寞,又没了当年到处管闲事的特权,于是看上了自己十八岁的养子董偃,终于引诱成功,生活在了一起。
  董偃十三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做珠宝生意,经常出入富家豪门,当然也是馆陶公主府的常客。这个小男孩生得十分俊秀,公主府里的人都很喜欢他。渐渐的馆陶公主也听说了这个男孩的漂亮出众,一时好奇,就让家人将他找来看看。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便对董母说:“你这个儿子很招人喜欢,让他留在府里,我帮你抚养他成人。”

  董偃从此留在了公主府。馆陶公主一开始倒也信守诺言,不但请人教他读写算术,还教他骑射功夫,广泛接触各种经史典籍,学得文武双全。一眨眼,董偃长到了十八岁,性情温文尔雅,相貌俊俏,风度翩翩。总之是出类拨萃的帅哥一名。
  于是,馆陶公主便和这位养子之间产生了不伦之恋。看来如果不是钱势所迫,就是这位超级帅哥多少有点恋母倾向——从发展的情况看,两者兼而有之。
  馆陶公主对这位小情夫万般宠爱,唯恐有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她还希望能把董偃推到交游广阔、功成名就的地位上去,因此,馆陶公主还特地嘱咐帐房:“凡是董偃所要用的,只要一天内不超过一百斤金子、一百万钱、一千匹帛的上限,就没有必要报我批准,任凭他去用。”——皇帝姑妈的小夫都有这等生活水准,难怪中国古代那么多人甘冒奇险搞政变,实在是不能不弄个皇帝当当。

  董偃相貌出众、才华俱佳、为人性情又温和,还舍得花钱(这个恐怕最重要),很快他就声名雀起,许多公卿名人都乐于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称他为“董君”。
  有一位住在文帝安陵附近的袁叔,乃是名人袁盎的侄儿,跟董偃私交甚笃。这位袁叔便提醒董偃说:“你私下里和大长公主情好,如果皇帝对此不满的话,你将有不测之祸。”董偃早对此事心怀鬼胎,听老友这么一说,更是惧色满脸:“我担心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只是想不出办法来。”这位袁叔早已谋划妥当,便把自己的主意合盘托出:“皇上的祖坟安陵,是皇上年年都要来祭祀的。但是安陵附近没有象样的行宫,皇帝每次来往都无法好生休息。而馆陶公主的私家园林却正在安陵旁边,如果你能劝说公主将园子送给皇帝,皇帝知道这是你的主意,必定对你好感倍增。足下到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说,即使你不献园,迟早皇帝也会想到它上头去,等到皇帝开口讨要的时候,还有你的机会吗?”

  董偃顿时恍然大悟,感激之余磕头行礼:“一定照你说的办。”
  于是董偃立即将袁叔的主意说给馆陶公主,馆陶公主立即照办,将别院送给了侄皇帝。刘彻十分高兴,立即将这座园子改名为长门宫,对姑妈的心意赞不绝口。馆陶公主自打女儿遭贬以来,还没见过侄儿这么好的态度,也很是欢喜,特意让董偃送了一百斤黄金给袁叔表示谢意。
  日期:2004-5-17 8:17:18
  收了重礼的袁叔再接再厉,又为董偃出谋划策,教馆陶公主装病不上朝。刘彻刚收了姑妈的厚礼,就听说姑妈生病,自然前去看望,询问有没有要自己帮忙的地方?
  馆陶公主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便开口请武帝待自己“病愈”以后,再到自己的山林别府游宴庆贺。

  武帝聪明绝顶,也早已听说了姑妈私纳小夫的消息,于是一口应允下来。
  武帝前脚刚回到宫中,后脚馆陶公主的病就霍然痊愈,紧跟着就进宫谒见来了。武帝对姑妈的小算盘心领神会,送了她一千万现钱,做接待自己和群臣的费用。
  几天后,武帝果然依约来到公主的山林中。
  馆陶公主穿着仆妇的衣服,围着围裙,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出门迎接侄儿。武帝看了这个场面,不禁为姑妈的苦心哑然失笑,进府还没有坐定,第一句话就说:“我还想谒见主人翁呢。”
  馆陶公主听了侄儿这句话,连忙走下殿去,摘去发簪耳环,披散头发赤着脚,再次向刘彻磕头请罪:“臣妾做事太不成体统,辜负了皇上的好意,请皇上治罪。”刘彻笑道:“姑妈不必如此,本就是一家人嘛。”
  馆陶公主重新梳洗穿鞋,从东厢房里将董偃领进正殿。董偃戴着绿帻头,套着青袖套走上前来,跪着不敢出声。公主代他说道:“馆陶公主疱人、臣董偃冒死拜谒。”董偃叩了头,武帝亲手将他扶了起来。一看果然是翩翩人物,顿生好感,不但不说什么,反而赐他衣冠,称他为“主人翁”。于是馆陶公主亲为侄儿捧食敬酒,还赠送陪侄儿前来的将军、列侯、从官们金钱锦帛。于是皆大欢喜。董偃之名,遐迩天下。

  日期:2004-5-17 8:21:4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