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第23节

作者: 招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4-5-12 14:18:10
  绿绿雪说的在这里:

  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
  嘻嘻,窦女如果去了赵国,哪儿有亲王王后、王太后可当?只有死路一条。
  当时的赵王名刘如意,是戚夫人的儿子,没几年工夫,母子俩都教吕雉给灭了。
  再说,赵王死的时候都还没有成年,哪儿知道跟宫女勾勾搭搭呀。
  日期:2004-5-12 14:26:32

  不久,胶东王刘彻变成了皇太子刘彻,陈阿娇成为了太子妃。
  又过了几年,到公元前一四一年,景帝刘启驾崩,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汉武帝。陈娇封后。
  馆陶长公主现在再次升级,成为大长公主,又称“窦太主”。
  终于得偿所愿的刘嫖,自命皇帝的姑妈兼丈母娘,日后还要当小皇帝的姥姥,一时间势盖天下,为所欲为。
  馆陶公主想着自己对刘彻有着扶立的伟大功勋,于是经常在女婿的面前摆出一副顶级功臣的模样,变着法子地向刘彻要各种封赏,甚至有些要求到了无理取闹的地步。假如刘彻显出一点为难的模样,她就立刻提醒:“你小子可别忘了,要不是当初你有眼光娶了我家阿娇,老娘看在女儿的面子上帮你的忙,今天这个皇帝怎么轮得着你做?你这整个天下都是我替你弄到手的,要你一点东西你还不舍得?”

  当然,在馆陶公主的言传身教下,陈娇皇后也自命丈夫的恩人,认为他可真是财色兼收啦,于是既骄且娇,理直气壮地在刘彻面前使性子。
  碰上了这样的丈母娘和老婆,刘彻遂大呼上当吃不消了。
  日期:2004-5-12 14:31:41
  可是问题是:陈娇毕竟身为人妻,她面对的是丈夫而不是女婿。刘彻作为女婿,可以对丈母娘忍让,却没有理由在房闱纱帐之内还对老婆噤若寒蝉——别说他是皇帝,就算是凡夫俗子,也一样受不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陈娇虽然有个对刘彻扶立有功的母亲,自己却身兼为皇后者两大致命弱点。

  当初景帝刘启废发妻薄氏,是因为薄氏无育;后来抛弃宠妃栗姬,则是因为栗姬妒嫉。薄氏和栗姬,只不过因为一个原因就被扔进了冷宫,而陈娇,却不幸两个缺点都兼而有之。
  这时的刘彻不过十七八岁年纪,正是阳光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后宫众多美女一拥而上,百般献媚,刘彻能不心动神摇吗?
  可是他面对自己理所当然可以左拥右抱的美女,却只能象做贼一样地偷偷摸摸。为啥?因为他身边有个陈阿娇,以表姐兼妻子的身份,把这个小弟弟看得牢牢的。加上奶奶窦太后还活着,十分偏爱这个外孙女儿,刘彻就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而更深一层的政治因素也很重要:文帝景帝当政时,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窦太后作为文帝之妻、景帝之母,自然对这项政策万分拥护。
  但是当武帝刘彻登基以后,年少气盛的他认为这种方式不适合自己,而且也过时了,便想要改弦易辙,倡导儒家学术,并且让自己那些正当壮年的叔、伯、兄长们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国生活。这场“建元新政”惹得皇亲贵族们十分恼火,窦太皇太后更是不满。
  这位老太太,早在景帝当政的时候,就希望大儿子日后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梁王,虽然梁王死得早没有成事,但是已可见她对长子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满意的。新政伊始,窦太皇太后新仇旧恨一起来,和刘窦二氏诸侯王商议,干脆把这个不可心的孙皇帝废掉,另立不违祖宗之法的好孩子。

  当时的武帝十七岁,登基不到两年,非但皇位飘摇不稳,性命都堪忧。
  馆陶大长公主得知这个消息——这还了得?把自己女婿的皇位撤了,自己的女儿岂不是也要跟着倒霉?更重要的是,自己这个皇帝的丈母娘也就干到头了!
  于是刘嫖频频出入后宫,百般哄慰母亲窦氏,终于使老太太打消了这个念头。刘窦二氏皇族搞政变,没有了窦老太太作后盾,也就成了乌合之众,作鸟兽散矣。
  馆陶公主不仅在当年将刘彻扶上了马,还妥善地送了他关键的一程,既夺位,且救命,功劳大得真是无法形容啊。
  这样一来,馆陶公主的女儿陈娇挟母亲之势,且有多年姐弟夫妻之情,自然在后宫中呼风唤雨起来。
  日期:2004-5-13 8:11:12
  但是,虽然陈娇独占了刘彻,肚子却好几年都没有一点动静。她的年纪比武帝大好几岁,因此不存在尚未发育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跟小薄氏一样:和丈夫的血缘太近,难以受孕,即使受孕也往往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失去。

  当然,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人们的医学常识还达不到这种地步,馆陶公主和陈娇,就更不会想到。
  馆陶公主急了,于是四处寻医问药,想要让女儿赶紧生个太子出来。为了这位子虚乌有的未来太子,馆陶公主光是花在医生身上的现钱就达到了九千万之巨。当年汉文帝曾经说过“百金乃中人产”。富裕平民的家产不过百金,民间小吏一个月的收入不过千钱,这九千万钱该是怎样的一个数字?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巨额财富,也换不来馆陶公主朝思暮想的外孙。
  刘彻虽然年纪很轻,但是已经尝过没有儿子的苦处。他十八岁那年,谋划政变的群臣就以“无太子”的名义,要立他的叔父淮南王刘安为继承人,为废帝作准备。当时形势动荡,就连刘彻的亲舅舅田蚡都向淮南王献殷勤。虽然政变被馆陶公主制止,但这对刘彻无疑是一个大大的震撼。
  日期:2004-5-13 8:18:53

  日子久了,盼子心切的刘彻便有了拈花惹草的理由。于是,陈娇渐渐失去了专宠的资格。她可受不了了,向母亲诉苦。
  馆陶公主爱女心切,于是向王娡太后发牢骚。
  王太后是个老谋深算极有心机的女人,一听就知道事情不好。于是连忙召来儿子,面授机宜:“你刚刚即位不久,朝中老臣还没有顺服;前一阵子,你为了尊崇儒家盖了一座明堂太学,又让信奉黄老‘无为而治‘的窦太皇太后勃然大怒,还逼着你杀了两个亲信。现在又为了区区男女之事,惹毛了馆陶公主,万一姑妈不再帮你说话,恐怕又要重新惹起大麻烦啦。儿子啊,女人其实只要几句好话就很容易哄的,你可千万要谨慎啊!”

  刘彻虽然是个容易冲动的毛头小伙子,但是却很听老娘的话,也很聪明,王娡一提醒他就明白了,于是,“上乃于长主、皇后复稍加恩礼。”——又忍气吞声地对丈母娘和老婆千依百顺起来。
  这样受夹板气的情形,也许只有《双响炮》里的男人能与之相较一下,看谁更惨些?鉴于刘彻先生乃是堂堂大汉天子,所以恐怕最后《双响炮》里的那位还要输给他。
  馆陶公主自认为收拾住了那个不知好歹的女婿,于是渐渐又放松了警惕。
  可是刘彻是皇帝,更多的时候是要外出的,不会永远猫在宫里——更何况这座宫殿现在对他来说实在呆得憋气。
  公元前一三九年的春天,三月上旬己日,十八岁的刘彻前往渭水之滨,主持“修禊”大典。
  按照后来的说法,“上己”日,就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正是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的时节。
  在正儿八经的国家大典之后,刘彻去了一母同胞的大姐平阳公主家串门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