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第10节

作者: 招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年,太平公主大约五十出头。

  日期:2004-4-18 16:44:09
  有人说,薛绍之死,实际上是太平公主暗地里操纵母亲所为,好摆脱自己已经厌倦了的丈夫。
  这种讲法,未免太那个……。
  偶认为,再歹毒的女人,除非男人背叛自己,否则是不会在刚为他生育第四个孩子的时候,让人把他杀死的,更不会杀得如此之惨的。
  即使是武则天本人,在对薛怀义已失去兴趣的情形下,都顾念旧情,对这男人百般容忍,长达四年之久。只是这卑贱出身的男人太离谱了,宣淫作乐、烧毁国庙明堂、争风吃醋、弄权欺瞒,这才导致最后死翘翘。
  ——如果太平公主一边抱着薛绍的待哺孩儿,一边还居然能挖空心思地寻思,怎么才能让薛绍死得难看的话,——除非她得了产后忧郁症。

  如果说驸马之死改变了太平的人生,应该说是她从此深切感受到了权势的利害,并从此沉迷于此,而她正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一踏糊涂。
  日期:2004-4-18 16:47:06
  死后哀荣至盛的公主
  这是永泰公主。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她只活了十七年。
  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只是永泰郡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叫李仙蕙。
  十五岁的时候,永泰郡主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
  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
  其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
  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

  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
  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
  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
  李重润和武延基、永泰郡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
  三个少年,就此含恨逝世。此时永泰郡主刚十七岁,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哥哥李重润大约都在二十四五左右。

  这年是公元701年。
  但是《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的。
  仅仅四年之后,二张便被含恨已久的“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
  中宗李显复位登基。
  四年前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
  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毁月”的字样。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
  再一研究,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
  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的。
  这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
  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假如死后有灵,她也只愿和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
  扫开随着历史的灰尘,摒尽远去的鼓噪声,千年之后,我们似乎仍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日期:2004-4-18 16:52:16
  世间最不孝的公主
  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

  比如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得不亲眼看着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一位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妹妹,死在亲生母亲的手下。做了母亲向皇位前进的垫脚石。
  在这些刺激之下,李显的性格不象他的两位哥哥那么豪爽洒脱,而是懦弱敏感,精神脆弱。
  但是他的人生悲剧这才刚刚开始。
  公元685年,李显与妻子韦氏一起,被母亲派人押到房州流放。
  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韦氏在押送的车里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孩。

  穷途末路的前任皇帝皇后,此时心酸地发现,他们连一张多余的被毡都找不到。
  李显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了下来,将冻得有些发青的女儿裹在里面。
  这个小女婴,因此被他称为“裹儿”。就是我们要讲的故事主角:安乐公主。
  生于困苦中的李裹儿,从此和父母兄姐一起,在房州生活了下来。
  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同样做为韦后的亲生孩子,这时仅有几岁的李重润与李仙蕙没有理由还能留在长安,应该是跟着父母,一起被流放了。

  对于血统高贵的她来说,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是,她也因此享受到了绝大多数公主不可能享受到的家庭生活。对女儿心怀愧疚的李显和韦氏,自然不必说,是对她百般呵护;而哥哥姐姐对这个小妹妹,更是友爱疼惜。
  对于这个如此生不逢时的孩子,家人都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尽管条件艰难,又时时面临死亡威胁,李裹儿还是顺利地长大了。
  到她十三岁这年,事情忽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武家兄弟终于在皇位继承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武则天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于是派人将李显一家接回了长安。李裹儿被封为安乐郡主。
  破衣败絮一下子变成了锦绣绸缎,蓬头垢面却原来是金枝玉叶。李裹儿立即被如此金碧辉煌的生活强烈地吸引了。

  为了与武氏家族维持关系,不让储位之争重演,老谋深算的韦氏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的婚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长女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郡主则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然而不久,就发生了李重润、武延基、永泰郡主死于非命的事件。
  武承嗣与李显争位失败,又突然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尚在胎中的孙儿,这个晴天霹雳震得他神魂俱失,不久就死去了。
  李显一家人悲悲戚戚,更加小心谨慎地生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