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吐蕃──制霸丝路的“东亚第四强”》
第35节

作者: 上輩子是西夏人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5 22:43:47

  说起西夏、后吐蕃跟其它政权的战争
  由于西夏、后吐蕃没有自己的史书流传下来
  所以很多地方不是很清楚
  相对较清楚的就是西夏跟北宋、西夏跟辽国、后吐蕃跟北宋间的战争了
  但是这都是宋方或辽方的记载
  倒不是说宋跟辽一定就是造假
  但是总还是有不全面不客观之处
  像现在要研究宋辽间的战争

  也是要综合笔为宋跟辽双方的记载才能更接近其全貌
  所以
  在只有宋或辽的片面之词的情况之下
  要想全面搞清楚宋夏战争或辽夏战争或吐蕃与北宋战争
  恐怕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西夏跟后吐蕃的战争就更加难以窥知全貌了
  毕竟不管是西夏还是后吐蕃都没有自己的史书留下
  在宋史的<西夏传>说李元昊打赢了跟后吐蕃的战役,然后去打敦煌。
  同样是宋史,在<吐蕃传>中则说是唃厮啰“数以奇计败元昊”,就没提到敦煌的事了!
  另外
  李元昊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攻打唃厮啰的,从1032年到1034年的说法都有
  只能确定李元昊跟唃厮啰是打到1036年为止的
  还有

  有人说安子罗是猫牛城的守将
  也有人说安子罗是专门带兵去援救猫牛城的将领,并非猫牛城的守将
  于是,又有人猜测跟争议安子罗是唃厮啰的直属部将,或许他是一个领地包括了猫牛城的领主
  还有
  安子罗到底有没有李元昊给杀掉,也是一个猜测纷纭的问题
  最后

  当初我在写那篇蔡仲回的传记时,我找到的数据是说蔡仲回是在湟州抵御李元昊的
  可是后来,我看到有一种说法说蔡仲回是在青唐城抵御李元昊的
  唉───
  我不禁抬头仰望:腾格里啊!您老人家可以告诉我该怎么写后面的部份啊!虽然我以前想当小说家,可是毕竟这个版块是严肃的论史地区,可以稍微有点类小说的故事风格,但总不能真的虚构过度真成了小说啊!
日期:2012-06-26 22:17:52

  说到端午的五月五日
  好像以前的中元地区认为五月五日出生得孩子是大凶
  为了这个
  孟尝君刚出生就差一点被他老爸给杀了
  后来

  情况才稍微好一点
  王猛的孙子出生时也是五月五日
  王猛遂给他孙子取名『镇恶』
  再来
  咱们的昊王也是五月五日出生的
  可是西夏人都把那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大肆庆祝大肆欢乐

  一点也不以为忌
  而宋徽宗也是五月五日出生的
  后来把他的生日改成十月十日
  另外
  童公公也是五月五日出生的
  宋徽宗得知之后从此对童贯另眼相看
  (他该不会误会童公公入宫是因为五月五日出生不祥而被家庭抛弃的吧?)
日期:2012-06-30 22:28:06

  (36.)
  唃厮啰跟李元昊具体出生的年份,至今仍有争议。但是,基本可以确定唃厮啰是在公元995年到公元996之间出生的;李元昊则大约在公元1003年到公元1005年之间出生的。也就是说,唃厮罗应该比李元昊年长六、七岁。在公元11世纪的30年代,唃厮啰与李元昊都是30多岁的当打之年。

  唃厮罗不像李元昊有祖父和父亲打下的基础,他最初是作为傀儡被人操纵的,在他长大之后,利用温逋奇和李立遵的矛盾,离开宗哥城,迁移到邈川,并在温逋奇死后,收回了洮水、湟水流域的领导权。
  唃厮啰在近20年的光阴里坚忍,利用各种时机,从傀儡角色而终至夺得政治实权,变成了真正的高原之王、吐蕃人的赞普。
  如今,唃厮啰刚刚从内部纷乱中挣扎出来,羽翼初丰,此时正是一鼓作气将其歼灭的绝佳机会。
  于是,李元昊趁热打铁,指挥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后吐蕃王国进发了!
  李元昊又带着数万兵马迅速打穿了后吐蕃王国的边境,直接插入后吐蕃王国的内部腹地──牦牛城。
  在对牦牛城发起进攻之前,李元昊打算先弄清楚:苏奴儿是怎么会败在这儿的呢?
  李元昊仔细的牦牛城周边的情况,最后,他发现:牦牛城沟深墙高,出入只能靠城门的几座吊桥。苏奴儿就是为了要过护城河,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会在城下拖延了许久,最终被安子罗所乘。
  ──看来唃厮啰早就知道很难在边境上挡住西夏军,所以唃厮啰便在青唐城的前方再修一座牦牛城,一来做为青唐城的屏障,二来拖延进攻的敌军步伐以为援军争取时间。
  李元昊评估了一下,作出了决定:
  ──各、个、击、破。
  也就是说,李元昊要抢在后吐蕃的援军到来前,先将牦牛城攻破。避免牦牛城守军与后吐蕃援军会师对西夏军前后夹击。
  但是,牦牛城是唃厮啰精心为青唐城所特别制作的外围屏障,岂是那么容易攻下的。否则,当初打惯老仗的苏奴儿也不会在牦牛城下一筹莫展而为安子罗寻隙所乘了!

  面对如此坚城,西夏军围攻多时仍未能下。李元昊也不禁犯了愁。
  ──要怎么样才能打进去呢?
  ──再拖下去,后吐蕃的援军就将杀来了!到时岂不是又重蹈苏奴儿的覆辙吗?
  思索好一会儿后,李元昊灵光一闪,找到了破城的办法。
  ──这个护城河,我们自己过不去,难道就不能让吐蕃人自己出来吗?
  ──既然打不下来,那我干脆就不打了!
  一个大胆又看似天方夜谭的构想在李元昊的脑海中产生了:用计骗吐蕃人自己打开城门,然后西夏的军队就直接从城门杀进去。
  ──看来,我非得使出“祖传绝招”才行了!
  很快地,一名举着白旗的西夏信使,策马来到牦牛城下,向城上喊话:西夏打算停止进攻,与吐蕃握手言和。
  这名西夏信使并把一封由李元昊亲笔(或由其幕僚代笔)所写的吐蕃文书信放置在城外的空地上。
  从这封书信的内容,牦牛城守将彷佛看到李元昊向牦牛城的吐蕃军民们露出了最真诚的笑容:你们太伟大了,既坚强又勇敢,我认输了!咱们休战吧!为了表达我对你们的敬意和友好,在我临走之前,希望你们能和我缔结一个永久的和平条约,让我们成为平等互惠的友好邻邦吧!
  牦牛城的吐蕃守将看到书信后,并没有感觉意外,他认为:西夏人久攻无功,已经对牦牛城束手无策了。他们现在只想抢在后吐蕃的援军到达之前撤军,所以才不得不求和。
  骄傲的吐蕃人都相信了李元昊的求和之心。
  一来,吐蕃民族自唐以来就是一个威震亚洲大陆的强大势力,即使在吐蕃王朝溃灭的此时,仍有不少吐蕃人活在昔日的荣光中。

  二来,前不久,西夏的苏奴儿刚在牦牛城下全军覆灭,而这几日的攻城又死伤了不少西夏军卒。牦牛城下前后己经埋葬了三万多的党项军兵。
  综上所述,吐蕃人自然觉得:西夏人除了求和,还有什么办法?
  另一方面,老实说,在西夏军的猛攻之下,牦牛城的军民其实也快是强弩之末了!
  被围在城里都快憋疯了的吐蕃军民,他们看到李元昊把橄榄枝递了过来,也正好顺势就驴下坡。
  ──那好。议和!
  牦牛城守将虽然如此回复西夏人,不过,他心底的打算却是:用和谈来拖住西夏人,已待援军前来,将西夏军包抄歼灭于牦牛城下。
  于是,吐蕃与西夏两边信使频频往来,想尽快安排双方的高层会晤,尽早达成和平协议。
  来往数次之后,牦牛城守将向西夏人提出两项要求:
  ●李元昊要本人亲自进入牦牛城,签署和平协议,以示诚意。
  ●在和议之后,牦牛城守将保证不追杀彻退的西夏军。
  牦牛城守将认为,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李元昊不会答应。那么,战争就会继续。不过,牦牛城军民早已利用和谈的休战空档加紧休整休养,也有能力再打下去。而且,拖了这些时间,援兵也应该很快就来了!
  ●李元昊如果答应的话,吐蕃方面正好可以扣留李元昊。
  ──不管怎么样,吐蕃人都不吃亏。

  计议既定,牦牛城守将立即安排好士兵在备好的议和会场设下埋伏。
  在吐蕃人打着自己的小九九的同时,西夏人这一边也没有闲着。
  李元昊首先让自己手下最智勇兼备的大将野利遇乞穿戴自己的衣服与使用自己的仪仗,假冒自己进入牦牛城。然后,李元昊又挑选了百十来名身走矫健且应变力过人的健卒作为野利遇乞的随行人员。
  李元昊也考虑到了吐蕃人可能会在城门处对“自己”发动袭击,所以李元昊安排随行人员在进城之时前行开路,而野利遇乞则身穿铠甲、骑马跟在队伍后面。这样,若有万一,野利遇乞也好及时应变脱身。
  就这样,在吐蕃人与西夏人各怀鬼胎的情况之下,双方约定签署和议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