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30 09:42:57
连载81:鲜为人知的东江镇(一)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明末的辽东,印象比较深的是放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以及他手下所谓的“关宁铁骑”,也就是“关宁军”。因为许多小说里面都有,所以在大家心目中有了印象。不过,在明末的辽东与后金作战的,其实还有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这就是“东江镇”的毛文龙所部,又称“东江军”。
关宁军是辽东镇所辖的部队,辽东镇是明朝北方九大边镇之一。北方这九大边镇合称“九边重镇”,其设置写入了《大明会典》,是比较传统的防区设置,而“东江镇”却是毛文龙独自创立出的一个军镇。
凭空创立一个军镇出来,乍听起来非常有气势,但最吃亏的却是好些年在编制内连军饷都没有,偶尔有些赏钱,但都极为有限,基本上是穿衣吃饭都不够。因为这个缘故,东江镇就显得很可怜了,而若是再跟“辽东镇”每年几百万,一个镇的开销就超过了先前“九边重镇”的总和一比,那可真是乞丐和龙王的差距。
“关宁军”的阔绰那是肯定的,因为朝廷每年花几百万银子养着,而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的风流韵事更是街头巷尾的谈资,在后世的出镜率也极高,所以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后来,吴三桂又伙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先是帮助后金灭了李自成,后来又攻下西北、中原,东南,以及云、贵、川等地方,足足打下了大半个中国,战力很是强悍。最终,吴、孔、耿、尚四人都被封了王,也就是清初著名的四大异姓王。
由于清宫戏近年来频频被搬上银幕,所以知道这段历史人不在少数,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四个人都跟毛文龙有些关系。
首先,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同属东江军,是毛文龙绝对正宗的旧部。而依据记载吴三桂生平的重要史料《庭闻录》显示,吴三桂早年也是跟过毛文龙的(《庭闻录》卷六:“三桂少时曾为毛文龙部将”)。如果《庭闻录》上的记载无误,那么清朝初年的四大异姓王,就全都可归为毛文龙旧部了!
当然,《庭闻录》的记载也不一定就准确,但是无论毛文龙旧部中后来成“王”者是三个还是四个,东江一镇人才辈出都可见一斑,而这些人被清朝利用起来之后,一不小心就打下了明朝一大半的江山,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所以也有观点认为,若是妥善经营东江(多给点儿军饷),辽东的格局或许能有所不同。
然而历史是不接受假设的,并且现实更是相当严酷的,东江镇非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支持,相反在孙、袁二位大能上台期间根本就不重视(先前王在晋倒是很看重,可惜被撵走了)。其实,不重视也就算了,无非是少给些军饷罢了,东江的人心还不至于散架,可后来袁大人作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彻底瓦解了东江军的士气!
袁英雄为了跟皇太极议和,竟然动用私刑,不惜越权违制而杀害了毛文龙(最终被崇祯定罪:谋款则斩帅),这无疑严重地伤害了东江军的感情,虽然老袁后来被崇祯刮了,但是接手的孙老师依然不待见毛文龙旧部,于是东江军最终支离破碎、纷纷哗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关于毛文龙这个人物,虽然存在一些争议,搞到现在也褒贬不一,但是此人有一点是没有商量的,那便是他至始至终抗击后金的坚定立场。
“东江镇”的创立缘于“镇江大捷”,当年毛文龙偷袭“镇江”活捉守将取得了大捷(守将乃康熙的外曾祖父)。不过好景却不长,虽然他的手下从一两百人猛然发展到了几千人,但仍不敌后金主力。在得知镇江丢失之后,努尔哈赤很是震怒,为了荡平镇江,老努把压箱底的精锐都派出来了。他挑选了四大贝勒之中,最具作战经验和心智的两个——阿敏、皇太极。这两位若是分开来算,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而把他们加在一起,是努尔哈赤为了保证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战斗并没有什么悬念,毛文龙被迫放弃镇江,之后他率余部转战朝鲜。毛文龙去朝鲜之后,皇太极、阿敏在鸭绿江边喊了几嗓子(不是叫毛文龙回来,而是向朝鲜放了几句狠话),之后他们望着滔滔江水眼神很是忧郁,也不知道是为了暂时不跟朝鲜撕破脸,还是因为没有水师的缘故,反正后金军没有到朝鲜去继续追杀毛文龙。也许此刻二位贝勒认为,毛文龙的一帮败兵溃卒,人数也不多,装备又很差,恐怕成不了什么事,于是就回师沈阳了。
可就在阿敏、皇太极带着人马一走了之以后,毛文龙便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朝鲜国王全力支持他,不仅让出许多闲田给辽民耕种,还为毛文龙提供军械和辎重,于是毛文龙的队伍就拉起来了,转眼间收拢的难民有十几万之多,组织的义勇军也达到了数万之众。
毛文龙在实力得到扩充之后,便开始频频出击后金腹地,后金在辽南、辽东的许多据点、重镇都遭到了毛文龙的袭击,期间双方从几百人规模的械斗,一直升级到上万人的打架斗殴,从镇江大捷算起,一直到后来的游击战,毛文龙可谓多有斩获:
“至石城岛,擒获叛逆岛官何国用等十人,斩获首级三十。夷船三只,铜炮二位,铗炮四位”
“佟养真披衣迎敌,被众迎头棍击,仆地就缚。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及壮丁八十名,各持器械厮杀,二更有余,俱就擒缚。其余虏丁黑夜逃奔,不计其数。”
“顺流远袭盐场等处,围攻伪游击缪一贞等,就擒,不分元仆悉行枭示。”[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