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广濑宰平向明治政府申请10万元的贷款。这在当时可是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新政府刚刚成立,自己财政还困难呢,谁有钱借给你呢?
一气之下,广濑宰平辞去了政府的官位,专心改善别子铜山。为了在半年内脱贫致富,广濑宰平说服住友家长,开始在别子铜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减薪,自他开始,所有高层薪水减去三分之一;不管饭,不再花钱买大米养活矿工,工人每天自己带便当;统一服装,改穿西服,方便干活;设置经销店,直接给老外做生意。
最有创意的一条改革方案是,别子铜山发行自己的支票代替薪水,这玩意说白了就是打白条,用来保证现金充足。
就些灭绝人性的改革方案还真是起了大作用。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别子铜山矿产量飙升,现金也慢慢充足,经营环境不断改善,虽然困难依旧存在,但维持矿山的运转已经不成问题。
不过,这个时候,矿工们已经对生活极为不满。开不到工资,还要自己带便当,简直是没有人权的“上班奴”!于是众工人纷纷上街闹事,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广濑宰平为了平息事件身心俱疲,他一方面安抚工人,一方面调兵遣将,派人去矿山周边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准备让工人们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结果是,不少工人爱上了种地,成为专业农民,为矿上提供粮草。
就这样,时间流逝,两年后,住友终于摆脱困境实现中兴。那一年,广濑宰平设置了“东京出差所”专门负责把铜矿卖给朝鲜。不久后,广濑宰平说服一家外资银行,用别子铜山做抵押取得了两万美元的贷款,买了一艘当时非常先进的货船,独立进行海外贸易。
这回外界再也不敢小看住友的实力,而家族内部也对广濑宰平推崇备至。这位年仅40多岁的企业家在1875年被任命为泉屋大掌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日期:2010-08-06 12:39:50
暴雨来临之前
就在三井组和住友家族悄然蜕变的同时,整个日本也慢慢看到了自己的曙光。如果我们用一种宏大的、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的话,会发现,日本自我封闭了200多年后,并没有完全走向自闭,反而对外探索的欲望极为热烈。当面对坚船利炮的时候,他们不是被击溃了,而是真真正正地觉醒了。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邻国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当时的李鸿章大人在一封奏折里这样写道: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等半官半商的机构在中国大地喷薄而出,那种对近代化的极度渴望、对赶超欧美的强烈理想激荡着中华大地。只可惜,最后的奋斗也不过是帝国夕阳的回光返照,属于中华民族的时代已经淹没在工业浪潮的大势之中。
日本却似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清朝魏源写的那本脍炙人口的作品《海国图志》流传到了日本,据说印刷达到20万册,成为当时销量最好的畅销书,而魏源的深谋远虑、敢于直言,也让他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韩寒。“有趣”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在中国惨遭流产,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不啻为一种讽刺。
我无意再分析中日两国不同结果的原因,那可能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我想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垂垂老矣,不能饭了;而日本则在困苦中获得涅槃,重获新生。总之,一个是夕阳,一个是朝阳,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在被黑船冲破口岸之前,似乎一直在为工业化做准备。从16世纪开始,日本国土内各个领主国开始设立城下町,所谓的城下町,就是把武士和富商集中起来剧中,这也标志着武士阶层彻底从农民中分离出来,成为日本公务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用现在的话说,城下町住的都是日本最有消费能力的人,类似于今天的中产阶层,再加上各地领主为了召唤更多的商人来城下町,纷纷颁布了诱人的减税政策,这也促进了日本商业的繁荣。
而之后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到德川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康,都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那位伟大的织田信长同学,除了是个军事奇才,他更是为伟大的经济学家,这是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故事。他发布了“乐座乐市”政策,让日本的商业文明进入一个新高度。
“座”这玩意说白了就是日本封建时代的行会组织,一方面也充当政府的抓牙,一方面,它要规范整个行业;另一方面,也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代表着政府、寺院等特权阶层向手工业者收取各种莫名其妙的费用。天长日久,“座”就成为垄断某个行业的团体,具有非常强的排他性,用现在的话说,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下町的涌现,“座”这玩意越来越不符合经济规律。在1549年(天文18年),近江国出现了乐市。这东西说白了,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经济特区,减免城下町的各种苛捐杂税,来推动商业的发展,抵制“座”的特权,就叫乐座。
1577年,织田信长更是一口气彻底消灭了“座”,他颁布法令,规定鼓励商人来城下町做买卖,实行一系列减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让商人们放心大胆地从事自己的买卖。到了织田信长的继任者,那位长的跟猴子似的丰臣秀吉更是大力继承这项制度,彻底废除了寺院和公家的“座”,让商业在日本繁盛起来。
日期:2010-08-06 16:01:26
从货币制度来看,日本存在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为它将来发展工业留下了不少障碍。江户时代,日本主要实行分权制,各藩财政都比较独立。幕府每年都去地方收钱以维持自己的运转。除了拿现成的,幕府还垄断着日本的矿山、对外贸易(主要是跟荷兰)和商业的经营许可权。
幕府给公务员发工资主要是用大米来衡量,叫做石,一石相当于180升稻米。所以,拿工资的同志们到了开支的日子拎着大包小包的稻米跑到钱庄去,按照市价用稻米来兑换货币,再出去花天酒地。
用稻米发工资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每年的稻米都会集中到米市上来,然后再发送到各地,这就客观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特别是海运和河运,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运输网络。
不过,用大米发工资也有弊端。虽然幕府也征收一些税款,但很少,大米是主要的税源。这就促进了农民们的发家致富,商业的负担也不重,结果,政府的收入越来越少,时不时就陷入经济危机。
为了改善财政状况,政府就开始疯狂铸造货币。日本的货币分为金币、银币,有些藩还有自己的纸币,后来政府为了改善财政,发行了很多成色很差的货币,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严重。到了幕府末期,随着口岸的开放,外国人对日本这种泛滥的货币意见越来越大。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变迁。德川家把首都弄到江户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程,通过填海等诸多手段,把这个小港湾变成了一个政治中心。而大阪则因为地理位置处于日本的枢纽,更是成为日本大米期货的集散地,据已有的数据显示,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市场。再加上,商人和高利贷者云集大阪,更是让这个城市颇具商业性格。如今被我们反复提及的日本企业相当部分都从这里走出来的。
日期:2010-08-06 16:10:2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