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记录了人类终极社会的思想文化》
第6节作者:
赵家大树 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吧,人们会认识到,世界即使变成一个完全自由、民主的社会,还是不足够的,只有回归自然,才是全人类终极社会的目标!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
日期:2011-02-08 10:02:10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切都是从太极演化出来的,这个“生”怎么去理解呢?
提示:1、太极图是一个圆,代表运动。
2、圆里有两条(阴阳)鱼,代表两种不同的成分。
3、两鱼各有一眼,这是宇宙天地万物的奥秘所在。
4、易,是变异,变化,衍生,演化,,,,
如果能搞清楚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的关系,万物的奥秘就解开了。
感兴趣的朋友请留言,共同探讨。
日期:2011-02-11 12:19:46
在分析太极图的奥秘之前,我想再讲一讲中国的历史故事。这是理解太极图的铺垫。如果不明白中国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像社会一些“权威”学者笼统而言之,什么都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话,对太极图的理解是不可能透彻的。
前面有朋友对秦汉历史有疑问。这里先补充说一说。
按照太极的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有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中国人为什么浮躁呢?就是因为早已被所谓“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宣传迷惑了,一错再错,将错就错,原本种下“豆”的种子,却要整天幻想着得到“瓜”的收获!这种期望必然是落空的。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后是灰心丧气,最后把皇命当天命,认命了。结果,养成了天生的奴性。
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中国人永远做奴隶。不是满清人的奴隶,就西方人的奴隶,金钱的奴隶,房子的奴隶,孩子的奴隶!不知道人生的独立性有何意义,不知道自由的价值,不知道幸福快乐为何物!
秦汉的历史,简单一点说,秦可以分两段,汉也可分两段来讲。前一段是对的,后一段是错的。因果是对应的。那么,秦国能统一天下,前期曾经种下的是什么因呢?秦朝灭亡,秦始皇种下什么因呢?汉朝取得文景之治的成就,刘邦立国后种下的是什么因呢?西汉灭亡,汉武帝种下的是什么因呢?
先说秦国。大约在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登基。秦孝公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决心要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任用商鞅推行变法,终于结出强盛的果实。
大家如有仔细研读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应该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富强起来,表面上是实行县制,加强国家集权,但实质上并不是中央集权带来的结果,而是实行自由平等的政治体制结出的硕果。
商鞅变法,第一件事是徒木立信,首先取得百姓的信任,全国人民都愿意听商鞅的话。然而,变法的内容公布,王公贵族们却傻了眼。于是,太子带头抵制变法!为什么?因为这种新法,使既得利益者(王公贵族)没有优势了。
第一次变法成功,接着来第二次,迁都,彻底要了既得利益者的命!这次变法,使全国百姓,不分贵贱,都要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了。这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天下的能人都奔秦国而去。
一百多年之后,秦国已经一家独大了。嬴政成为秦王,由吕不韦摄政。期间,秦国已经控制了天下局势,天下人才汇集咸阳。吕不韦开始着手进行统一天下的规划,编辑一本“春秋”(吕氏春秋),作为统一天下的政治纲领。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精品。这是延续远古华夏思想,以自然道德为准则的重大文化成果。我想,如果秦国能够按照这个思想来统一天下,秦朝应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
可惜呀,秦始皇重用李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用武力强行征服六国。这就埋下了覆没的种子。武力统一天下,失去以德服人的基础。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在天下百姓的心中,他已是一个战争罪犯了。
更糟糕的是,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做法,反而变本加厉,严刑峻法,使屈服于强权之下的六国百姓,不仅得不到任何利益好处,而且连最基本的安宁都得不到保障。
种下这样的因,能不结恶果吗?然而,难道可以说,秦朝的短命,是商鞅变法结出的果吗?笼统而言,不是给别有用心的人混淆是非的机会吗?皇命思想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加强的呀!可恶的文人!
日期:2011-02-12 11:16:04
再说汉朝。汉朝初年,刘邦实行无为而治,让百姓休养生息政策。一般人看到的,是表面上的和亲政策。事实上,一个国家实行的政策,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福祉,岂是嫁几个女人给匈奴王,那么简单呢!匈奴人也不是笨蛋呀!
才半个世纪,汉朝就富强了。为什么?这的确与和亲政策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个政策换取了和平的时间。但真正取得成效的原因,也是自由平等呀!当时天下人口很少(大约1000万),汉朝实行均田地的政策,人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朝廷还一次又一次减免税收。百姓安居乐业了。
匈奴人看到天下大势已定,所以服了!但有人认为是女人的作用。唉!怎么可能因为几个漂亮的汉族女人,就把凶狠的匈奴人征服呢?现代学者傻成这个样,我真的好纳闷!
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是,汉朝初期连国家最重要的金融利器,货币发行权都放弃,由百姓自己铸造货币。有谁想到这种放任,竟然能使国家富强?这是对中央集权的极大讽刺!
其实,自由、平等、公平竞争,这些因素不管放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是国家实现统一,走向富强的基本要素呀!失去这些东西,国家就自然分裂了。
各位朋友,您知道汉朝初期各级政府官员是怎样选拔出来的吗?有人告诉过你吗?教科书都是简略带过的。
当时除了刘邦的子孙被封为王,有自己的领地(范围很小)外,汉朝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各级官员都是从地方,通过推举产生的。
大家知道什么叫“推举”吗?汉朝初期,各级政府官员实行全民推举。被选拔的对象有四种人,一是“孝”,二是“廉”,三是“文”,四是“武”。
孝和廉是各地公认的贤人,文和武是各地的公认的能人。与现代民主国家相比,通过“孝廉”选拔出来的是政务官;通过“文武”选拔出来的是公务员。
这种推举制,与今日西方流行的民主选举是多么的相似呀!震撼吧!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实行民主制度,是不是令所有人傻了眼。有可能吗?荒谬吗?我告诉你,这是真实的。
可能有人问,这么好的政治制度,为什么后来变了样呢?事情就坏在英明伟大的汉武帝手上。
汉武帝登基后不久,搞了一次天下人才选拔大赛,选出一个儒家学者为第一名。这为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埋下伏笔。之后,全民参与的推举制,逐渐向科举(以理解儒家经典的能力作为标准选拔人才)的方向转移。
后来的官员,大多由权威人士推荐,一般都是儒家老师推荐自己的学生出来当官。这种做法,逐渐形成门第关系。民主推举从而夭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