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未来之路》
第28节

作者: rodbin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游戏的内容很有意思,当地政府没钱,但是他们合同签订时答应按工程造价的108%回购,约定一定的回购期限,交付后一到两年,同时答应支付代建方相应的资金财务费用,但是现实执行情况是他们政府没钱回购,只有用地抵换,二期的地换一期的工程造价,但是给的地有没有上级政府的土地指标,开始建设的项目从开工开始按照中国的法律就是属于违法建设,没有土地指标就没有正规施工许可证,同时就不可能质检、安监正规的介入,有些可以销售的商铺和配套设施就不可能拿到销售许可证。

  代建方,刚开始信誓旦旦,资金雄厚,给了当地办一个子公司的企业的注册资金和土地款之后,再也弄不到可以转动的资金,因为没有拿到政府的土地指标,就到银行贷不到款,现在唯一的对策就是找施工单位垫资,然后策略就是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停。而且代建方在全国有很多个类似的项目,目前的资金状况也是类似……
  施工方,为了招揽工程业务,答应了非常苛刻的合同条款,到主体结顶才支付已完工程造价的40%,也就是接近要自己先期垫资50%将工程做起来,但是现在由于有些证件没有办下来,再加之最近贷款紧张,很难到银行融资,融不到资也就无法支付工人工资、材料供应商的材料款……,他们的策略也就是拖,付工人正常的生活工资,等代建方的工程款、等银行放贷……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政府什么时候不能动用自己银行里面制造的资金了,需要拿土地来换自己的银行系统派生出来的资金,代建方拿不到银行贷款也就是一切都是空谈,他的本意就是要让银行派生货币的能力为自己服务,施工方好一点是实业,但是没有银行货币供给同样是一场空。银行在这个游戏中是决定性的,他如果放款,他会拿到所有三方的抵押,当地政府的土地或税收、代建方的土地指标、施工方的合同及资金流入优先偿还权;问题的本质是银行是谁的,如果是私有银行,所有的三方包括下面的从业者就是在为银行干……!当然,你会说银行也只是别人存款的中转站,但是如果你这么理解你就被忽悠了!

  工人……,安置户……,为这个游戏付出你们的长期的劳动吧,同时也是真正的受害者!
  日期:2011-07-14 11:37:32
  当然这个过程有一定的好处就是社会不会再派生出多余的货币资金,但是派生货币资金的源泉应该是外面进入的美元的,所谓的贸易顺差。如果要控制货币供给关键的点要掐住,掐住也很简单,用外面买东西平衡掉现在每年多出的货币顺差,或者到有些国家去用我们的美国长期国债抵押变现购物回国!
  日期:2011-07-18 09:47:12
  金融体系多事之秋,必须及早做准备,包括各种理论创建,未来的方向、思路、操作细节,建国时期好的操作方式要保存下来,这种重大事件需要有良知的决策者,所有的能力都市空谈,最主要的是道德良心……
  日期:2011-07-18 09:50:14
  钱东海:美国赖债的又一新创举——烧债券

  这个世界上,最相信经济学教条的只有中国人,咱们的央行和财政部不管干什么,都要先看看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是怎么写的。比如,政府最好不要直接向银行借钱;CPI高了就要大力紧缩;不惜一切代价保出口是为了拉动GDP,等等。但是,西方经济学的老家——美国,却经常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创意,比如本文要讲的,用烧债券的方式减少债务规模。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国债规模已经接近了GDP的100%,美国法律规定国债规模的上限是14.29万亿美元,一旦达到这根红线,那么美国政府将不能再发行新债券。我们也知道美国政府早就已经入不敷出了,每年的赤字规模在1万亿美元左右,别说还债,连还利息都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唯一的解决手段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可是一旦不能发行新债,那么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就要崩盘了。更要命的是,现在美国国债规模早就已经达到了红线。这可不行,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一位叫Ron Paul的老牌议员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方案,那就是既然我们已经还不起债了,那么为啥不直接把债券一烧了事呢?这可不是开玩笑,其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目前美联储手头大约有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些国债是在最近几年不断的量化宽松计划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当然这也属于14.29万亿的一部分。
  首先,美联储买国债的钱是它自己印出来的,它想印就可以印。
  其次,美联储买下的国债,每年拿到手的利息,扣除自己的开支,基本上都返还给美国财政部了,去年就返还了800亿美元,可是给出利息的正是财政部自己。
  再次,美联储所持有的这1.6万亿美元债券,并没有指定什么特殊的用途,这是最普通的债券。
  结论,既然如此,美联储的这1.6万亿其实就是政府自己欠自己的钱,那么直接烧掉也没什么不可。

  如果国会授权美联储烧掉这些债券,那么国债规模立刻可以下降1.6万亿,立马解决了现在的困境,何乐而不为呢?你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是天才式的。这触及到了经济学的本质,国债是债券,而美元的本质其实也是债券,Ron Paul认为用一种债券去换另一种债券,纯粹是多此一举,烧掉也没事。而量化宽松的本质,就是用可以随意印刷的债券(美元),去交换那些有发行上限的债券(国债)。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创举,美国人已经将“美元换美债”玩得炉火纯青了。

  那么中国人也可以这么做吗?答案是:不行!你要知道中国的央行是不可以购买中国国债的,但购买美国国债却没问题。换言之,中国人的财富借给中国人花是不合法的,借给美国人花却是天经地义的。某些西奴经济学家还解释说:美国国债是最安全的投资。你不得不感叹,洋人的经济学是史上最强大的洗脑工具,一旦被成功洗脑,那么你连最基本的常识也丧失了。

  下面这张图是一份美国报纸上的讽刺画,名字叫《托起债务天花板》,肥胖臃肿的山姆大叔站在一群孩子的头上,努力想要托住天花板。为什么要站在孩子的头上呢?道理很简单,美国的军费开支不能减,公共开支中丨警丨察和消防队员的开支不敢减,因为这群人惹不起,能够减的只有教师开支和教育经费,这群人是弱势群体,不怕他们闹事,所以山姆大叔只能踩在孩子们的头上了。

  日期:2011-07-20 08:24:12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了货币兑换,当然,比现行的全美元、欧元体系要好,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对方是不是也是公有制国家,他的货币收益是否都属于当地人民,如果对方货币发行收益属于国家和人民,我们可以大胆的和他们货币兑换,约定一定的限额,但是如果对方是私有性质的银行,尤其可能的是共济会控制下的银行体系,那么我们可能就是羊跟狼合作,最终结局会是羊入虎口!

  日期:2011-07-21 15:33:47
  中国很有意思的房价,高的离谱,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等地市区最起码20000万/平方,这给普通中国人无法承受,几十年不吃不喝正常的工资都不能供应得起房贷;而这么高的房价,就导致了巨额的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大量的货币供应进入流通体系,当然房贷只是次因,主因是发币机制和外汇抵押发币机制;这种局面下中国政府和官员都没有勇气将房价调下来,因为调下来不确定因素太多,会出现紧缩型的经济危机,哈哈害怕想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所以是房价涨也不是、跌也不行,畏手畏脚!

  但是这么高的房价倒是给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你想这么高的房价怎么弄都是赚钱的买卖,只要弄得到地,让你建房,让你卖就行!政府这些条件度具备,因此说政府一年提供一千万套,我认为是达得到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房价降一半,经济适用房都是大家抢着要的,因为价钱差距太大,利润空间太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