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55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12世纪初,原来受契丹人统治的女真族不服了,一个叫做完颜阿骨打的部落首领又是天资聪慧、英明神武,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在公元1115年建立了“大金国”。

  一看金国崛起、辽国衰落,赵宋朝廷这时候估计一下子想起来《杨家将》中那些征辽战争中惨死的忠烈们了,于是和金朝结成灭辽同盟。约定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大宋,宋朝则把原送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朝。
  可惜的是,腐败的北宋居然派了童贯(《水浒传》中有此人的“能耐”)这样的货色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自然是吃了辽国的大败仗,最终还是人家金朝灭了辽国。
  经过这一次约定,金朝算是看清了赵宋朝廷腐朽和没落的真面目——连行将就木的辽国都搞不定,还有脸和我结盟?
  金朝对北宋那是鄙夷到了极点,于是就强行规定,北宋以后不仅要把原来每年送给辽国的布匹和白银全部转送给我们,每年还得再多给100万贯铜钱!
  即便如此,回去想想,金朝还是觉得这种脓包政府留下来简直是对世界人民的侮辱,于是灭了辽国之后仅仅2年,干脆挥师南下,一下子就把北宋也给灭了。

日期:2012-06-21 15:30:27

  颇为荒谬的是,赵匡胤当年为了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规定宋朝每年都要抽取一部分金银财富储存在一个地方,准备到时候用作赎金或者军事活动经费。
  这部分财富赵老大提前训话,“有诏誓子孙不得别用”,你们都不能乱用!
  存了近200年,这笔财富越积越多,却因为后辈们都是些脓包之辈,没有能力北伐,所以一直没有使用。结果,大金国打过来的时候,被金兵一股脑儿掠走,“搬运三日不绝”,倒是成全了大金国的强盛了!
  就这样,北宋变成了南宋,而金国则形成了与南宋、西夏对峙的局面。

日期:2012-06-21 15:30:50

  南宋第一任CEO赵构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基本国策(这个我们在《岳飞传》中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杀忠臣、灭良将、镇压人民起义,除了岳飞、韩世忠顶着那几年,后来每次和金朝打仗都败得稀里哗啦。
  金朝和南宋打了几仗,虽然胜多负少,但也发现南宋抵抗力也蛮强,不好吞并,而金朝的在汉人区的大肆杀戮更是引起了激烈反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后院不断起火的大金朝看明白了短时间之内似乎搞不定南宋,照这样打来打去,纯属劳民伤财、虚耗国力,也罢,同意南宋提出的议和,史称“绍兴和议”。
  议和的结果是,南宋对金朝称臣,每年给金国岁币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

  钱照样送,却连“爹”和“哥”的虚名都没了,只能当“臣子”了。
日期:2012-06-21 15:31:14

  后来南宋有个皇帝看不清形势,自不量力要对金国搞“北伐”,金国和南宋于是又开战,南宋战败,再议和,史称“嘉定和议”。这次倒好,一次性赔偿军费白银300万两,给金国的岁币增加到每年银30万两,绢30万匹。
  还有个最伤咱中国领导面子的事儿——南宋与金由“叔侄之国”改称“叔伯之国”!

  这下可好,已经退步到叫人家“叔叔”或者“伯父”的地步了!
日期:2012-06-21 15:31:57

  13世纪初,原来受女真人统治的蒙古部落不服了,一个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的部落首领又是天资聪慧、英明神武,在1206年统一大漠南北蒙古各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国,铁木真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拥有四海的可汗。
  蒙古帝国建立之后即四处攻伐,1211年打败金军主力,1226年灭掉西夏,并向南宋提议合力灭金。
  和当年的北宋一样,曾经受尽金朝羞辱的南宋一看,灭金的好机会来了!
  南宋朝廷于是和蒙古结盟,于1234年联合出兵,灭掉了金国。
  唇亡齿寒,南宋小朝廷看来总是不大懂这个理儿。
日期:2012-06-21 15:32:33

  灭金以后的蒙古实力大增,旋即进攻南宋,不想南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第一次蒙宋战争打了6年,居然以蒙古失败而告终。
  大家看金庸老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大侠杨过用“弹指神通”一个石子打死蒙古大汗,这事发生在第二次蒙宋战争中,当时蒙哥大汗亲率大军攻打南宋,在襄阳城下被守军石炮击中而亡。
  蒙哥一死,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一下子陷入到争夺汗位的四年内战之中。
  南宋朝廷趁机提出议和,并大肆杀戮和迫害曾经抗击蒙古的将领。
  忽必烈假意答应,等到他夺取汗位之后,转身就把南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因为南宋守军曾打死蒙哥大汗,并且抗击蒙古人的时间最久,所以元朝在入主中原后把人分为四等,其中“南人(南宋人)”排最低下的第四等,最受歧视。
日期:2012-06-21 15:33:21

  11.2战争与和平
  前面说了那么多大宋朝签和约的屈辱,你是不是觉得大宋挺窝囊的?
  可不嘛,根据《杨家将》里的情节,我们老杨家满门忠烈都死在大辽国,连烧火丫头杨排风都上阵了,本来也马上就要胜利了,可最后又是因为奸臣啊、奸臣啊(反正中国历史上所有战争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奸臣卖国),搞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一年要送给契丹人10万两白银,20万匹布,多屈辱啊!
  我以往也是这么认为的,可后来看到一份资料,说宋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每年军费开支就达2000万贯铜钱(按当时价格折算白银为2000万两),战时每年3300万贯,也就是说,当时如果仅仅和西夏开战,每年仅军费要多耗费1300万两白银。
  相比之下,10万两白银,20万匹布,倒是不值得一提了。
日期:2012-06-21 15:36:33

  想想也是,别说给辽国的那点钱,即使加上后来给西夏的,全部折合下来也不会超出100万两白银,100万两和1300万两,孰重孰轻?

  更何况,在冷兵器时代,如果没有战争的话,至少不必大规模的生灵涂炭不是?
  在这里不妨把大宋朝某一年(宋仁宗末年)的收支情况给你列举一下:
日期:2012-06-21 15:41:11

  由表格可见,军费支出占了大宋朝支出的一大块,要是打仗,军费支出肯定也直线上升。
  要知道,咱大宋王朝军事上虽然不行,但至少文化先进、技术发达,盛产丝绸、瓷器、茶叶及手工艺品,而辽、夏、金,除了卖几头猪马牛羊之外还能卖什么?
  北宋王朝每年都可以将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输入大辽国,根据有关记载资料,当时宋辽之间每年贸易额可达150万两白银,就这其中的顺差,就远远敌得过赔给大辽的那30万两白银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