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道与术》
第36节

作者: 顺德天外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停顿了一会儿,俺接着说道:“仅仅只是将一只打火机带到了禁区,当面警告一下,并转移到安全区域,同时,通过宣传教育以引起更多员工的重视,就达到了处置效果,反之,无限地上纲上线,会整死人、冤死人的。打火机不是还没有掉到地上吗?即使掉到地上也不一定必然引起爆炸嘛,即使打火机爆炸了也不一定必然会引起火灾,

  日期:2011-8-8 7:20:00
  停顿了一会儿,俺接着说道:“仅仅只是将一只打火机带到了禁区,当面警告一下,并转移到安全区域,同时,通过宣传教育以引起更多员工的重视,就达到了处置效果,反之,无限地上纲上线,会整死人、冤死人的。打火机不是还没有掉到地上吗?即使掉到地上也不一定必然引起爆炸嘛,即使打火机爆炸了也不一定必然会引起火灾,还没有危及整个工厂安全和其它邻居的安危嘛,即使不幸发生了这些极其偶然的连环事件,那么多的员工,我们在一旁不会采取早期处置措施,而只会在观望之中任其发生发展?所以,将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必然发生的危害联系起来,将小概率事件‘可能’的后果,当成‘已经’发生的后果去处理,是荒谬的,是不能服众的”。

  说话间,一名股东慢慢踱进了小小会议室内,听到谈话的主题,插入一句:“如果这名当事人属于故意将违禁物品带到禁区之内,那你如何证明他是无意而不是有意?我的看法,对于安全问题,实在是大意不得,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走一个”。
  俺客气地朝着股东点点头,然后回应道:“定性为故意带进去,那么,我们的依据在哪里?从动机上分析,将打火机故意带进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获得利益,大家说说,能带来什么好处和利益?所以这一点显然是不存在的;二是蓄意伺机破坏,如果这一点成立,那么,我们就要看一看事件的前因了,这名员工平时与企业、与管理者有着深仇大恨,要报复企业、报复领导?退一步讲,这个因素即使存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这类报复和阴谋也根本不可能得逞,任何明白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吧。所以,从动机上,我们只能定性为无意中的过失行为,并非主观上想要达到某种目的”。

  HR主管抢着说话:“你说是无意的过失,同样没有依据啊”。
  俺喝下一口茶水,再回头来应对他的问题:“上面两种故意的可能排除了,还有哪些值得列举的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无意之中的疏忽了,这是一种依据常理、依据事件发生概率大小而进行综合分析的排除法,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盲目推理”。
  厂长和HR经理不停地点头,股东和HR主管先后说了句“有道理”,于是,俺宣布: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去吧,这件事,交给HR经理来处理。
  日期:2011-8-9 7:07:00
  【道与术系列37】企业不是慈善会
  2006年9月,公司从西北某林业学院招来5名家具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准备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充实到技术队伍。
  为了体现公司的关怀,起步之初便给予了这几名新员工“超国民待遇”,入职培训指定由HR经理亲自授课,产品知识培训指定由家具分厂厂长亲自讲解,质量管理和工艺流程方面的培训指定由品质主管亲自辅导,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指定由负责产品设计的主管亲自传授。公司史无前例地投入众多的中层领导参与到培训之中,生活上更是给予了他们特殊的关照,只要稍有时间,俺也亲自跟踪,去陪着他们学习、培训、娱乐,时间不长,股东们看到俺带着这班中层队伍如此投入,便偶尔戏称大家为“三陪”。

  入职培训起步之前,HR经理便将整个培训计划和相关要求对这些学生一一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种种细节问题,然后将计划分发到人手一份,学生们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安排。
  公司针对这批技术型学生专门制订的一个月培训计划,是依据应届生“从学校理论——到企业实践——再回到应用理论”的指导思想而设计出来的培训方案,目的是让他们在学校经过系统学习和已经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进入企业后首先懂得产品的生产、品质、工艺要求,然后再升华到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高度去开发设计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人才。从培训计划和培训目的上分析,这一做法既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有利于职场新人的稳步成长。

  半个月的基础培训结束了,按计划,还剩下半个月时间,这5名新员工将进入车间操作实习,从生产流程的第一个岗位做起,经历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实习之后,再回到技术设计岗位。
  实习进入到第3天,问题就来了,一名学生抱怨企业把他们当作“苦力”在使用,而不是当作技术人员在培养;进入到第5天,又有一名学生批评企业在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没有给予他们这类知识型员工应有的待遇。HR经理赶忙召集5名学生开会,告诉他们:第一,实习只是一个了解企业、了解产品的过程,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要他们马上为企业创造价值,短期内他们也创造不出任何价值,而是企业从长远规划人才战略的角度,需要他们先熟悉产品,熟悉产品的生产过程、成型结构、材料构成、品质要求,为他们下一步的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避免进入设计岗位之后闭门造车;第二,企业也并没有让他们做“苦力”的想法,实习前,培训计划是公开的,是经过大家认可了的,一线实习总共15天时间也是明确的、有限的、按计划进行的,并不是长期的和隐瞒的;第三,企业更不存在让他们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想法和做法,实习期间走马观花式的工作,学生们只能完成普通员工1/3的工作任务,却高于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企业已经给予了超出普通员工的特殊待遇,这就是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具体体现,希望他们安心实习,再坚持10天,就可以回到技术岗位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了。

  另外3名学生似乎理解了企业的意图和HR经理的解释,有的点头,有的称“是”,但这两名学生仍然坚持自己的说法,并当面无礼地斥责HR经理是“资本家的走狗”,是在骗取他们象黑煤窑一样干活。窘迫之下,HR经理只好让他们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于是两名学生提出:一是结束实习,马上到技术岗位上工作,并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正式待遇,二是同意他们结束试用实习,并结清他们的工资之后离职。

  HR经理不敢当场表态,马上向俺报告,俺只好亲自与他们座谈,反复挽留他们,并告诉他们,以他们目前只有一些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状况,在翅膀还没有长硬的情况之下,盲目离开企业,想到外面找到一份比现在环境更宽松、待遇更优厚的工作,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因为企业都是很现实的,薪资与劳动强度、贡献大小也是基本匹配、基本成正比的,没有哪一家企业会高薪聘用一名不能直接上岗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学徒”式员工。无奈这两名学生固执到听不进任何良言,执意要走,并数落出企业这个不对,那个不好,俺们本来还算是一家当地的明星企业,在行业之内也算是小有名气,此刻到了他们口中却好象变成了一无是处的黑厂,似乎根本就不是人呆的地方。话已决绝到这个份上,俺看到挽留无望,于是,只得吩咐HR经理一方面给二人迅速办理手续,结清工资,另一方面,要求HR经理对留下的3名学生跟踪其思想动态,做好安抚工作。最后,俺看到当天已经是下午3时,便让这两名学生留宿一晚,第二天再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