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道与术》
第33节

作者: 顺德天外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广东一带工作过的职业人士都知道,这边的老板和居民有一个常年的习惯,要么睡过晌午,要么早早起床喝茶,许多人早上五、六点就聚集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吃喝完毕之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俺公司股东们也有这个生活习惯,平时每周至少一次利用早茶时间在一起吃吃喝喝之中交换意见,遇到需要尽快落实或临时出现的棘手问题,每周相约二到三次也不意外。

  来到约定地点,俺先与股东打了个招呼,道了一声“早上好”,再转身向他约来的其他几个熟悉的本地居民点点头,刚刚准备落座,股东就开始数落:“公司的保安队伍现在好象越来越不认识人了,你以前不是口口声声称他们为‘皇家卫队’吗?现在,出了这种事,你看看如何处理吧”。
  俺不明白他大清早就想说什么,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按常理,公司内外如果有什么大事发生,俺绝对应该是最早得到消息的对象,以便于及时处置。不明不白之中,俺只得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原来,这名股东昨晚因事要进入公司办公区域,受到一名新来的保安强势拦截,始终不让他进去,在另一名熟悉股东的保安到来之后,这名新来的保安最后才放行。
  “这些家伙简直是狗眼看人低,白天,老子开车进入,他就立正敬礼,晚上,骑摩托车进去,他就拼命拦阻不让进入”股东气愤地说道:“我已经告诉他了,是公司成员,他死活都不相信,并且还拦在我的摩托车前面,挡在那里不让我进去”。
  “你怎么对他说的?”俺问道。
  “我说,是你的老板,你不认识?”股东回答:“你猜这家伙怎么无礼?这保安说,你是我的老板?我还是你的老板呢!一边凉快去!”。
  俺忍不住笑了笑,再问他:“你昨晚穿着什么衣服?”。
  股东回答:“晚上十点多了,在家里临时想起一件事,需要到办公楼去一下,晚上嘛,当然是穿着休闲服装了,上身广告衫,下身短裤,脚上拖鞋”。

  “说句公道话,这就不能怪保安了,你在休闲时间,穿着休闲服装,进入工作区域,如果保安认识你,你当然可以畅通无阻,但这几天刚刚换了几名新保安,可能正好不认识你,你昨晚如果开车进入,或者穿着厂服进入,保安都不会阻拦你的啊”俺解释道。
  “那么,同样是我本人,为什么白天可以畅通无阻,开车可以畅通无阻,晚上进入时就要受到他们的责难?”股东还在生气。
  俺只得耐心解释:“这事应该只是个误会,有几种可能,第一,白天你穿着厂服,标识很清晰,保安自然不会阻拦你;第二,白天你开车进入,而你们所有老板的车号都在值班室登记过,保安看到内部车号,自然也会赶快放行;第三,根据排班规律,白班与夜班不会是同一保安,也许你白天遇到的是熟悉的保安,晚上正巧遇到了新来的保安”。

  股东似乎听懂了俺的意思,可还是拉不下面子:“不管怎么说,出了这种事,总要有个交待吧,不然,今后大家还怎么相处?”。
  “如何交待呢?批评他?处罚他?”俺看到股东没有吭气,便接着往下说道:“依俺之见,不仅不能处罚他,似乎还应该表扬和奖励才对,试想,如果保安不负责任,只要谁冒充说自己是公司老板,就可以顺利进入,对这样的保安你们反而不会放心了,如果陌生人可以随便进入,公司财物损失或者出现其它意外了,找谁负责呢?保安这样做,从小的方面讲,是忠于自己的饭碗,从大的方面说,是忠于职责,忠于公司,他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应该为公司有这样的保安队伍而感到放心和骄傲啊”。

  股东约来的几名本地朋友在一边附合:“是啦,你应该为你们有这样的‘皇家卫队’而高兴啦,如果陌生人都可以随便进去,你晚上可能就睡觉不安稳啦”。
  股东脸上开始露出笑容,顺手递过来一支香烟,俺接在手中,心里明白,看来,他已经接受了俺刚才的合理解释,只是出于死要面子而不愿当面承认,只好通过这一细小的动作来表示相安无事了。
  俺装作委屈的样子,对着股东的朋友们抱怨道:“你们评评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拉俺来主持公道,是不是想累死俺啦”。
  股东抢先回答:“好心好意请你来喝茶,你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俺不能不“见好就收”,只得摇摇头,对着大家苦笑了一下,然后用广东话恢复正常的气氛:“好啦,好啦,不说这些啦,饮茶,饮茶”。

  日期:2011-8-4 8:57:00
  【道与术系列34】企业用人专业化错了?
  前几天与朋友们讨论一种职场现象:许多大、中型企业在招聘和选拔人才问题上,都有明确而具体的专业要求,学历、专业、经验,甚至细化到同一行业、同等职位相关工作经历等等,都作出了硬性规定,于是,有人就认为:作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这样去要求和实施,实际上是助纣为虐,扼杀了一些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招聘、提拔局限于所学专业人士,将其他非本专业毕业的人才拒之门外,是对人才的毁灭性打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用人环境的改善。

  这种宏观上的理想主义思维、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忧国忧民的说法,希望企业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理念,其出发点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明显的过错,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现实层面来看,企业目前是否存在这样理想化的用人环境?大、中型企业的用人环境和坚持专业化用人标准的实际做法,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术业有专攻,专业化要求更合理。我们不否认个别非专业人才进入专业化领域之后,能够比专业人士做得更为出色,但只要横向加以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这类人才毕竟只是特例,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规律是:用专业人才去做专业的工作,在大多数领域,专业人才相对于非专业人士,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成长优势和发展潜力,因为他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先行一步,至少在理论上掌握了初步的知识,相对于非专业人士的一张白纸,培训起来更容易上手。我们除开特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比较,假如聘用和培养一名软件设计方面的新人,在同等条件之下,是选择已经具有一定电脑知识的人才,还是选择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士更为合理?正常情况下,哪一个会更快掌握所学知识、更具有培养价值、更容易脱颖而出?财务岗位选择财会专业的人才,还是选择机械专业的人士更加合适?人力资源岗位选择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还是选择数控专业的人士更加合理?只要不出意外,答案不言自明。

  第二,基础是门槛,专业化要求更合情。如果简单地认为选择相关专业的人才,就是将非专业人士排除在外,让他们失去了学习成长的机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非专业人才对专业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什么在他们选择所学专业之初,就不能依据自己的兴趣而选择相关专业去系统学习呢?即使走出校门进入职场,也还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学习这方面知识,让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起科班出身的人才体现得更加突出,让企业看到你的实力和后劲,同样也还有机会得到企业的垂青,反之,自己在专业方面只是一张白纸,寄希望于企业仅仅因为你有兴趣而选择你去从头培养,无异于痴人说梦,大多数企业不会承担这种变数极大、培训成本较高的风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