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14 22:08:32
(续上)
诸侯各国看到卫出公的老爹流亡在外,对卫出公多次指责。
这时,一个有点儿名气的人物出场了。这个人说起来同孔子还有点儿关系,他也姓孔,名叫孔悝。孔悝的爸爸是孔圉文子,孔圉文子的老婆是蒯聩的姐姐;孔圉文子有个仆人叫浑良夫,浑良夫长得很英俊。
孔圉文子死后,浑良夫就和孔悝的老妈,也就是孔圉文子的老婆、蒯聩的姐姐勾搭上了。孔悝的老妈经常派浑良夫到宿地看望蒯聩。
一次,蒯聩对浑良夫说,如果你能够帮助我回到卫国,我将来重重地报答你。第一,我封你做大夫,这样你就不用做家奴了;第二,即使将来你做错了事,犯三次死罪,我都赦免你。
浑良夫听后,感到不错。但是,他向蒯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娶孔悝的老妈做老婆。蒯聩很爽快地答应了。
卫出公十二年的一天,浑良夫偷偷把蒯聩带回卫国,隐藏在孔悝住宅附近的园圃里。黄昏时分,浑良夫和蒯聩男扮女装,围巾裹头,乘坐一位罗姓宦官的车子,向孔悝家中走去。
孔悝的家臣栾宁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说是亲戚。栾宁把他们放了进去,他们进入了孔悝老妈的房间。
吃过晚饭,孔悝的老妈拿着长矛(看来女人有时也很厉害),走在前面;蒯聩和另外五个人全身披挂,赶着一头猪(准备盟誓时用),跟在后面;他们向孔悝的住处走去。
孔悝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老妈逼到墙角。老妈逼他发誓,赶走卫出公,扶蒯聩上台。
接着,造反者挟持孔悝登上一座高台,要他召集卫国群臣,拥立蒯聩。
栾宁正准备和朋友饮酒,听到政变的消息,立即派人去找子路(子路是孔悝的家臣,有勇力),要子路过来救孔悝;安排好后,栾宁护卫卫出公逃亡鲁国。
日期:2012-06-16 22:00:25
(续上)
这时,子路也听到了政变的消息,他急忙往城里赶。快走到城边时,他遇到了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羔。子羔当时是卫国的大夫,他告诉子路,城门已经关上了,你别去了;就是进去,也是死路一条。
子路说,既然我替孔悝做事,孔悝给我发工资,我就应当帮他。
子羔说你要不听就算了,反正我是不愿意再进去了。说完,子羔走了。子路快步如飞,继续赶路。走到城下,子路发现城门果然已经关闭。于是,他大喊,开门,开门!
守门的公孙敢听见是子路的声音,就对他说,你不用进来了,进来也没有用了,孔大人已经被他们绑到高台上了。
子路对他说,管他有用没有用,你放我进去。我既然拿了孔大人的钱财,总不能在这关键时候不替他出力。
这时,正好有使者出城,子路乘机进入城里,飞奔到高台之下。
高台之上,形势已是万分紧急。
子路劝说蒯聩放掉孔悝,蒯聩不听。子路准备火烧高台,蒯聩大急,立即派两名勇士下台对付子路,子路抵挡不住,帽子被打掉,帽缨被刺断。
子路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便不再进攻。他把帽子和帽缨从地上捡起,接好,然后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这时,长戈刺了过来,子路死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孔悝看到大势已去,也不再管什么忠诚不忠诚的,同意了造反者的要求,拥戴蒯聩做了国君,也就是卫庄公。
两者一比较,大家就会发现,前一件事的影响远不如后一件。
虽然卫懿公因为养鹤,导致国家被翟人占领,自己被杀;但是,借助齐桓公的仗义行为,卫国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
卫庄公政变的影响可没有这么简单。可以说,从这件事之后,一直到公孙鞅去秦国主持变法,卫国的动乱就没有停当过,国力当然也就越来越弱。国力越弱,人才流失越严重。威震天下的吴起,后来大名鼎鼎的公孙鞅都离开了卫国。
人才流失越严重,国家越弱。
在公孙鞅到秦国后的第五年,卫国国君自己都感到国家太弱了,太小了,称为公国要被别人笑话了,于是他很明智地要求大臣不要再称国君为“公”,而称作“侯”。
光在称呼上改有什么用!
赵国才不讲这些,在他们眼里,对你们这些不知道努力的国家,我为什么不打?我又不是谦谦君子,不打才是错误。
那就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