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3-7 14:09:00
一、弄假成真的中国威胁论
1、得中东者得天下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先后经历了三个能源利用时期:柴草能源时期、煤炭能源时期和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目前,全世界处于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
在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石油是最重要的燃料动力资源,全世界90%的运输能量都是石油提供的;石油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石油中可以提取出几百种有用物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现代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就象人体对血液的依赖一样须叟不可缺少,所以石油又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鉴于石油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石油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种“政治商品”。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所著的报告文学《石油风云》里也写道:“现代战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石油资源的争夺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争夺石油资源是20世纪以来所有强国的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全世界的石油分布中,中东地区拥有的可采储量最多,占全球可采储量的2/3,其次是美洲和中亚。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大强国都努力地在中东扩张势力、争夺地盘,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控制石油资源。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9•11”之后,美国先后发动了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石油资源。美国打下阿富汗之后,开始在独联体国家发动颜色革命,希望能够控制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打下伊拉克则是希望能在中东地区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如果再拿下伊朗就可以全面控制中东的石油了,如果再算上美国对自家后院(美洲)石油的控制,那么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就在美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前,石油定价权早就控制在华尔街的手里了,如果美国再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石油供应量,那么所有国家就都被美国控制了。到那时,无论是靠出口石油过日子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家,还是靠进口石油维持经济运转的中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就都得看美国人的脸色了。只要美国把石油价格推高,各石油进口国就得面对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只要美国把石油价格往死里打压,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就会陷入困境。在石油价格的上下波动中,美国可以轻松攫取巨大的利益,而中国、俄罗斯、欧盟和其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会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追求的目标无疑损害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它也就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了世界公敌。
苏联解体以前,中东地区基本上是由美苏两家控制的。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了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先通过金融战搞垮了日本,后来又空袭南联盟炸瘫了欧元,顺利地解决了经济上的两个最大的对手。接着,为了进一步巩固全球主导地位,美国开始加大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力度。“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杀入了阿富汗,准备争夺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2003年春,美国又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准备消灭伊拉克。华盛顿的心思所有大国都看得很清楚——它要独占中东的石油。
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之后,欧元从1.2美元兑1欧元被炸到了0.8美元兑1欧元。此后,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进展和美国经济的滑坡,欧元又慢慢缓过劲来了,到了2003年时,欧元又升到了1美元兑1欧元的水平。欧盟重新具备了与美国叫板的实力。
欧盟有着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经济规模,有着同样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人口数量要比美国多,英国和法国两个成员国又是核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各方面的实力不比美国差多少,唯一欠缺的短板就是常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随着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这一块短板也能逐渐地补上。所以,在布什准备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计划。
为了警告布什不要对伊拉克动手,伊朗核问题在布什下令攻打伊拉克的前一个月冒了出来。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布什是属倔驴的,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是对伊拉克下手了。被多年制裁掏空了身子的伊拉克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不到一个月就被打垮了。
按照布什政府的计划,打下伊拉克之后把局势平定一下,一边用“大中东”民主计划改造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一边用从伊拉克地下抽出石油做军费再拿下伊朗,中东的所有产油国就完全被美国控制了,接下来美国就可以主宰世界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保护伊朗成了所有不希望被美国奴役的国家的共同责任。中国、欧盟和俄罗斯理所当然的站到了同一条战壕。在中欧俄三家中,欧盟的实力是最强的,也就成了对抗美国的主力,中国和俄罗斯负责敲边鼓。
打下伊拉克之后,布什又顺势推动着中东问题四方①会议启动了中东和平进程,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准备实施“大中东”民主计划。
说到中东和平进程,不能不说一下美元霸权的建立过程。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全世界实行的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可以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度,构成了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受战争的拖累,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为了应付庞大的开销,美国实行了廉价货币政策(也就是多印钞票),慢慢地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美元过剩”的情况,黄金价格则开始上涨,这时,美元的信誉受到了怀疑,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发生了动摇,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美元危机开始出现了。
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大幅贬值,由此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②爆发,美国在越南扩大了侵越战争,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又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此后又发生了五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美国的黄金储备仅剩下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为了防止黄金继续外流,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尼克松的这个决策意味着美国赖帐了,因为拿着美元的外国人很难换回属于自己的黄金了,而且以美元标价的黄金价格还会不断上升,西方各国大为不满。经过几个月的争吵,美国政府与西方各国达成了一个妥协性的“史密森协议”勉强蒙混过关。西方各国仍然寄希望于美元重新与黄金挂钩,至少各国能用手里的美元换回属于自己的黄金。可惜的是,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好转。
1973年1月,美元危机再次爆发了。美元再次贬值,美元的地位摇摇欲坠。为了扭转局面,华盛顿和华尔街联手使出了高招。他们挑唆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然后美国公开袒护持以色列,阿拉伯人一怒之下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10.65美元。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大增,因为当时世界石油交易普遍使用美元结算,这就抵消了各国抛售美元所带来的影响。后来,美国的石油美元回流③计划又取得了成功,美元地位重新得到了巩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