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董,我说不合适,再说我不熟悉贵公司的制度,要是打乱了这些让人不满,那就不好了。还是谢董衡量一下吧,你经验丰富,(开价)才不会对其他人有(负面)影响。”
说这话时,我的脑子也在飞快地转,但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死也不能我来开价,这样会完全丧失了主动权。说得低了,没有挽回余地,如果说得高了,我不是把后退的路彻底堵死了吗?当时心里,我觉得有税后5000,包吃住,各类保险按照法律缴纳齐全,我就一定去了。
谢董出来走南闯北那么多年,当然也不可能进入我有意无意设置的“套”,当时就给我一个答复。
“嗯,有道理,这样吧,我这几天专门飞一趟东州,要跟你好好聊聊。相信我,事情一定会得到圆满解决的,你肯定不会失望。”
“嗯,真不好意思,让谢董专门飞过来。”
“没什么,我去之前一定给你电话。”
谢董最终没来东州,因为他出差跑江浙地区去了,但是每天早晚都给我发信息,那些给我承诺的待遇,也是在短信来回几十个回合后,他才开出的。
我对谢董的知遇之恩,相信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后来我未能去成上海,是我有愧于他。
深圳那家IT企业,李总也给够了我面子。招聘书上说“年龄至少要26岁以上”,但是李总面试我长达45分钟之后,当场就拍了板:要定我了。当时与我竞争这个岗位的,还有经验丰富、从业多年的TCL集团某董事长秘书,华为的某行政部经理。
李总跟我说了,论经验,论资历,我都不如他们,但是他欣赏我的坦诚、朝气和激情。“激情可以做很多事情,你知道吗?和你聊了这么久,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年轻时的影子,到我们这里来吧,你会做得很出色的!”
我朝李总用力地点了点头,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面试完我之后,李总没有再给其他人机会,他给前台打了个电话:“杜鹃,你让那些等着面试的人把简历留下,人先回去吧,说我没时间面试,一有结果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的。”
我从未觉得有那么难抉择过。
倾向于去上海,原因之一是感动于从未谋面的谢董,还有就是我太渴望出去闯一闯了。长到二十四岁,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东州省。外面的世界,对我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
自己不能决定,于是我习惯性地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第一次通话中,他静静地听我叙述,什么也没说,让我自己看着办。
但这个说法,一天后就被他自己推翻了。跟我讲完电话后,父亲上网查询了这两家企业,还翻阅了一大堆相关资料。
“你不能去上海,去东海!”父亲第二天给我的电话里,第一句就是这样一贯严厉、不容置疑的口吻。
“为什么啊?”我斗胆问了一句。
“上海那企业没有什么前途,做得好可能很风光,做不好马上就会死掉!还友,我觉得你去不够合适,担心你又跟去年在《东州品牌》的遭遇一样!”
“我觉得不会……”
没等我说完,父亲就大声地、生气地打断了我的话:“你觉得?如果‘你觉得’都是对的,你这两年怎么会过得那么辛苦?你毕业两年了只能马马虎虎让自己生存……”
电话那头,母亲在小声地劝父亲:儿子还小,他不是征求你意见吗?发那么大火干什么啊?
我不敢说话。一向以来,我跟父亲的对话,都不可能是平和的,他太过于严谨务实,对我影响也很大,在大问题上我一般都会听从他,从不辩驳——事实上,辩驳也是无用功,我可不想当这个大家族里的首位不孝儿子。
父亲放下电话前冷冷地说了一句:“我的意见就这样,听不听,随你!”
我欲哭无泪,躺在床上一整晚也不能入睡。这辈子,我第一次想自己做个决定,但是眼看不行了。前几天还支持我去上海的舅舅、外婆她们,当老爸的意见出台后,也瞬时转向了。
第二天一早,我给谢董发了条信息:“谢董,非常对不起,因为私人原因,我不能去上海了,感谢您的厚爱,我永世不忘!”
谢董很快回复:“果冻,我觉得非常非常遗憾!好好干,期待着我们会有机会再次合作!”
(未完待续)
日期:2007-3-31 0:32:11
(四十)
给生活以时间
(诗歌)
斯特朗
别难受,当厄运对你拉长了脸,
凭眼前的一切并不就能得出结论啊,
假如你愿意等待,怀抱着信念,
你将得到应有的回答,给生活以时间,
纺出你看不见的命运之线。
一切努力都为了追求那事物内在
美的实现,千万别丢了理想,丢了信念。
要坚信,一切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别催促上帝的安排,
给生活以时间,去把理想实现。
包括诚诚、兴兴两位好哥们在内的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你内心真的像文字中那样,永远那么乐观吗?”
其实我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苦衷,都不可能逃脱情绪低潮期的困扰,都会遭遇沮丧、踌躇。
更多时候,我面临的是逆境和厄运。当我离开S大的那一刻起,我就进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不管是欠薪、失恋,还是后来的国企文化、艰难抉择,一切都是无情的现实生活给我上的生动一课。
再没有什么能比现实更加残酷了,也再没有什么比现实更加富有哲理了,一个懂得生活和有所追求的人,他必然会从现实中获益颇多。
当我觉得自己斗志开始丧失、理想开始飘散时,总是喜欢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寻找精神慰籍、前进动力,《平凡的世界》已经被我翻烂;总是喜欢看那些经典的影片,比如我最喜欢的《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不知道到底看了有多少遍。
这部电影反思的是一个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希望与绝望、灵魂救赎的深刻的主题。不管你们有没有看过《肖申克的救赎》,我都要重温这个影片的主要内容和其中的经典台词:
【内容回顾】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阿瑞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徙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恩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阿瑞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四包烟。但同时也使阿瑞对他另眼相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