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清怎么成为神龙集团正式职工的程序,我们不得而知,她自然也不会跟我们讲。有一次和她一起出差,在吃饭的时候,她无意中跟分公司的老总提起“自己的父亲是某舰艇部队的将军”,我算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否则,也就难于解释为什么她要放弃在《东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正式职位,跑到神龙集团来了。
因为周晓清是正式员工,张力华几乎拿她没办法,所以她也是我们这个部门最“横”的一个人。有时候,我们几个合同工甚至对她有点羡慕,因为她的薪水由财务部发放(我们合同工的工资由另一家我们签约的物业公司发放,物业公司隶属于神龙集团),据说比我们高很多,福利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羡慕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张经理对她有气也不敢乱出,毕竟都是正式员工,说不定哪天周晓清升职了,比她张力华的职位高,那就麻烦大了。
我又被张经理毫不留情地批评了N次,又折腾了N个晚上,才把发行表整理得稍微好一些。那些日子,朋友见到我,都问怎么老灰土土脸的?我挤出微笑:没睡够。
张经理看了我通过MSN传递过去的表格,回了一条信息:
“就这么先吧,看你智商也弄不出更好的了!”
面对这句侮辱人格的话,我竟然笑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晚上躺在床上看书的时候,我跟诚诚发了条信息:“奶奶的,人的潜能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尽管被骂得好像连自尊都没有了。但是,只要想想当初我对EXCEL一窍不通,现在起码也是半个专家,一切都就坦然了,哈哈。”
诚诚回复说:“那是那是,人在职场飘,哪能不挨刀?只要自己觉得学到了东西,能把自己的进步看在眼里,理会那些鸟言鸟语做什么,当狗吠!哈哈——”
我看着这条短消息,放下书本在床上捂着肚子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
是的,管它怎么样,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是有它独特的底蕴和特征,人怎么能要求环境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适应环境呢?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不断进步,理会那些影响心情的东西干什么?人生不正是需要乐观、积极一点吗?什么都懂(其实是不懂装懂,哪个人能做到万事通呢?),或者知道了自己不懂但不愿意去学,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哀。
看过的一本小说,讲到在外企的一个相当牛×的人。刚开始,英语口语不行,英语写作也不行,计算机水平也不行。就是这样的背景,每次遇到难题时,他不是选择逃避,而是选择迎头赶上:挑灯夜战、不耻下问、火速补课,半年后他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而两年半后,他成了这家外企中国区的负责人。
人的一生有很多发生奇迹的机会,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努力付出。“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妙了!可惜老套了一点,老套的话,总是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把它放在心里、并落实到扎实行动中的。
也许那就是这个世界为什么总是成功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主要原因吧。我这样的想法算是自命清高吗?不知道。
(未完待续)
日期:2006-12-11 23:22:06
(二十八)
在神龙集团呆了3个月后,所有工作渐渐变得比较顺手。
一个人的生活,简单、简洁又简约。几乎每个周末,远在百里之外的诚诚会回到东州跟我做伴,十几里外、东州工业大学的兴兴也会过来我的宿舍。在东州很多足球场上,留下了我们奔跑的身影,还有挥洒下的汗水。踢球后,我们在一起吃饭,然后折回我的宿舍。
一壶茶,两包烟,三个人可以围坐在茶几旁,从傍晚6点一直聊到凌晨3点。很多时候,我是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讲者,但有些时候我也是一个沉默的倾听者。当谈到一些难受、痛心的事情时,我们会靠在椅背上,不说话,头仰望着天花板,吐烟圈……
诚诚所在的东州省高速公路集团,性质和我所在的神龙集团一样,都是大型国企。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他是正式职工、有编制的,而我是合同工。他会常跟我抱怨:工资好低,公司又比较偏远,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有激情。我给他的建议是这是一个学习的大好时机,可以冲一冲,把职称英语什么的先过了,等升职机会来了,人就不容易被“卡死”。我的工资是比诚诚高出一截,但是因为我没有免费提供的宿舍也没有交通补贴,所以一个月算下来还不如他多。
周六的晚上,诚诚在我宿舍里看小说,我在电脑台前码字——新的《神龙集团》马上就要出刊了,我得把封面(一个栏目,一般是重大的主题策划)的前言和结语写下来。这两者加起来的数字也不会超过2000,但最花时间,没有半天到一天是搞不定的,因为这些文章领导往往审查得特别仔细。
记得第一次写封面故事专题的时候,我拿出过去几年的《神龙集团》,一本本翻阅,钻研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写稿风格——一是每本杂志(或者说刊物)都有它独自的品位和风格;二是作为一名半职业的写作者,必须有能够在压力(或者说特定要求)下“出活”的能力。
诚诚给我倒满了一杯茶,递给我一支烟,问:“快写好了么?等你写完了去宵夜。”
我点燃了烟,望着他:“还没,稍等一下,我要好好想一想。”
诚诚站在我的背后,看着我噼哩啪啦打字,然后又删除、修订。
“感觉你这句话修改得不如改前那句精辟!”诚诚不客气地跟我说了一句。
“嗯,我知道的。”
“靠,知道你还去修改?”
“给我倒杯茶,这是战术,懂么?”
“什么战术?别故弄玄虚好不好?!”
“你真想知道?”
“嗯,快说吧。”诚诚沉不住气。
“本来我也不知道的,但是写了两次后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记得上次发给你看的那两篇小文章吧?”
“嗯,就是你修改了十几个小时的那两篇?”
“对。写好之后,我发给了很多朋友看,字斟句酌作了很多修改,每处标点符号都是再三推敲才定的。没想到我交上去之后,反响并不好,领导的脸色很难看。但是第二次写的就不一样了。”
“嗯?”诚诚还是一头雾水。
“第二次我才用一个半小时去写,但是我感觉经理和部长们都蛮开心的。”
“为什么啊?”诚诚追问。
“第一次,我自己已经修改了无数次,张经理她们连一个字都没有机会去修改;第二次,我写得比较粗糙,仅仅张经理这一关,就帮我从标题、内容再到标点符号修改了十余处。”
看着诚诚还有一些愕然,我吐了口烟继续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