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花影:七个故事连缀起一部日本版女人宫斗大戏》
第38节作者:
无翼的天际 日期:2012-06-04 09:42:36
第四篇 平安双璧 之 光华物语
3.芳年(1)
那还是年初,平安京落了今冬第一场雪的时候。
清晨的寒雾还未散去,一队装饰富丽的牛车径直驶入了城的朱雀门。牛车约有二十辆之多,为首的那一辆用锦缎装饰,屋形的车厢两侧被红绸包边的帘栊遮得密不透光,锦缎车壁上,代表藤原家藤花样的纹所格外显眼。
那一队牛车宽大的轮辐轧着新雪,在皇城大道的石板路上留下两道清晰的辙印。在前面牵牛的仆役衣衫挺括,车厢后立着两位衣帽周全的护卫,车后还有一众衣着鲜丽的女房迤逦而行,竟在灰霾的寒雾中拖出一道彩云般的光影。
牛车顺着皇城大道长驱直入,直到内里的正门承明门前方才停下。一向关闭的承明门此时也洞开了,早有有两个衣饰考究的女房上前,轻轻掀起轿帘,搀扶出一位娇俏的丽人。
那丽人一身绝美的绯紫唐衣,铺金镶玉,似是只怕不够藻丽,衣料、裁剪、绣工、配色每一处都下死命着力。可凑在一起,却反而显得滞涩沉重,驳杂不清。那丽人小小的身量在重重衣衫的遮罩下几乎隐去形状,连迈步都吃力,曳地的白绢裙裳拖在身后,却有一绾青丝拖垂其上,延了二尺多长出去。那丽人垂着脸,耳侧头发遮住了大半脸庞,看不出形容颜色,只露出一星胭脂点过的唇。
后宫内侍司为首的尚侍官等候久已,此时也笑着迎上来,引着这位绯紫唐衣的丽人入紫宸殿朝见天皇。不多时,殿内传出天皇谕令:封藤原道长公长女藤原彰子为女御,赐居飞香舍。
那新封的女御在众多女房仆婢的簇拥下鱼贯往飞香舍去了,一路上,无数低垂的帘栊之后都藏着一双双眼睛,或艳羡、或嫉妒、或叹惋的眼睛。依照平安朝惯例,女御或更衣都是在深夜子时之后入宫,而这位新来的女御竟能在清晨时分、以二十两牛车的招摇姿态入宫,难免引得其他嫔妃侧目。
但她们自知是无以相比的。
这位女御的父亲已升为内览大臣,朝中几乎已成了他一人的天下。她们自问族中的父兄哪有一人能坐到如此尊位?因此,那些艳羡嫉妒也只能暗暗吞咽到肚子里,叹出一口哀婉的白雾。
(待续)
日期:2012-06-08 15:54:46
第四篇 平安双璧 之 光华物语
3.芳年(2)
像一朵饱吸雨露的栀子花,凝起全部精神心力去展露芳华,眼看即将吐蕊绽放,却遭了一场突疾的风雨,零落一地。可怜她还不及豆蔻芳年,便尝到了绝望的滋味。
只有贴身的奶母知道,这位新来的藤壶女御尚未初潮,于男女之事更是鸿蒙未开。藤原府中日日送来羹汤,说是给女御补养身子,只有奶母知道,这是催灌的汤药,道长公已经等不及让女儿承袭恩露、绵延皇嗣了。
半载有余,彰子终被被宣召侍寝。奶母女房们总算松了口气,精心为彰子梳洗妆扮了,送入清凉殿去。临去时还不放心,又将那云雨之事低声在她耳畔絮叨一番,只说不必怕,闭了眼睛,一切顺从便好。
然而那夜,少女尖锐而又凄惶的呼号声从清凉殿低垂的帘栊中声声传出去,七殿五舍人人听得清晰,如耳膜中插入一柄柄利刃,哀叹者有之,嘲笑者有之,惋惜者有之,妒恨者更有之。直至后半夜,那呼嚎才渐渐闷钝,逐渐听辨不清了。
那夜之后,藤壶女御称病,足有七日未曾踏出飞香舍一步。
她们都骗了她,彰子想。奶母说的那如飘浮云端的滋味她一丁点儿也没感觉到,利剑贯身的痛楚倒是真真切切的。且那痛感久而不散,如同跌入深渊。那一刻,她对那个男人产生了恐惧。
紫宸殿的高御座是一座六角鎏金的亭阁,位于殿阁正南的高台之上。亭阁的顶端饰着鎏金嵌玉的凤鸟,张着双翅几欲腾翔的样子,亭阁的檐柱都是上好的紫檀木,贴着金箔打造的雕花,黑金错杂,富丽且不失庄严。亭阁内衬着朱绯屏风,六根立柱上悬着嫣紫帐幕,天皇升座时幕帐束起,露出里面的紫檀王座来。
朱绯嫣紫都是朝中禁色,只有天皇方能使用。
彰子第一次见到一条天皇便是在紫宸殿之中。清晨的薄雾掩映,点了灯烛紫宸殿依然杳暗如海,那最深最高的所在,珠围翠绕的神龛似的台阁中,朱紫迷蒙的影雾中,寥寥一个人形。彰子犹疑地抬了眼去望,入宫这一路上,她在脑海里描画出无数张容颜面貌,如今却只见到高御座内的紫檀椅子上,一束织锦裹出一个不甚模糊的影子,没有面目也没有表情,而已。
那是一具没有生气的木偶,但她生来之命运,却是去博取那偶人的宠幸。
为了让女儿得到天皇垂青,藤原道长真是费了大心思。除了饮食起居、钗环裙衫色色精心,连身边服侍的女房也都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一条天皇素喜风藻文艺,朝野皆知,而后宫中的妃嫔也无一不是绣口锦心。彰子自幼在家中受了歌诗调教,入宫前,道长又从三百多位世家之女中选了五十名淑媛出来,聘为女房,随彰子入宫。那些女房人人端庄妍丽,皆有闺秀风度,又都是满腹诗书的。她们的使命只有一个:尽早将彰子的稚气洗濯殆尽,成为一个能令君王荡心着迷的尤物。
道长从御前退下来的时候,也常到飞香舍探望,或是命为首的女房来,问些彰子读习诗书的事情。他听说中宫定子身旁有一位名叫清少纳言的女房,聪敏异常。定子全赖她的辅助才讨得君王欢喜。只是定子出宫后,这位清少纳言也离宫自去了。道长命人带了厚礼去聘,那清少纳言却始终推却,后来干脆避而不见了。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