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06 13:17:36
首航
1492年8月3日佛晓,哥伦布和他的敢死队准备首航,岸上挤满了送行的家属,边哭边送行,且行且珍惜。当时除了哥伦布外其他的船员的心情都不好,毕竟这趟出行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出海。在马奇纳做完祷告后,哥伦布宣布起航。
首航并非直接驶往大西洋的西边,而是首选挂靠加那利群岛,由于无风和整修,船队在此耗费了四个星期,期间“尼尼亚号”换成了正方形的帆,“品塔号”更换了舵。西行敢死队与改年9月6日离开了戈梅拉岛,此后的每一天航向都朝西,到了十二月底还是没有见到陆地,这个时候恐慌的心态在船上蔓延。陆地对于远航的船员来说是最好的景色,在当时的航海条件用枯燥形容已经不恰当,应该是用恶劣,狭小潮湿的空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要把自己绑在舱内以防翻入海中。当该讲的故事都讲完,该吹的牛吹完了,大家只能期盼着早点登陆。
同行的平松兄弟也开始不合作,哥伦布唯有用传说了假海里里程来欺骗海员,使他们相信陆地就在不远处。10月11日晚上,哥伦布仿佛看到了远方的亮光,12日早晨品塔号的瞭望哨特里亚纳兴奋的大叫“陆地、陆地”根据船员协议第一个看到陆地的人将获得一万马拉维蒂(可惜哥伦布之后便说是自己在前一晚就已经发现陆地,省下了这一万马拉维蒂,这也显示了哥伦布过于抠门的本性,毕竟没有像亨利王子那样学过管理学)
1492年10月12日,在航行了36天后,敢死队终于登陆了,哥伦布将皇家气质插在了这片土地上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然而至今没人知道这个岛屿的具体位置,只是确定了它是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当地的土著十分的热情,带着自己的东西和船员们进行不等值的交换,并告诉哥伦布其他岛屿上的土著人浑身戴着黄金,且这样的岛屿非常多。船员们听了非常兴奋,带头老大哥伦布当机决定,外出考察去。
日期:2012-06-07 15:10:46
10月15日哥伦布带着几个几个当地的导游,率领他的小舰队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勘察,目的是找到被马可波罗所称道的“希盘古”(Cipango日本)、和震旦(Cathay,印度对中国的古称),并坚信古巴就是他们所渴求的黄金之地。另外平松也开始了他的寻宝之旅,由于心切,他带着一帮小弟驾驶“品塔”号单飞了,他首先到达了海地,至今他登陆的那条河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马丁—阿隆索河”。
哥伦布率领“尼尼亚号”和“圣玛利亚号”继续东行,抵达了海地和多美尼加所在片区,哥伦布没到一地都用心考察并打听他所感兴趣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1492年圣诞节的前一天“圣玛利亚号”触礁沉没了,由于“尼尼亚”号无法装载失事的“圣玛利亚号”船员,哥伦布就决定用“圣玛利亚”的残骸建造一个住所让这些船员驻守在当地的纳维达岛(即圣诞岛),这三十九个人算是最早欧洲的驻美洲机构的办事人员。
次年元月,哥伦布令仅剩的“尼尼亚号”起航继续东行,并再6日意外的和“品塔”号相遇,能够有艘船一起作伴返回西班牙那是好事啊,这时候哥伦布哪还顾得上和平松计较私自单飞的事,作伴返航。老大小弟都开心.
日期:2012-06-08 13:04:08
活着真好,这个是个大实话,对于船员来说活着回去见到亲人是幸福的事,而哥伦布则觉得活着回去加官晋爵名利双收无比的快乐。更加开心的是他们回程遇上了一股洋流,顺风顺水的朝着家乡前进,船员们欢歌笑语,谈论着家乡人民会用多大的阵仗来迎接他们。果不其然,阵仗很大,不是人群而是飓风,就在哥伦布的舰队(就两艘)接近欧洲的时候他们遇上了史无前例的飓风。
尼尼亚号和品塔号在飓风中被吹散,哥伦布和平松互相认为对方已经遇难了。平松率品塔抵达了西班牙,要求面见国王,国王仅回复了一句:我只给哥伦布面子。此时这位有面子的人物正关押在里斯本的监牢里。原来尼尼亚号被吹到了里斯本附近的水域,哥伦布勉强的驶入了里斯本,若奥二世立马囚禁了他(哥伦布人品在葡萄牙破产了)。
幸好情报工作做的好,西班牙通过外交途径让葡萄牙释放了哥伦布及其船队。1493年3月15日尼尼亚号驶回巴洛斯港,几个小时之后品塔号也返回了巴洛斯。平松一上岸就即刻前往了马德里邀功,刚到皇宫门口就被告之功劳全部授给了哥伦布。希望落空气急败坏,嫉妒愤恨,平松平松郁郁而终。
平松上天堂了,哥伦布独挑大梁,在同斐迪南和伊丽莎白共餐时绘声绘色的描述他们此次西行的见闻,当然口说无凭,他还展示了带回来的黄金,有皇冠也有天然的金块、金砂等。当然他要求的第二次西行顺利得以批准。
葡萄牙则怀疑哥伦布发现的不是亚洲,为了避免葡萄牙的抗议,哥伦布在回到西班牙时就致信亚历山大6世要求其确认西班牙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十分有意识),教皇回函给予了确认。正是由于哥伦布的发现促使了葡西两国签署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条约的出现正是由于葡西两国海权的不断冲突。当葡萄牙发现一块新的陆地并宣布控制权之后,西班牙随后宣布了另一处地区的主权(这里是呈寡头竞争态势),双方的争斗。149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牵头,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与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就瓜分世界一事进行磋商。
在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之后,教皇于5月4日做出裁决:在大西洋中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即西经50度),划出一条连接南、北极的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以东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根据这条分界线,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归葡萄牙。这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线”。
一年之后,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强烈要求重划分界线。经过谈判,1494年6月7日,葡、西两国签订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这样巴西就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条由教皇担保,葡、西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启了近代欧洲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