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45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可惜,他费了老大的劲头儿,居然没有挖出来。
  如果唐明宗知道这笔钱后来还是被挖出来了,尤其是被后唐的头号死敌——契丹皇帝耶律隆绪给挖走了,估计他要被气得吐血而死。
  小时候写作文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要注意首尾呼应,如果有人再问泥巴能不能当钱花这个问题,仍然要从这家移动电信公司的广告词中来找寻找答案。
  在电影《命运呼叫转移》中,一位生不出孩子的农民怯生生的请教葛优,“那我晚上再试试”,葛大爷一本正经的说出了仨字,后来这仨字就又变成了这家移动电信公司的广告词。
  那就是,“我看行!”
  行行行,行你个大头鬼!
日期:2012-06-07 16:05:22

  9.4哥继承的也是大唐
  “五代”说完了,接下来该说说“十国”。
  “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听起来似乎很琐碎,实际上这些政权维持的时间反而远比五代中的任何一个朝代都长久,比方最短的前蜀有34年,而最长的吴越竟达85年。
  相比“五代”,有关“十国”的历史资料少得可怜,根据有关记载,成都的前蜀、长沙的楚国、福建的闽国、广州的南汉、成都的后蜀,还有金陵的南唐曾经铸造过钱币。
  十国之中,南唐领土面积最广,也比较富庶,因此铸钱较多。

  南唐本来是一个叫做徐知诰的人建立的,这人和李存勖一样,十分仰慕大唐帝国的风采,为表明自己以继承大唐王朝为己任,他把国号给改成“唐”,连自己的姓名也给改成了李昪。
  所以嘛,哥也是姓李,哥继承的也是大唐!
日期:2012-06-07 16:06:11

  由于李昪打着大唐的口号,南唐早期就铸造了大小两种“开元通宝”,此外还有“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

  南唐后来败给后周周世宗柴荣,不得不废了自己的帝号,还割地赔款。
  割地赔款之后,政府没有钱了,无非又是玩弄铸大钱的把戏,南唐于是铸了“永通泉货”,以一当十,其结果自然也是物价高涨,私铸泛滥。
  人民用小钱兑换政府的大钱明显吃亏,“故民间匿币而不出”,人们都把铜钱藏起来不使用,甚至纷纷把铜钱销毁了铸成铜器,以获取厚利。
  面对如此局面,南唐重臣韩熙载又建议铸铁钱“永通泉货”,以一当二,与铜质“永通泉货”并行。
  历史记载,这种铁钱一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没人种田、没人交易,这样一来,南唐等于在经济上挥刀自宫,自废武功?
  在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吟唱之中,挥刀自宫的南唐被北宋给灭了。
日期:2012-06-07 16:18:08

  可不嘛,你想想,本来已经把铜钱变为铁钱,就已经是大贬值了,结果还搞以一当二,能不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么?说他在经济上挥刀自宫还真是没有说错。
日期:2012-06-07 16:21:06

  “十国”之中另外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国家是楚国,楚国先是铸了“天策府宝”和“乾封泉宝”两种铜钱,后来政府变穷了,没有铜了,就又铸造了同样钱文的铁钱。
日期:2012-06-07 16:22:30

  历史已经证明过好几次,铁钱行不通。
  不过,楚国国王很聪明,居然生出来一个法子让铁钱在自己的境内成功流通。
  这个办法有点类似于雅浦岛上的石头货币,因为太重而搬不动,所以一堆铁钱先给找个地方码起来,商人之间交易只凭“契券”,交易完成后,契券上注明铁钱归谁所有即可——如果需要,再去取。
  这样一来,铁钱就与雅浦岛上的那个石头钱很类似了吧?
  就这样,就像人家雅浦岛上石头钱用得挺顺溜的一样,铁钱在楚国居然也还用得挺顺溜。
日期:2012-06-07 16:24:42

  东南边的闽国也曾经利用唐朝的“开元通宝”为文,铸造过铜钱、铁钱和铅钱,后来没有铜了,就只有又铸造“永隆通宝”的大铜钱和大铁钱来搜刮民财,背面还加上一个“闽”字。
  再到后来,也是没有铜了,闽国便又铸造了“天德通宝”、“天德重宝”大铁钱,以一当百,大肆搜刮民财。
日期:2012-06-07 16:27:23

  南汉曾经铸造过叫做“乾享通宝”的铜钱和铁钱,后来甚至生出来铸造铅钱的歪主意,将低贱金属铸币的行为发挥到极致,其货币政策与楚国相仿,规定铜钱归政府收藏,人民只许用政府发行的铅钱,铅钱不许出城,铜钱不许进城,违者处死。

  这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某个小邻居,自己发行那些一文不值的纸币让老百姓用,但独裁者自己和家人却使用美元在国际上大肆购买奢侈品来挥霍和花天酒地……
日期:2012-06-07 16:28:35

  五代十国时期的四川战乱较少,境内安宁,因此比较富庶,铸钱也较多,而且由于这些地方有铜矿,所以他们不像其他小国,都铸些铁钱啥的,所以前蜀、后蜀都曾经铸造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铜钱。
  前蜀曾经铸有“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咸康通宝”等铜钱,后蜀则铸有“大蜀通宝”、“广政通宝”等铜钱。
日期:2012-06-07 16:33:52

  后蜀的时候,因为和北宋打仗,后蜀输得一塌糊涂,没有钱了,只好向其他国家“学习”,铸大铁钱。
  唐朝之后(“五代十国”有时也被称为“晚唐”),战乱频繁,按道理说,人口减少了,经济也萧条了,铜钱该够用了吧?
  错了,战乱的结果是——缺钱(铜)的情况反而更加严重!
  原来,用金属做货币(铜或者金银)做货币,就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因为大家都知道货币代表真实的财富,而几乎所有人都要考虑应对各种战乱、灾祸等不确定性,所以民众普遍藏匿货币,常常导致社会流通货币严重不足,加剧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如果用今天的一个经济学术语来说,这叫做“流动性陷阱”。
  这些割据政权,除了铸造少数铜钱之外,要么没有自己的货币,要么采用低贱金属铅、铁铸钱,导致了十国间货币的极端混乱,每一种钱币流通地区也极为有限,干扰了贸易的正常进展。

  无论是楚国还是闽国,前蜀还是后蜀,整天琢磨着采用小家子气的货币政策掠夺人民的政权,想想都知道不可能有啥“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别说货币流通了,他们想的就是我不惹别人,别人也别打我,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最好能长期、永久经营下去……
  所以,十国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强国,都是一些混过一天算一天的主儿。
  也就南唐,还算有点能耐,但那个李后主却只顾着风花雪月了。
日期:2012-06-07 16:37:58

  解释一下: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和未来物价将下跌的预期,这时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这也是今天许多国家执行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根本原因。

  晚唐国家因为大家都需要用货币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铜钱大部分被藏匿起来,从而导致社会上表现出来非常缺钱,铜钱的购买力很高,类似于“流动性陷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