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6-4-18 14:15:00
个人简历
谢耘:
1963年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担任过的主要职务有:神州数码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联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联想研究院副院长、神州数码软件公司总经理。新书《修炼——我的职场十年》2006年4月出版
【连载一】 第一次惊吓
1993年的12月17日,北京已经是寒风凛冽。我作为国内一家当时在中关村比较有名的IT民营企业对外合作项目的第二负责人,登上了两年前我在悉尼永远错过了的前往美国的航班。 美国西岸时间中午时分,航班沿着太平洋海岸,飞临洛杉矶。当飞机开始下降时,我透过舷窗,好奇地俯瞰这片我从未踏足的土地,我的心情没有丝毫的波澜。准确地讲,没有兴奋,没有激动,没有向往,也没有期待,心中只有一丝隐隐的却非常顽固的对未来的忧虑。 公司经过半年多的谈判,与美国著名的国防企业TRW太空电子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民用产品。出发前,双方达成一致的是先开发用于家庭的卫星电视用平板天线和高频头。对方建议的电视加密收费系统,由于市场和技术的问题,我们公司一直没有拿定主意,准备随后双方再议。
我是在去美国之前才在李平的游说下,离开了工作不到一年的一家国内小型国防企业。我在三天内就做了换工作的决定,这也是我一贯的行事特点。所以我对于双方的合作,包括公司的情况,都了解不多。未来,在我基本上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展开于我的面前。我没有时间审慎思考,便必须面对诸多未知开始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了我未来工作的特点之一。
TRW在十年前为军事用途,曾经设计了一个视频图像加密解密系统,加密和解密系统分别有两个大手提箱那么大。周博士就是带着那两个“古董”,在1993年11月到中国广电部做的演示。当时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客户,在1994年2月初,一定把它们变成家用的小盒子再来北京。其实军用系统和家用产品之间除了原理相同以外,基本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当时我们大家对这个项目都没有什么信心。不过周博士过人的胆量和推动能力,还是让我们很快就全力以赴开始了工作。
项目总体上在按预期向前推进。因为没有一个十分周全的项目计划,为了保证大家的工作能够有效配合,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开碰头会,检查进度,布置任务,协调工作,然后再分头做自己的事情。由于我们身在异国他乡,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便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在大学我是学雷达的,对电视可以说一窍不通,因此我便承担了微控制器编程的任务。这对我来说倒是轻车熟路。
尽管没有大问题出现,但是由于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紧张的任务,而且系统核心芯片的设计,是TRW的人员在其公司内部进行的,我们无法随时看到进展。其实即使我们能了解,由于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设计芯片的经验,也是不知深浅。所以我们依然忧心忡忡,看不出来我们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依据在哪里。
1月底,中间的一系列测试都显示样机的功能没有问题,周博士便预订了2月4日去北京的机票,准备兑现其对客户的承诺。当时我们的项目计划在时间安排上没有一点余地。 在他和Pete将要启程的前四天早上,最后的核心图像处理芯片才完成,我们高兴地把价格昂贵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装在了机器上。接通信号后,大家全都呆住了。图像加密后看上去没有问题,可解密后的图像尽管上下部分质量不错,但是在中间却莫名其妙地有一道粗粗的黑影,应该出现的图像却不见了。“天啊,怎么会是这样?”Mitch叫道,他是芯片设计的负责人。瘦小的项目技术总负责人Greg站在一旁,右手撑着下巴,一如既往的一脸深沉,双眼凝视屏幕,一言不发。尽管大家忙了个满头大汗,可是直到下午,那道黑影依然固执地出现在屏幕上。
这时谭自强把我叫到另外一个房间。“我给你解释一下这道黑影是怎么来的。我想我应该没有猜错。”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对电视技术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电视信号,要远比看似神秘的雷达信号复杂。有了这点可怜的基础,我费了一些时间,听明白了谭自强对问题原因的解释。我感觉他的判断是对的。 晚饭后,周博士到了工作现场,召集所有的相关人员开会讨论。空气凝重而压抑。因为我的英语要好一些,所以我替谭自强详细解释了黑影产生的机理。大家各抒己见,场面倒是相当的民主,只是周博士一直一言不发。最后,除了一位年轻的TRW工程师外,所有的人都接受了谭自强的解释。时间已到了凌晨三点,大家疲惫不堪,睡眼蒙。周博士准备收场:“我听不太懂你们每个人说的道理,搞不清楚谁对谁错(这句话我怀疑是他自谦)。不过既然现在只有一个人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就按谭自强的建议,明天一早马上修改设计。如果确实还是不行,我一个人去北京,给客户下跪,告诉他们我们没有能够实现承诺,请他们原谅,再宽限我们几天。我来承担这个责任,但是希望大家竭尽全力。”
这便是周博士的典型性格,关键时刻敢于拍板,也敢于承担后果。他第一次进大陆之前,是在香港出差。当时他面临一个影响他一生的选择:如果踏上大陆的土地,他将被美国政府终身取消在美国从事国防机密研究的资格;如果不进大陆,自己开创一番新事业的梦想将无从开始。在香港犹豫了两天,他登上了去北京的航班,开始了他自己一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 2月2日下午,新的芯片编程完毕,送到了我们的实验室。大家这次可真的紧张了,万一不成,绝不是谁承担责任的事情,而是关系到这个项目命运的问题。当信号接通后,解密后的图像清晰稳定地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顿时,实验室里一片欢腾。马上有人出去买酒,其他人立即开始了系统的全面测试。测试表明系统实现了所有预计的功能,我们终于取得了双方合作开始以来第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完成了我们自己都无法相信能够完成的任务。大家在实验室举杯相庆。 当周博士和Pete把样机展示给北京广电部的客户时,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说,1993年11月听周博士承诺,他会在1994年2月初完成样机研制的时候,他们认为周博士是在和他们开玩笑,甚至有人怀疑周博士是一个国际骗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