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第9节

作者: 南阳太守_
收藏本书TXT下载
  1278年8月26日,马尔什原野之战,鲁道夫大胜奥塔卡尔,从战场逃走的奥塔卡尔被俘虏,最后被处决。这场战役是一个历史的拐点,哈布斯堡从此正式成为了奥地利的统治者。从此以后,奥地利的历史便与这个王朝的政治历程密不可分。在王朝荣光的后面,奥地利将在5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炫目的成功和屈辱的失败。
  如果照着东方人的思维,对奥塔卡尔家族自然是来个“连坐”惩罚,斩草除根。但是,这是在欧洲。鲁道夫没有这样做,他再次上演了嫁女大戏。他又把女儿尤塔嫁给奥塔卡尔的儿子韦策尔二世,让他只许管理波西米亚的领地。这样,一旦韦策尔死了,外孙总不至于和姥爷反目成仇。
  现在鲁道夫一世可以把奥地利分给自己的儿子们了。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施蒂利亚和卡尼奥拉分封给两个儿子阿尔伯特和小鲁道夫。次年可能出于政治考虑,两个儿子又达成协议,阿尔伯特成为单独继承人。当然,鲁道夫还把卡林提亚封给了格里茨家族的迈因哈德二世,因为他是大功臣。
  选侯选择鲁道夫,恰恰是因为他的虚弱,可鲁道夫凭借马尔什原野之战,获得了丰腴的巴奔堡家族的领地,大大提升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威望和实力。有些诸侯十分不满这样一个小家族竟然成长如此之快,他们相继挑战鲁道夫的权威。

  勃艮第边疆伯爵奥托首先表示拒绝效忠,宣称自己仅对皇帝而非国王臣服。
  是呀!鲁道夫此时还只是德意志国王,并未到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鲁道夫不予争辩,直接率大军征服之。
  后来图林根又陷入混乱,贵族彼此不和。鲁道夫则出其不意地突袭该地区,一下子捣毁50多个城堡。德意志在老头鲁道夫的治理下,渐渐恢复了法律和秩序。1289年,埃尔福特大会上,德意志王国召开了空前的庆祝会,鲁道夫声望剧增。
  两年后,73岁高龄的老头才在埃尔福特去世。鲁道夫在国王之位整整呆了18年,而起初,选侯们选他只不过把他当作一个临时性、过渡性的人物。
  日期:2012-05-27 10:51:03

  3、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是鲁道夫一世的长子,拥有奥地利和施蒂利亚领地,按照以往的习惯,是应该获得王位的。但鲁道夫一世去世后,诸侯们拒绝接受阿尔布雷希特继承王位,他们选出拿骚家族的阿道夫为德意志国王。由此,德意志历史上的混合家族时代开始了,卢森堡家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相继登场。哈布斯堡、拿骚、卢森堡、维特尔斯巴赫,这四个家族像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德意志渐渐消失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世界里,诸侯们挥舞着指挥大棒吆五喝六。

  此阿道夫非彼阿道夫(希特勒),这位伯爵能够获得科隆大主教的青睐,被推选为国王,绝非他多么有实力,恰恰是因为他的毫无势力——仅仅是一个拿骚“伯爵”(而哈布斯堡家族已经因占据奥地利而升为公爵)。但选侯们的愿望再次落空了。阿道夫成为国王后,继续鲁道夫一世生前的政策。尤其他特别提出对图林根的领土要求,遭到德意志诸侯的一致反对。

  美因茨大主教与波西米亚国王于是联合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结成同盟,并召集大会废黜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选为新王,他不辱使命,立即率军迎战阿道夫。
  战斗打了七年,1298年7月2日,双方终于在帕拉丁的戈哈姆决出了胜负,阿道夫兵败身亡。
  于是仅仅七年,德意志就又来了次改朝换代,拿骚王朝在历史上的昙花一现,让哈布斯堡王朝似乎看到了新希望。
  所以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一旦稳住江山,便又准备在帝国境内实现真正的皇权和王权。他以法国国王为榜样,利用自己在奥地利和施蒂利亚的基地积极壮大家族领地。为此他还和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结成同盟,为自己的长子迎娶法国的公主。此举强化了他在德意志西部地区的地位,令莱茵地区的诸侯大为不满,他们企图再次密谋推翻国王,只因阿尔布雷希特军事上握有绝对优势,才只得作罢。

  此时的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正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斗得不可开交,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渔翁得利。起初,阿尔布雷希特向教皇提出托斯卡纳的领土要求,遭到教皇拒绝。后来持续多年的秘密谈判终至破裂,双方剑拔弩张,教皇甚至宣布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是一个叛教者。但法国美男子腓力因向国内教会征税的问题同教皇闹得更是不可开交。看来卜尼法斯是该权衡一下了。最后他决定,认可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地位,宣布他由德意志国王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对美男子腓力指出:你是皇帝的属臣。美男子腓力已经和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亲家,称不称臣无所谓,关键是法兰西的钱可不能给教皇,法兰西的脸可不能在教皇这里丢尽了。于是发生了绑架教皇事件。阿尔布雷希特既被教皇认可为新皇帝,又获得了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算是取得了一个大胜利。他眼看着教皇被法王绑架,也不伸手拉架,或许心里正暗笑着呢。但从历史的影响来看,一时的婚姻不能解决永久的和平,阿维农之囚使得教皇国沦为法国的附庸,意大利从此成为法国国王觊觎的地方。以后的历史,德法为争夺意大利而大打出手,加上后来争夺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的斗争史,让这对法兰克弟兄最终演变成世仇。

  其实,和阿道夫一样,阿尔布雷希特也对图林根感兴趣。1307年,他依靠家族领地的军队企图吞并图林根和迈森,结果诸侯们连起手来,把皇帝军队打回了老家。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是不会罢休的,但一场变故让这次称霸的计划不得不告终。1308年,因被剥夺产业继承权的侄子约翰谋杀了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史称这位凶手为“弑尊者约翰”。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哈布斯堡家族因此大受影响,选帝侯们终于有了机会选择其他家族做国王了。
  不出意料,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儿子腓特烈没有当选,有一个伯爵——卢森堡家族的亨利被选为了国王。这个家族在混合家族时期共担任了四次国王,这个来自帝国西部的家族借助当国王的机会扩张家族领地,最终让哈布斯堡家族相形见绌。只是后来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因岳父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死去,才“窃取”“革命果实”的。

  后来卢森堡家族所在的西部领地演化为现在的卢森堡大公国,成为欧洲仅存的以“大公”为名的国家。
  日期:2012-05-30 11:37:45
  4、七选侯
  亨利七世的一个弟弟巴尔杜因是七选侯中的特里尔大主教,而他们又都是性格强悍之辈,很快便使卢森堡家族实力大大提升,速度一点不亚于哈布斯堡家族。但亨利在位时间太短,1313年8月,仅作了五年国王和一年皇帝的他便与世长辞。
  哈布斯堡家族试图夺回王位,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也加入进来,造成帝国在选举问题上发生争端。1314年9月19日,也就是亨利七世死后一年多,德意志国王的选举开始有了结果,奥地利公爵“公正的腓特烈”被推选为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看来要继续在德意志他们的家族政策了。但次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路易也被推选为国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