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13节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崔莺莺是明白人,深知自己消瘦减容光是为了谁,所以最后干脆让张生死了心: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巧的是晏殊的另外一首《浣溪沙》则引用了这首诗的尾句,稍后会见到。
词中依旧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乍雨乍晴却闲愁闲闷,顿挫感之外,又让人感受到其笔风之轻似春风拂柳。
自有词以来,感怀哀愁始终是一大主题。不论是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还是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抑或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些哀愁即重且深,而晏词中的哀愁没有哀,可说是闲愁,淡淡的,一丝一缕,时有时无,有时甚至愁已化去,只有闲在其中。
浣溪沙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经过了“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思索,宋州南湖的美景在词人眼中越发秀丽,红蓼花香,绿波春水,小船轻舫,给人以心情轻快之感。这一切就是因为一杯酒水销尽两眉愁。而这般愁绝非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晏殊在宋州也不是整日酒筵歌席,我说过的,他是有可为而为之的。当时范仲淹为母守制,回到老家宋州。晏殊早已听说他通晓经学,尤其擅长易经,于是到府学任教,范仲淹欣然领命,并又推荐了一个人,富弼。前文提到过的庆历新政就是时任枢密使的富弼和范仲淹领导的,富弼后来还曾任宰相,不过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晏殊的女婿。晏殊大力支持二人,使得该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声名远播。这个书院还有个名字叫睢阳书院,位列当时四大书院之一。
晏殊的等待并没有多长时间,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三十八岁的他奉诏回京。返京前自是一番作别。席间晏殊作词,“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急。更有“使星归靓九重天”,呵呵,贬谪宋州,只因离京师很近,就自比使星,晏殊此时已有些得意忘形了。
日期:2012-05-27 10:24:17
关于北宋时期的贬谪还是有些说道的。那个年代任官都是希望在京师,职位也多,升迁的机会也大,还能带家属,生活品质有保障。但越是政治漩涡的中心,风浪越大。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抓住小辫子而遭到贬谪,晏殊这次被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然,更多的就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不过北宋的政治文明程度很高,不论是官员工作出了差错,还是政治斗争失败,一般只会遭到贬谪,而且还都有起复的可能,很少被下狱甚至丢掉性命,这一点我们现在只能羡慕,北宋官员的幸福不只在生活,工作中也是如此。以晏殊为例,其一生先后三次被贬,第二次是因为李太妃案(下文会详述),事儿很大性质也比较严重结果被贬至,第三次是因为家里盖楼,事儿不大,再说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性质够恶劣,放到其他朝代,像这种政治死敌至少会被整的回家歇业,永不录用,但北宋没有,外放杭州还是苏轼自己提出的,都很温柔啊。乌台诗案呢,实则就是文字狱,屈打成招的苏轼最终不过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文件,不得出境,实为变相监管。该案所牵扯的不过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人,真正受到处罚的只有三人,王诜被削去一切官职,王巩最重,发配西北,苏辙被贬为筠州酒监,其余如司马光等被罚红铜二十斤三十斤不等。再想想清朝的文字狱,死多少人,没法比!文明程度,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有多重要啊。
贬谪的地方也很有讲究。一般是离京师越近越容易早点回去。晏殊第二次被贬时从亳州掉网陈州的饯行宴上,听到一官妓唱“千里送行客”,十分恼火。对那个官妓说:“我平生调任,远离京都未尝超过五百里,何来千里之说。”其实人家的“千里” 只是泛指,但晏殊却很较真,可见贬谪之地距京师的远近很重要,至少对于被贬者的心理作用很大。黄庭坚得罪新党被贬四川涪州,已是比较严厉的处罚,苏轼最远被贬至海南,这是北宋仅次于满门操斩的处罚了。官职也比较重要,象晏殊欧阳修被贬的官职都是当地的一把手,那回京的时间能更早,回去任职的起点更高些。苏轼被贬杭州,任通判,若要回京,还得再到别的地方干干一把手,才有可能回京。最终苏黄二人再未能回到京城。
晏殊回京后官职一路升至参政知事(行政副丞相),期间礼部贡举选拔欧阳修为第一名,并奉诏参与排列宋庠(音翔)宋祁兄弟进士等第,故二宋及欧阳修皆拜晏殊为座师。同时他还推荐范仲淹任秘阁校理,负责皇家书籍的整理和校勘。
曾有评价晏殊一生政绩平平,但就从晏殊提携后进奖掖人才兴办教育的举措看,此言谬矣。晏殊还非常喜欢交朋友,动辄邀朋唤友到家里聚会,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开PARTY,但从不做准备。等到宾客来齐了,每人跟前一张空案,一只酒杯。然后命人开始上酒,菜品一道一道的逐次而来。同时歌乐相佐,谈笑风声,几番下来,已满桌珍馐美味(案上已灿然矣)。酒足饭饱歌舞尽兴之后,晏殊对歌伎们说:“你们表演的差不多了,该我们登场了!”于是笔墨伺候,酒席间赋诗和词,晏词就是这么写出来的。
《避暑录话》评曰:“前辈风流,未之有比。”只是此等风流今又安在?
日期:2012-05-28 21:16:36
(正文)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就是这种场合中的作品。时光有限,人生苦短,不要为离别而过度伤心,今儿既然都坐在这了,那就别作他想了,赶紧入席吧。你看,山河虽大但其远,落花风雨只会让人更伤怀,没必要,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
“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也是化自元稹《莺莺传》。
这首词也是晏词的代表。上半阙如石梁瀑布,作三折而下。“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两句有人认为比“无可奈何”句胜十倍。词人为词搭建的框架极大,满目山河拓之远,落花风雨收之近,收发自若。这也就是晏词的特点之一,蕴藉从容。
你可以说晏殊这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但我却认为这是乐观向上生活态度。就如同我们现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有时是安慰别人,有时是自慰:开心也是过一天,痛苦也是过一天,那咱就每天快快乐乐的过每一天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