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32节作者:
陈士陈观水 这样天人同构的感受与感想,西方文化中早已湮没难寻,西方人对此类道理的反应自然是迟钝许多的,但冥冥中却亦不乏启示。
比如公元1543年,西方有两本奇书同时问世。
日期:2011-09-14 19:17:3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三九(下)
话说这两本书,一本大家一般都很熟悉,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另一本大家一般都不很熟悉,是维萨里所著的《人体结构论》,前者讲的是天体的形态与运行规律,后者讲的则是人体的形态与运行规律。
与西方文化中的灵光乍现相比,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同构同律则若繁星满天,俯拾皆是,而其中集大成者,无疑非中医莫属,其匠心独具,自成体系,别有洞天处,往往似意料之外,却亦能自圆其说。中医理论中将人身形象比附天地物理,不下二十余处,例如以六经比附江河,肠胃比附大海,人发汗比附天下雨。而人体十二经脉与一年十二月相应,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人体也要有所调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上记着“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营养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所谓“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取法于天地自然之道,才能祛病延年,人体气血的生理活动本与日月变化规律遥相呼应,如女性的生理周期就取名于月,而男性血酯胆固醇,一般在冬季高,春夏季低,钙、磷代谢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至于人体节律气血伴日出日落在一天中的起伏变化,我们在上一章“循环史观”谈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时早已论及。追根溯源,天地与人体本都是阴阳的统一体,皆受制于阴阳二气交融消长,故《黄帝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中医诊法上,历来以阴阳为辨证之纲领,所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疗的要旨也是调理阴阳,力求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中医立足阴阳,贯通天人,运筹五行,按五行归属将人体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及其功能活动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并应用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解说病机,预测传变,判断预后,确立治则。此中学问,初看似乎有些玄虚,不过如能略费些功夫,实不难窥其门径,甚而登堂入室,尤其一旦有所领悟,日常生活中略加注意,善加运用,在保健养生上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关键是经济实惠,简单易行,对此,我个人是很有些感触的,下面不妨野人献曝,与诸位网友分享一下个人的体悟,希望对大家的健康能有所助力。
日期:2011-09-15 08:22:05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四〇(上)
据阴阳五行之理,天生五气,风、热、湿、燥、寒,地产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人通过呼吸饮食,汲取天地之滋养,化入自然轮回之内。
东方应春,五行中属木,五气中应风,五味中应酸,酸味养肝,五官中开窍于目。
南方应夏,五行中属火,五气中应热,五味中应苦,苦味养心,五官中开窍于舌。
中央应长夏,五行中属土,五气中应湿,五味中应甘,甘味养脾,五官中开窍于口。
西方应秋,五行中属金,五气中应燥,五味中应辛,辛味养肺,五官中开窍于鼻。
北方应冬,五行中属水,五气中应寒,五味中应咸,咸味养肾,五官中开窍于耳。
以五行相生论之,
肝气能滋养筋络,筋络柔顺,可养心,这是木生火;
心气能滋养血脉,血脉充足,可养脾,这是火生土;
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可养肺,这是土生金;
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可养肾,这是金生水;
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可养肝,这是水生木。
以五行相克论之,
饮食过酸,可能伤筋络,不妨用辛味调和,这是金克木;
饮食过甘,可能伤肌肉,不妨用酸味调和,这是木克土;
饮食过咸,可能伤骨髓,不妨用甘味调和,这是土克水;
饮食过苦,可能伤血脉,不妨用咸味调和,这是水克火;
饮食过辛,可能伤皮毛,不妨用苦味调和,这是火克金。
以上学问落实到具体生活中,比如感冒咳嗽,这通常是五脏中的肺出现了毛病,肺在五行中属金,而五行中土能生金,五脏中脾属土,所以在治疗肺的同时不妨调理一下脾。
总之,中医理论立足于天人之间的同构同律道理,将东南中西北五方,风热湿燥寒五气,酸苦甘辛咸五味,肝心脾肺肾五脏用阴阳五行之道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由天地到人体的对应,并以保持这个对应的协调平衡为要旨,辨证论治。而具体诊治之中,中医又颇多玄妙法门。比如将音乐与养生调理相结合,近代西方医学已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体的种种影响,而在中国古代,中医早就有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不是我们现在所常用的“1(do)、2(re)、3(mi)、4(fa)、5(so)、6(la)、7(si)”七音,而是“角、徵、宫、商、羽”五音,这五音又与五行相对应,所谓角音顺应木气而展放,徵音顺应火气而高亢,宫音顺应土气而平稳,商音顺应金气而内敛,羽音顺应水气而下降,这五音对人体的影响,则分别作用于肝、心、脾、肺、肾。
当然,以上所论及的中医之道虽然玄妙,但无论是具象的五方、五脏,还是抽象的五气、五味、五音,论说起来毕竟都还算好理解,比之中医之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朵奇葩则同样蕴含天人同构之理,却又似更为神奇莫测,这便是风水。
日期:2011-09-15 17:30:33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四〇(下)
风水之学博大精深,究其实质,主要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细细探究,恐怕需要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方可说上个大概,即便如此这般,听者若真要明白还需首先粗通五行八卦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此,我们在这里不妨另辟蹊径,以期能化繁为简,从西方科学角度权且做个简单解释,以便于网上诸位大都自小受西方学术体系教育的朋友理解。依从西方学术体系,风水研究的是采光、通风、磁场感应等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对于人的精神身体行为的全方位影响。
实践当中,受风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建筑,此中存世的范本非北京紫禁城莫属,这皇家御苑严格按照“前朝后寝”布局,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为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内廷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此似以通“天地人”的“王”气贯之。其他殿台楼阁,亦相应于阴阳、千秋万春等等,蕴含着“人和”为上,“社稷”为重的思想。整个建筑群构造气势恢弘,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以小天地观照大天地,方寸之中见天地山川的要旨。
说到方寸之中见天地山川,这无疑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其善于将自然界的山川灵秀引入人造空间,使自然与人工浑然一体,中国园林是对自然界山川万物的浓缩,而中国园林的精华则又可浓缩于中国独特的盆景艺术中。此中真意亦无非“造化为师,道法自然”而已。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传统建筑学问中的真意自然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学问中的真意。既然谈及了中国传统音乐,不妨在此说上一段中国古曲的传奇:
他等着。
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孤岛上,他静静地等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