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的欲望》
第6节

作者: 范世凯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结婚前几天他们一起吃饭时,门亮很庄重地告诫边海:“二哥,这段时间你可别喝酒啊,可别把下一代制造成傻子!”
  边海神秘的告诉他俩:“兵贵神速,你二哥早把大事解决了,咱说话小点声,你侄儿都能听着咱们说话了!”几个人哈哈大笑,差点把饭喷出来。门亮拍了边海肩膀一下:“二哥,你行!”
  朱兰香是个贤惠勤劳的女人,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不说,地里的农活和男人一样干。尤其是盖了两亩地的塑料大棚后,整天不闲着。育苗除草,喷水施肥,收菜上市,一个顶俩。
  刚结婚那年秋天,他俩就在自留地里建起了蔬菜大棚。她在家收,边海就负责往市里批发,非常默契。刚到圣诞节,菜价就涨起来了,他们种的芹菜、蒜苗、黄瓜长的都特别好,也都应季成熟了。那是12月26号,边海去市里送芹菜,媳妇挺着个大肚子在大棚里下黄瓜。市医院说她预产期是1月8号。边海对媳妇说:“兰香,你在家歇着等着生孩子吧,别累坏了。”

  她摸着大肚子笑着说:“没事啊,咱又不是千金小姐,没那么娇,女人就是生孩子的嘛,咱得干活吃饭啊。”
  外面冰天雪地,可大棚里生了炉子,三面是墙,暖融融的。快十点时,黄瓜下完了,她要把几筐黄瓜搬到门口,边海回来好装车。这时她忽然觉得肚子有点疼,接着,有东西流到裤子里,她有些紧张,是不要生了啊?肚子一阵紧似一阵的疼起来了。家离大棚有几百米,里面只有她自己。天很冷,外面也难见到人。她觉得坚持不住了,就赶忙往火炉附近挪动。火炉旁放着她们休息的凳子和一些工具,刀、绳子啥的,凳子上放着丈夫的军大衣。不行,她必须躺下了。她躺在边海的军大衣上,折腾着,煎熬着,汗水湿透了头发和衣服。往常送菜这点都回来了,他咋还不回来呢?边海!你快点回来呀!她心里喊着。这个刚强的女人,肚子疼的要命,这回她哭了。

  一个多小时,孩子就生出来了。她大汗淋漓,整个人像水洗的似的。她挣扎着撑起身子,把割芹菜的刀够过来,在大衣上擦完又在衬衣里面擦,然后,割断了婴儿的脐带。真是痛并快乐着,是个男孩!她凭着脑子里积存的生孩子的知识,学着村里马姨姥的样子,在孩子后背轻轻拍了几下,孩子“哇”的一声,哭出来了。她心里说,儿子啊,你是在考验妈妈吧?小淘气,你考不住妈妈的。她把自己的外衣、毛衣、衬衣都脱下,给孩子包上,往火炉边凑了凑,怕把孩子冻着,自己身上只留了一件背心。这时她也不害怕了,倒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一切刚结束时,边海推开大棚门,带着一股冷气闯进来了。他进门就嚷:“哎,黄瓜下完没?”他眼光一扫,见媳妇穿着背心躺在火炉旁,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就惊慌地大喊道:“兰香!兰香!你怎么了?”一边快速地跑到妻子身边。

  当他看到媳妇身边包着的婴儿时,知道自己当上爸爸了。边海急忙把大棉袄脱下来给妻子穿上。他紧张地看了看婴儿,担心地问:“我的天哪,把孩子生在这里啦?兰香,你和孩子怎么样啊?”媳妇脸色苍白,看样子又冷又累又怕,他非常心疼。
  她向丈夫无力地笑了笑,小声地说:“我没事,把我们娘儿俩弄回家吧。”
  他立刻说:“你等我一会儿!”然后就飞似的跑出了大棚。不一会儿,找来几个邻居,把母子抬回了家。
  边海妈见到了孙子,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她让边海在大门上系了块红布,提示人们这是产房,不便来求借或乞讨,以免把奶带走了,孩子没奶吃。
  也真是天照应,边海媳妇自己把孩子生在了大棚里,母子平安。没伤风,没感染。虽然把边海吓够呛,但他老妈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二十多年前村里也有把孩子生包米地里的,那孩子比边海还大两岁呢,儿子都能打酱油了。
  边家人缘好,乡邻闻讯后第三天来“下奶”的人很多,光是红皮鸡蛋就送了差点两千个,还有送钱和送公鸡、鱼、红布花布的。鸡蛋太多月子里兰香没吃了,边海妈把剩下的腌上了。
  边海妈很会侍候月子,给儿媳炖老母鸡、熬鲫鱼汤、做狗肉炖地瓜。兰香吃了这些东西奶水特别旺,分泌的奶水儿子吃不了,溢出的奶水经常把毛衣洇湿了。婆婆还让她把多余的奶汁挤到地下“大黑”的食盆里,不然剩下的奶水在奶子里面容易长疙瘩。

  奶水足,孩子也健康。边家不需像有的富人那样,给孩子买进口的奶粉,也不用花那份钱,再说那种牲口的奶怎么也没有母奶高贵。
  大力和门亮合计好了,升级当大爷和叔了,不能白当,得买一头猪给边海,到请满月客的时候杀,既让客人高兴,吃不了可以留过年用。这是一举多得的。
  腊月初六这天,大力和门亮早早就来到边海家,村里人杀猪,他俩打下手,两个人的衣服弄得脏呼呼的。忙乎了一天,把村里的十多桌客人答对走他们才吃晚饭。临回家时,边海妈一定让大力拿着猪心,门亮带着猪肝回家给媳妇吃,还都带了一大块肉留过年用。
  边家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家里人各抒己见。边海的老爸说,这辈按家谱是“作”字,就叫作棚吧,这也是天意。边海想了想,说:“这名音行,但字不行。咱要像忠臣岳飞似的,大鹏金翅鸟转世,将来成个大将军,精忠报国。那个“鹏”字非常好,咱就叫边作鹏吧。这样,他们的儿子就起名叫边作鹏。
  边家世代务农,过去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可边海不同,见过世面,头脑清晰,他要在这个好时代,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把家庭建设好,让父母亲人,让老婆孩子,让哥们儿朋友都能得到他的回报和帮助。他觉得,人活着,只有别人需要你,你才活的有价值。谁都不需要你,你就活的没意思了。

  边海肯吃苦,奋斗了二十年,娶妻生子,翻建了房子,给患肺癌的父亲送了终,建了两亩蔬菜大棚,买了一辆旧半截货车。儿子也很争气,小学二年跳级读四年,在班里学习还是拔尖的。现在在市重点高中读高三了,在年组始终是前三名。爷俩已商量好了,一定要考国防科技大学,老师说这成绩肯定没问题。儿子将来当将军,光宗耀祖,去实现父亲没有实现的理想。儿子现在是边家的希望和骄傲。边海像牛一样,拼命的干,拼命的挣钱,为了儿子和全家,累死也情愿。

  2007年元宵节。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里。市政府晚上放焰火。人们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几乎全部倾巢而出,满大街的人往江边放焰火的地方涌去。这时,天空飘起了大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北方,元宵节下雪也是常见的。开始人们没在意,可越下越大,打的人睁不开眼睛。最后,对面几米远都看不见人了。

  边海拉着妻子说:“走,回去吧,得看着点大棚,可别压坏了。”
  他们往回走,妻子说:“能下那么大吗?没事吧?”她觉得有点扫兴。
  “没准啊,但愿下不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