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39节作者:
湖畔非淩烟 日期:2012-06-01 21:07:31
解决了一个邻居,李渊有把眼光投向了另一个邻居——李轨。
李轨不像薛举父子那样不老实,总没事找事,到后来把人家惹怒了,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薛举是流氓学生,还涉黑的那种,跟黑社会勾结是他的资本;那么李轨就像是一个三好学生,学习好,人品好,就是他的资本。
李轨中规中矩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招灾,不惹祸,只要你不主动找我的麻烦,我肯定就不惹你。
所以李渊对李轨的政策不是强硬的,而是怀柔的;不是利用军事,而是利用政治;不是用李世民,而是用外交官。
高明的政治家总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手,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对最合适的办法。
按照规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李渊的第三个对手。
第一个对手隋朝集团和第二个对手薛举集团都已经被解决掉了,很容易,很轻松,李渊也很享受,在群雄逐鹿的游戏中李渊尝到了快感。
是的,这类游戏是世上最刺激,最过瘾,对游戏者素质要求最高,也是规则最为残酷的游戏。
能够加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你的能力非常强,你的运气再足够好,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你就是人间极品。
李轨,字处则,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时任武威郡司马,喜欢看书,有辩才,家里很富有,而且毫不吝啬, 常常赈济饥民,帮助穷人,因此名声很好,老百姓们都很喜欢他。
薛举在金城起义,加入了反隋的行列,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还不如隋朝的军队呢,自己不事生产,没事就抢劫。反正这是一个没有本钱的买卖,时间又没有限定,形式灵活多样。
而李轨恰好是一个大地主,私有财产的拥用者总是害怕自己的财产被夺走,因此会想方设法的保护。
薛举是李轨的一个威胁,和李轨同样是地主的还有很多人,这些人也不想成为待宰的羔羊,碰巧他们又是朋友,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
在那样的乱世,在薛举的威胁下,一些想保住自己私有财产的地主,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找了一个很隐秘的地方开了一个会。
会议的议题很简单,但很实在,怎么样保护我们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看样子指望那些当官的保护自己,打退侵略者,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些老爷们不但平时不管事,没有能力,没有威望,更主要的是没有和薛举叫板的胆量。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自己呢?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逃走,然而,仔细看一下地图你就知道了,当时偌大的一个隋朝已经体无完肤,想在隋朝的国土上找一方世外桃源式的乐土比找一只三条腿的蛤蟆还难。
逃也无处可去,况且你即使逃了,有能怎么样呢?那个时代,财产的多寡主要看土地的多少,现金有再多总有花完的一天,然而土地却是可以再生产的。而且就当时的情况看,有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里有没有有粮。有钱不一定能够买到吃的,所以即使很有钱,你也有可能有被饿死的一天。
土地就是来产粮食的,因此土地很重要,重要的几乎就像是人的命,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抛弃自己的土地,李轨是这么想的。
逃又不能逃,政府官员们又指望不上(就知道干吃饭,不干活),总不能在这里等着薛举来抢吧?
经过集体的讨论,多次的研究,反复的分析,最后他们得出了一天结论:妻子是我们的,粮食是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财产也是我们的,不能等着薛举来抢我们,如果那样我们会变的一无所有,性命也会有危险。因此我们要拿起武器保护属于我们的一切。
“拿起武器保护属于我们的一切。”群情激愤,斗志昂扬,这个结论得到了与会所有人的支持。
接下了商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就是具体该怎么做?一群地主们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他们办事的速度却是惊人的,在得出结论后不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就出炉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只有八个字,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日期:2012-06-01 21:08:42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由谁来当领导人?
一提到这个,大家都沉默了,没有人说话,气氛一下子跌入了开会以来的最低谷。大家都知道跟着别人干,要是赢了,自己是股东,可以分红,可以加官进爵,自己一点也不亏;要是败了,还可以跳槽的别的公司,待遇不敢保证,最起码能保住小命。
要是当领导人就不同了。世上最糟糕的职业就是造反,在造反中最糟糕的位置就是领导人,因为别人兴许还有退路,领导热没有退路,胜者王侯败者寇,这就是领导人的宿命。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没有人冒这个头,但是一个组织必须得有领导人,更何况干造反这么大的事呢?
在关键时刻曹珍说了一句,有人预言姓李的要取代姓杨的当皇帝,我们之中李轨就姓李,我们就尊奉他当领导人吧。
大家一听,眼睛一亮,知道李轨平时为人挺厚道的,以后不能亏待自己,要是败了,有他顶着,自己怕啥的。于是所有人都同意了——可算找到一个背黑锅的了。
而李轨本人呢,也是欣然接受了,丝毫没有扭扭捏捏,他知道在这样的的时代,老百姓需要一个好的统治者,他希望自己就是那个体谅民间疾苦,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统治者。
这群地主们继续发扬着高效率办事的传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住了城里的几个领导,虎贲郎将谢统师,武威郡丞韦士政等人。
于是政权就掌握在了李轨手中,他们完成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目标,下一步建立政权。
速度还是那么快,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改武威为凉州,定都于此,扯个大旗,封官封爵,自然少不了力顶自己的那帮地主兄弟。
关谨、曹珍、梁硕、李、安修仁等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官位。
关谨等将领建议杀了隋朝的官吏,分割他们的财产,说白了,杀人是辅助的,分割财产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此时的李轨表现出了较高的素质,说出了这样的一段话:“你们既然推举我当领袖,就要听我的命令。我们兴兵起义,是为了平祸乱救百姓,不是为了杀人劫财,那样的话我们岂不是成了强盗。”于是令谢统师,韦士政二人当了官。
这时的李轨刚刚当上领导人,踌躇满志,想好好的治理自己属下的百姓,让他们吃饱,让他们穿暖,让他们幸福快乐的在自己的统治下生活。
他打开政府仓库救济灾民,他不主动挑事,只要别人不招惹自己,他也不去招惹别人。于是人民在他的统治下看到了希望。
可是李轨偏偏摊上了一个令人头疼邻居。
薛举从来就不是一个老实的人,看着凉州就在自己的旁边,早想抢一把了,一直没有空出时间,后来听说一个叫李轨的人,和自己一样把政府官员干掉,割据一方,薛举越发想会会李轨,告诉他,谁才是真正的王。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薛举的部队出发了,他有信心自己可以一举荡平李轨。
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和现实差的太远。
薛举败了,被李轨的部将李打败。
之后,李轨一鼓作气又拿下张掖、敦煌、西平、枹罕四郡,尽占河西之地。
自那以后,薛举再没有敢小瞧过这位邻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