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惑,职场之路该怎么走》
第13节

作者: 职业规划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06 10:55:23

  公司原因:有的公司成立数年,一些进入公司比较早的老员工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管理岗位,自己虽然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比他们差,但公司内管理岗位只有那么几个,一方面,老员工不走,自己就没有被提升的可能,另一方面因为自己没有做管理的经验,所以到别的公司做管理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职业发展出现了这样的瓶颈,自然想到了通过职业定位让自己在职业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于上面提到的具有代表性职场人来说,主动进行职业选择本身是让人值得鼓励的一种想法,可惜太多的人并没有把这些原因客观的认识,没有把制约自己发展不好的根源找出来,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为即使换了行业或岗位,问题还是依然还在的。同时,通过了解他们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来看,我可以判断,他们给自己职业定位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那么,我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来看下职业定位过程中六个致命误区。

  1、你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职业定位?
  在进行职业定位前,你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个行业和岗位带给你的真的不名一文吗?一定要通过换职业来实现吗?其实,很多人进行职业定位的出发点是盲目跟风或者出于逃避心理,别人说哪个行业好,能赚多少钱,从来没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同时,没有深刻认识自己在原来岗位存在的一些阻碍自己发展问题,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盲目的职业定位,自以为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样的职业定位本身是先天不足的,由于准备不充分,老问题会被带到新的岗位和行业,日子久了,问题还是会出现的。

  如果你在一个工作了数年的行业都无法做到管理,你即使换了行业后就能做到管理岗位了吗?你目前并不具备管理的能力,那么就要自己想办法去提高和积累,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自己至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所以,我更希望那些盲目职业定位人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处境,也许目前岗位有些困难,但是这些困难的难度会远远小于你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职业的难度的。坚持一下,好日子总会来的。

  因此,个人认为,职业定位就像一剂药,可以将你的病患解除,同时,如果你如果盲目服用,可能会对你有副作用。
日期:2011-08-06 18:16:44

  2、职业定位的选择是否多多益善?
  在日常的咨询过程中遇到很多客户,他们不断焦急的询问,李老师,除了您刚才说的几个职业选择外,还有别的选择吗?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于职业选择的误解,因为职场中的行业和岗位粗看起来有很多,其实我们每个人真正适合的且现实允许的职业选择机会并不多。因为从你的成长环境及性格来说,很多行业和岗位已经在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了。高中文理科分班的时候,你的选择就决定了你的职业选择少了近一半了,很难想象一个学文科的学生会去从事科研方面工作。同时,大学里所学的专业也是一道分水岭,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几年系统的学习才有资格去从事,比如医学类、科研类、机械仪表类等。接下来,当你在某个行业工作几年以后,知识结构在逐渐成型,接受能力在退化的时候,你和那些刚入行的年轻人去竞争一个岗位的优势在哪里?

  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的时候不知道该选哪个。
  所以,我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贪图数量,如果能有一份让你相对满意的工作,那么你是幸福的,因为有多少人每天为了工作处于一种焦头烂额的状态。
  3、职业定位的方向是否越热门越好?
  很多人在遭遇职业困境的时候,就想到了换行业,并且受身边人的片面之谈或者舆论的影响,一般第一选择就是去热门行业,其实这是非常普遍的误区。前段时间,中国股市持续升温的时候,很多不懂股市为何物的人也盲目进入了,就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捞到一桶金,结果是绝大部分人还是铩羽而归。其实我们自己想想都知道,如果连菜市场的小摊贩都知道股票赚钱的时候,你觉得你还能赚到钱吗?凭什么你能赚到钱吗?你赚的是谁的钱呢?

  同样道理,在职场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存在着很多看似或被炒作出来的热门行业,比如金融行业,每天有多少人怀揣着致富的梦想进入了这个行业,并且还去考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个行业是非常残酷的,非专业人士转行想进入的话只能从一些很基础的业务代表或客户经理做起,而如果没有人脉的话是很难完成业务指标的,所以大多数人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选择退出了。即使没退出,也还是停留在温饱线上,真正赚到大钱的屈指可数。

  所以,我们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应该明白“大热必死”的法则,人云亦云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背影,因为他们始终跟在别人的后面,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