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
第8节

作者: 万里风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到C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顺利,约了几次他都推了,虽然他的力量不是很大,但不能不向他吐点啊,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等晚上下班了,在家的时候给他打电话,问完我们的可能性后,和他说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来得及说具体数目。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说,只要你们的技术没有问题,售后服务没有问题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大家都是朋友嘛,谈那些就见外了。最后他还问了我们设备最终的价格。

  好了,到了这步,基本最后的环节都完成了,对他们3个人就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我该做D的工作,可是D的工作不好做,第一次正式拜访他,没有谈多少,他只是说,这个项目是A在负责,所有的事情找他,D只是把把关,第二次去,他还是这么说的,他还说他对检测方面不是很熟,只要性能可靠,价格合适是会考虑的,具体细节让我去找A谈,我约他出来吃饭,他也说忙而推了。最后事实也说明D的话是可信的,确实他是负责整个生产线项目的,我们的检测设备在8千万的大项目中实在不算什么了。不过我们也算和D打过招呼了,也算表示了对他的尊重了。

  第四阶段总结:
  到这里按道理应该有个完美的结局了,可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一是我们低估了竞争对手的能力,二是偏偏技术方面没有能让他们放心。最终导致了整个400万项目的失败。
  日期:2011-04-08 21:04:58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6)
  第五次拜访:
  春节过后没有多久,A打电话告诉我说,他们现在要安排人下周一到我们北京总部考察一下,顺便到我们的用户那里了解一下,还带了样品实际做一下。我接到电话后问他安排的是谁,A说是B和C两个人,他没有时间。OK,我马上打电话和我们总部通了气。我联系了C问他要不要我在这边给他们订票,他说不用他有个同学在这边,让他帮他们定了,问他要不要我们在北京接他,给他定房间,他说不用,他要在西安下车,有点事情。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到了周四的时候,我给总部打电话,问下情况。他们说还没有过来,于是我赶紧联系C,C 的手机关机,又联系B,B居然没有去,正好去的前天胆结石犯了,在医院手术。到了周四的下午C给我打了电话,说周五到我们总部,结果周五的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才到,简简单单的做了样,最后了解做样的情况很不理想。周六上午C回程。等C回来了,我去拜访,想了解下C的这几天到底在哪里,做了些什么。见面他们都还是老样子,C说我们公司给他的印象很好,做样的结果也很理想。我很奇怪。见到A,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我提供给他一份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用户名单。还问我在**地是不是有一台我们的设备。当他提到这台设备的时候,我知道坏事。这台设备确实目前的运行情况很糟糕,当时买设备的和现在用设备的不是同一伙人,用的人当时也没有拿到什么好处,现在总是给我们小鞋穿,而最要命的是他们两个厂正好是同类的,做的材质也差不多。正是基于这个情况,我一直没有提这台设备,这次看来是包不住了,赶紧解释。赶紧列举周边地区的其他用户,他们使用的都很好,A最后说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啊。

  日期:2011-04-08 21:06:09
  案例六:400万的单子怎么飞了(7)
  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再去做工作了。紧接着,进入了投标程序,4月份开标,我们的价格在5家投标公司中,正好是属于中等的,比最低的一家贵10万人民币。最后,第二便宜的厂家中标!后来A请我吃了顿饭,说了些抱歉的话,最后说希望我能理解他的难处。整个项目到此彻底的失败了。
  这个400万项目项目是我所有失败项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输了是输了,输得我无话可说,输得心服口服,我输在了最后的时刻,前面我花了那么多的力气和心血,结果却输在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原因上,说真的,真的很痛心!
  第五次阶段总结:
  这个400万项目的最后失败,才发现:

  原来,给C定票的他的那个同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是他在C到北京考察的时候全程陪同,C在西安下车是到了他同学的公司总部,到北京总部考察的报告也是C递交上去的,最后关于我们那台运行不好的设备的情况也是他的同学告知的,C还拉着A和B一起到了那里考察过,实际上C暗暗的成了他同学的线人,我们最后的投标价格也是他透露出去的。他们正式看到了A对自己的安全要求,才相应的做了这样的策略。

  日期:2011-04-08 21:14:21
  案例点评:
  1、高层接触了,而且做了一定的工作;
  2、基本的程序走了一遍,做了此单操作者认为该做的一切;
  失败之处:
  1、没有挖掘出A的真正需求,从文中看A的需求,似乎仕途上追求是其更大的目标,操作者没有挖掘,所有人都用钱来解决,这种不针对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很有问题的;
  2、没有线人,根本不知道对手的举动,所有的战斗都是蒙着打,反之,对手对他的举动一清二楚,可以说对手打得稳准狠,而此单的操作者完全被动,这里他就是把B发展成线人,去其薄弱点考察的时候告知他,也不至于如此被动,早知道,早做些准备,这个单子还是有翻盘的可能的,结果等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此单操作者才知道,这种被动让人看了气闷;

  3、没有坚定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没有做实一个点,这里他无论做实A或者做实C,结果都不会这样,对手基本没有高层接触,就是点住此单操作者的命门,一击致命,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如果做实了点,有了坚定的利益共同体,肯定不是这样的过程和结果;
  老套路,其余点评在该部分原则出现处做出。
  日期:2011-04-26 21:44:55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六:关键点要集中优势资源,切忌平分资源。
  人类的战争史上,集中兵力是一条基本原则,拿破仑说:在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商战。

  集中兵力在面对一个单子的层面上的应用为判断清楚何处是节点,何人为关键人,在此点、此人上投入优势资源。优势资源的含义为人力、财力、时间。切忌面面俱到,初做单子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如果无处不守,则无处不弱。在关键点上配备相对于对手绝对优势的资源则为高屋建瓴之法,此点强则弱处不补自强。

  但兄弟们不要绝对化,集中兵力,不是全部资源全部压在一个点上,集中兵力是把优势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其它的点还是要分配一些资源的,不是不分,是少分。集中不是为了集中而全部集中,是取得相对对手的绝对优势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分合之妙了。
  这段话有点绕,呵呵。
  日期:2011-04-26 21:52:08
  这么说吧,这个原则的应用我很欣赏林彪的“一点两面”。所谓“一点两面”,在一攻势作战中,应集中己方最强劲的力量向着敌方最薄弱的“一点”实施突然攻击,同时部署己方的助攻力量在敌方的“两面”或多面朝该点作求心攻击,以最终歼灭该敌。在“一点两面”战术内,又最为林本人看重的,要数“一点”。强调将“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的兵力放到“点”上,将“九分之二甚至少到九分之一”的兵力放到“面”上。兄弟们,看到了吧,在一个单子的资源分配上,大致可参照此比例。不过碰到具体案例可视当时情况做相应微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