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名流叫商鞅》
第5节

作者: 王者世袭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孙鞅问,面试情况如何?
  景监耸耸肩,“很难一句话说清,可以说,比电视上的周末相亲节目都精彩。各人回答问题的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最雷的,只有更雷的。”
  “国君不生气吗?”
  “怎么不生气!但是再生气也不能让人看出来,不然别人会说你没有领袖胸襟,说你的选贤举能是骗人,真正的人才就不会来了。”
  “那你让我研究秦史有什么用?”

  景监说,怎么没有用处?用处大着呢!前两天国君问一个自称天下第一牛人的人:秦人从哪里来的?你猜猜这个兄弟怎么回答的,估计累死你你也猜不着。当时,这位牛人略微一愣,声音洪亮地答道:吴国灭亡时,西施带着身孕,跑到渭河边,生下了个儿子,于是就有了秦人。国君大怒,说我看你是美人图看多了吧。过了一会儿,国君冷静下来,他严肃地对牛人说,秦人的祖先是女修,女修是三皇五帝时的颛顼帝的孙女。女修织布时,把一个鸟蛋吃了,然后生了大业。从此,秦人出现在历史上。

  “你是害怕面试时国君问我:秦人从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影响如此巨大,国君第二次问的可能性很小。”
  “你认为国君会问哪道题?”
  “秦国从哪里来的?”
  “哦。”

  日期:2012-03-13 20:41:28
  2、公孙鞅的读史心得
  根据景监的建议,公孙鞅蹲在招待所内,老老实实地研究了几天历史。研究后,他发现历史根本不是那回事。
  因为后来,六国是被秦国统一的,所以人们说秦国很伟大。秦国人自己也说,他们在历史上很伟大。
  其实不咋地。
  就说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这件事吧。从前秦国人吹得神乎其神,说什么深得领导信任,得赏丰镐之地。翻翻书看看,就明白为啥赏你丰镐之地,而不是别的地方?比如洛阳以东。

  很简单,这两个地方已经不是周王的地盘了,不赏白不赏。
  赏了也是白赏。
  史书上周王是这么说的:“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这句话的意思是,犬戎不讲道理,把我的岐、丰这些地方占领了,你如果能够夺回来,这些地方就是你的了。
  好夺吗?
  不好夺。堂堂的周天子都打不过人家,不得不狼狈逃窜,一路辗转到洛阳重新安家,却让没有几个兵的新晋诸侯秦去夺回来,真不愧是领导。骗死人不赔命啊。
  这就像邻居大妈热情地对你说,小子哎,这两天你帮我干了这么多的活儿,我要报答你,你把张三家的闺女娶来做媳妇吧。

  问题是闺女不是邻居大妈的,是张三家的。再者,这张三家的姑娘正和李四家的儿子谈着对象,马上就要结婚抱孩子了。
  邻居大妈是真感激你的,还是忽悠你的?
  秦国的开国国君就是这样深得领导信任的。
  再说孤军奋战,大破犬戎这件事。
  孤军奋战,根据魔鬼词典里的最新解释,是指敌人冲上来了,别的军队都后退一步,你的军队原地未动,掉队了,剩自己一个(这不是孤军是什么?);奋战吗,形势所逼,不战就死了,因为没有地方躲。

  (别的诸侯早就躲到东方去了,还是和周王一起的。)
  大破犬戎更容易理解,想兑现支票,只有“破”这一个办法,至于大破小破都不是主要的,破了就行。
  历史有时就是奇怪,帮忙的小伙子真的把已经准备和别人结婚的张三家的闺女娶来,做了自己的媳妇。秦国竟然打败了犬戎。
  看来,激励机制确实有好处。放到现代,周平王肯定是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专家,比起那些脑筋只会思考股票期权、奖金发放、IPO的所谓管理人才强的多。
  从此历史上有了秦国。
  日期:2012-03-14 21:35:16

  (续上)
  秦孝公的祖宗里面,有一个叫秦穆公的人很厉害。他曾经威震四海,称霸西北,打的野蛮民族胆颤心惊。
  可是公孙鞅才研究秦史没几天,就发现这个秦穆公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伟大,甚至可以说,一点也不伟大。就拿人们津津乐道的春秋称霸这件事讲,秦穆公与其他几位霸主的差距,远远超过差班的第一名和好班的第十名的距离。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力挽狂澜,大国听命,小国俯首;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洛阳。
  然而,秦穆公昵,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搞边疆开发,并国也好,开地也好,都在西部,中原战场的活动参与很少;中原各国也没有一个听秦国的。
  可是,无论春秋,还是战国,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带都在中原。甘肃、广东、福建、内蒙、东北等地在那个时间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还没有。秦穆公老在西北地区打圈圈,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西北地区的草头王,把他称为时代霸主实在是抬举他。

  穆公不管咋说,还做了一些事,比如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朝着富国强兵的道路挺进;兼并西北的一些小国,进行领土扩张。
  后来的那些国君,比起秦穆公差的更远。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吃闲饭,一点不干事儿。
  从此,秦国一蹶不振。
  直到秦献公继位后,秦国才算有了一点起色。但是,这点起色与魏国的指点江山,楚国的跑马圈地差了长长的、长长的一段距离。
  日期:2012-03-15 21:40:26

  3、风云际会
  据说,公孙鞅见过秦孝公三次。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公孙鞅和秦孝公谈话的时候,孝公表现的实在不怎么样,按道理,他不应该那个样子。
  他是一会儿睡,一会儿听。
  再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估计也不敢当着老师的面做这样的动作,起码会拿本书放在前面,遮挡一下,做做样子。

  可是,孝公连做做样子都没有。
  秦孝公烦透了,这个公孙鞅讲的都是啥啊,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估计大学的哲学老师讲的都比他生动,什么黄帝怎么怎么做,炎帝怎么怎么做,神农氏又怎样,伏羲氏又干了什么事,听着听着都让人打哈欠。
  别说秦孝公,估计你听着这些谈论也会瞌睡。都啥时代了,还讲这些发霉的事儿。
  讲课结束之后,秦孝公叫来了景监。
  孝公很激动。你推荐的这个家伙,我看八成是个骗子,混吃混喝来了,净说些胡话,讲的东西没有一点儿用。
  景监是个很好的二传手,老板的怒火经他传给了公孙鞅。我说你到底有真本事没有?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你吐沫星子横飞,天上地下,中国外国,没有你不知道的事儿;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没有谁超过你的!可是,到了该说正经话的时候,该显示本事的时候,你怎么不好好表现表现?你以为国君吃饱了饭没事干,摆龙门阵玩?国君是在选拔人才!你听懂没有?

  公孙鞅急忙赔上笑脸,老兄别生气,这事儿不怨我,碰上个这种脑袋瓜子不开窍的主儿,我的课白讲了。你不知道为了准备这堂课,我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了。看,这张PPT,我设计的多好,可惜我还没有来得及放,他就高一声低一声打起呼噜来,也不知道咋那么瞌睡,八成是晚上去什么什么地方了。
  停,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景监急忙制止住公孙鞅,国君的隐私岂可公开议论,不要命了!不管有没有这等事儿,都不能讲。
  最后,公孙鞅请求景监替自己说说好话,再引见引见。景监答应了。
  日期:2012-03-16 22:00:03
  (续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