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第37节作者:
阮景东 这的确是个人才迸发的年代。如果你是江湖潦倒的艺人,你最好去京城,在午门附近支一个摊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宦官来找你,将你招进宫去,从此衣食无忧;如果你能写出奇闻异志的小说,你也可以大摇大摆的去皇宫投稿,放心,不会存在退稿的情况;如果你懂房中之术,能授以新奇的秘法,那也不错,你也能找到工作,最好是还能研制出类似大力丸之类的丹药;如果你能看星相,或者会些法术,能将白银变成黄金,那就更好了;如果你是地方官犯了法,你也不用担心,赶快逃去京城,以最短的时间学会一门手艺,然后再通过宦官的门路进入宫廷,你就能免除处罚,但从此你就不是士大夫的身份了,而成了宫廷豢养的娱乐人士。所以在这座宫廷里,除了江湖人士之外,还有一些中过科举的士大夫们。而这些士大夫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屑于跟这些江湖术士为伍的人,而另一类则比江湖人士还要江湖人士。
日期:2012-04-27 08:29:18
对于宫外的官员们来说,皇帝的意思很明白,我不干涉你们,你们也不要来干涉我。此时的大明皇宫内的确热闹,也许人们不知道宫中到底是如何热闹,但所有的人知道那里的确热闹。
皇帝除了供他们吃喝外,还绕过吏部和兵部授予他们文职和军职,前后共封了一千多人传奉官的官职。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所有人都是无拘无束,你的才情尽管发挥,披头散发没人怪你,哪怕是赤身露体也没人笑话你,这些只会被当作个性与才情的展现。对于已成为污秽之地的皇宫,文臣们自然不能容忍,皇帝与文臣的冲突又将展开。
面对滔滔而来的奏章和指责,我们这位皇帝采取了灵活应对的策略。他将为首的几位大学士采取封官的策略来拉拢,对于其他人则挑其毛病加以斥责,正是这种分化瓦解、又拉又打的策略使得我们的见深同志在面对滔滔洪水的时候如稳固的堤坝一样屹立不倒,多年以后人们回想起这段往事,仍然对这位皇帝的手段佩服的不得了。在这方面他远比他的后世子孙们强,他学会主动进攻,他完全不用强就把握了话语权,的确,大明朝到了成化年,文官们自身也不干净,贪污纳贿、旷工押妓。
朱见深成功的阻击了群臣,自从李贤死后,大明朝失去能够制约群臣的人物。成化年注定是个热闹年,宫里热闹,宫外也热闹。群臣在宫外也互相倾扎,党争已经隐隐若现,朱见深看着群臣斗来斗去,乐得个清静自在,但我们的帝国从这一刻起似乎失去了它的凝聚力。的确,民间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成化年还注定是个妖风四起的年代。
日期:2012-04-28 09:53:37
第三十五章 汪直和他的西厂
成化年间天象屡屡示警,时常有流星长时间划破天空,而且拖着长长的尾巴,或有小流星相伴,帝国的南北皆见,天空中的各星位皆被冲撞。这似乎不是好兆头,古人通常将此种天象跟皇帝失德联系起来,我们的见深同志也面临着压力。
每次星相之变都能在帝国掀起政治风波,皇帝下罪己诏,文官们相互弹劾,有人上位,有人下位,为非作歹之人收敛,淫糜之人素寡度日,整个帝国一片哀悼,一切娱乐活动停止。
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月,朱见深率领文武群臣前往京城郊外祭祀,天地间突刮大风,沙尘遮蔽了天空,烛火被吹灭,气温骤降,当场有人冻死。据说这是后来的江南才子祝枝山祖父亲眼所见,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按古时说法有妖人做怪。实际上据《实录》记载昨日夜间就起了大风,这应该是天气不好的原因,或者是北方固有的沙尘天气原因,而当场冻死人则有可能是祝枝山的祖父夸大其词,但在祭祀的时候突发此等事件无疑给众人心头上笼罩上一层阴霾。
此事刚过了几个月,京城中又传言有黑色的动物夜间出来伤人,弄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人们皆白天睡觉,夜里劳作。后来此物竟然跑到宫中,虽经几番捉捕,终是无获。此时的成化王朝已步入多事之秋,外有边患、内有流民、君臣离心、宦官佞人横行,每次出现异相都能令朱见深惴惴不安。如今京城出现怪兽,朱见深一面派人去土地公公那里祷告,一方面又下罪己诏,这样过了几月事情竟也渐渐平息下来。那么这个黑色怪兽究竟是什么动物,笔者认为是外籍人士带到京城的某犬类动物可能性为大。
这件事情没过去多久,京城又盛传有狐狸精出入。京城人赵灵安在出城经商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美女,据说模样美不胜收,所以不得不戴了个面纱。后来这个女人被赵灵安带进了府里,第二天府里的人全部死个精光,就连府里的狗、鱼都没有一条活着。所有死去的人和动物都没有伤痕,而那个美女却没了踪影,所以京城里就开始流传是狐狸精做怪。接着,人们到了夜晚不断看见一个美女在外间游荡,后来又死了人。“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就这样流传开来,据说当时还有一份关于这个案子的档案,现在被保存在故宫,但是没有展出。
日期:2012-04-28 09:57:03
怪兽事件刚刚过去,现在又冒出了狐狸精,皇帝急了,便命人彻查,妖狐没查出来,倒真查出来一件事。山西有个妖人名叫侯得权,化名李子龙,自称有不世出秘法,侯得权与宫中宦官取得联系,由宦官引入宫中。侯得权本身没有入宫中传奉官名册,只是被宦官私匿,此事被侦知后,皇帝怀疑是侯得权在搞鬼,便将侯得权和庇护他的宦官杀了。
京城和宫中连发怪事,已经闹的是人心惶惶,可更诡异的事情还在后面。不久皇宫中每到夜间都传出金甲撞击、兵器相搏的声音,还伴有呐喊声,就好像有人在搏斗,这种声音朱见深亲耳所听,想来既令人心烦,更令人毛骨悚然。宫里的江湖术士捉不出来鬼,也许就是他们自己在搞鬼,以骗取自己对灵异事件的信任,朱见深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所有人都不可靠了。宦官不可靠,锦衣卫不可靠,东厂也不可靠,就连自己信任的江湖术士也不可靠,他们的法术实灵实不灵。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想到了一个人,他叫汪直。
汪直本是瑶族人,是韩雍在成化三年大藤峡之战中被俘的小孩,后被阉割进宫当了太监,侍奉万贵妃。汪直聪明伶俐,很讨宪宗喜欢。成化年不仅文官与皇帝之间不信任,就是皇帝与宦官之间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成化年间的知名宦官怀恩、尚铭不一定都买皇帝的账,有些旨意没到内阁在司礼监就被驳了回来,皇帝想到了汪直,他曾经命汪直外出刺探隐私,汪直跟皇帝都是单线联系,在整个帝国皇帝已经无法找到这样的人了。但汪直职务卑微,皇帝无法让他统领东厂,所以只能采取权宜之计。
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由于该机构在皇宫以西,并以宫中的旧灰厂为治所,便名曰西厂,由汪直挑选了一百多人的锦衣卫校尉负责,西厂建立后汪直的能力很快体现出来了。
三杨中杨荣的孙子和曾孙在福建家乡闹出人命案,被人告到刑部,刑部打算严惩此事,谁知杨家人进京活动,就在此案要被压下去的时候,汪直知道了,汪直深挖此事,将杨氏父子处死,跟此案有关联的官员也受到了牵连。杨氏一案使得汪直和他的西厂名声大噪,这件案件办的令任何人无话可说,它保护了民众的权益。后来的事实表明这只是一个开始,汪直不仅监视文官,他也监视宦官。
日期:2012-04-28 13:08:39
历史走到成化年,社会风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官场贪腐已是公开的秘密,从宦官到文官无不靠倒腾食盐、物资赚些外快,人们对于这些事情都是习以为常,偏偏汪直较起真来。南京镇守太监覃力朋是个位高权重的人,他在回京途中搞了近百船食盐沿着京杭运河招摇过市。船队行驶到了山东武城县的时候,武城县的典史要拦截船队检查,覃力朋一耳光打过去,打掉典史的两颗牙齿,又将典史身边的一随从射死。此事很快被西厂侦知,汪直汇报给了朱见深,见深本就对司礼监不满,正要将此事当作对付司礼监的典型。一番恶斗后,覃力朋终究是被司礼监保了下来,但覃力朋从此也退出了宦官的舞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