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先秦红颜探古》
第29节

作者: 蒹葭从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不知生命的美好,怎能体会到死亡的安详?悼亡的哀恸和思念的绵长,正来自婚歌恋曲中的幸福时光;没有《扬之水》的欢欣喜悦,没有《绸缪》的喜不自胜,怎又演绎出《葛生》的悲痛欲绝?
  一个民族对生死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个民族在千秋岁月中的命运。一次次走过劫难和坎坷、绵延了四千年的华夏民族,她的生命历程与她早年形成的生死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民族自然也不能免除对死亡的忌讳,但它相对从容许多。华夏先民没有像古埃及人那样费尽心机钻研灵魂复活的方法和肉身不朽的技术,也没有像古印度人那样将生命投入生死轮回的期待。在佛教意识还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我们的先人都会默默接受终将归于尘土的宿命。他们在哀恸和思念中告别了亲人的魂灵,冥冥中感到他们将去往另一个并行的、却不能触及的世界。所以,我们的民族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祭祀传统。有人说,对父母祖先的祭祀是孝道的延续,对伴侣的思念是感情的延伸。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但死去的人不会离开我们。有时候,某些游牧民族因为严酷的生活环境,不得不流传下了轻老弱、重壮力的习俗,这时候,我就很庆幸我所生长的民族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他们不会因为生活的恶劣放弃祭祀的虔诚,不会因生命的逝去就割断与他们的联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就是让华夏民族延续千秋的秘密。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本是天人两端,然而深远的忧思可以穿越时间的壁垒。思念,是维絜时空的绳索,即使阴阳相隔;思念,是亘古不朽的墓碑,即使千秋已过;思念,是生命化炼而成的胶漆,将时空两岸的心粘和,即使山花飞尽、岁月蹉跎………
  唐风中那三首诗篇:《扬之水》《绸缪》和《葛生》,已联缀成一副完整的图卷,我们看到那女子轻盈地走过苍茫的时光,走过夏日和冬夜。她曾在小河边羞涩回眸,曾在星光下低眉含羞,最后,她素衣飘飘地孤立于旷野,对那茔冢轻轻说:壹与子齐,不离不弃。
  日期:2011-06-07 21:10:07
  一蒹葭苍苍——秦风意境浅析
  澄江如练,云雾如织,水天一色,葭苇苍苍。苇丛中划过一只竹筏,忽隐忽现,亦真亦幻。似有谁的衣袂拂过脸颊,转身回首间,水中汀洲间只闪过一角裙裾飞扬,瞻望弗及;莫明的失落漫上心间,驱着你走遍天涯去寻找,而那寻找历经千年亦无所得……

  《蒹葭》其诗,文辞凄清迷远,意境直指人心,却浑然天成,干净得毫无修饰之迹,让历代寻章摘句的老雕虫们自愧弗如。所谓蒹葭,就是水边初生的小芦苇,还没秀穗飞花的那种,青翠的一大丛,就有了郁郁苍苍的效果。《蒹葭》之诗有公认的唯美,而诗中所咏之物却貌不惊人,亦非奇罕之物。它似花非花,似木非木,既无树乔之壮颀,亦无芳华之妍丽,只有自成一格的风韵,蕴于那“苍苍”“萋萋”“采采”之间。

  先秦诗歌中的草木多带鲜明的地域性格,如召南的蔽芾甘棠,宗周的离离黍苗,楚国的辛夷杜若,郑国的蕑兰芍药……和秦人最接近的“花”,思来想去,也只有这蒹葭了。
  古调今多不存,尤其是两千多年前的燕乐清商,如今只可从残留的文字中极尽揣测想象。据称,燕赵之声肃杀凛冽,郑卫之曲婉转轻扬,这明确的定性可让人心中有数,而秦地的曲风,激越苍凉兼哀婉凄清——难以想象这两种泾渭分明的情愫怎样杂糅在一曲之中,但最终相信了此说不虚,因为从流传至今的秦腔曲调里依稀可辨两千多年前的秦风。所谓:激哀之音,莫大秦声。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直到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人们依然流行着这样一种颇有地域特色的乐器,看来,筝乃马背民族秦人所发明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边缘华夏的秦乐既有华夏的端正,又有戎狄的激昂,泠泠七弦的“君子之器”显然压不住马蹄的轰鸣,于是秦地间流行起了体格庞大、音色粗犷高亢的筝。其音虽不似琴调峰回路转、变化无穷,但筝音一起,可裂帛断肠。

  我一直觉得《秦风•蒹葭》的曲调应该也是这般激扬,这般哀婉,在二十一弦间扬波起浪。不过当初鲜活的物事、遥远的旋律早随着大秦帝国的骤然坍塌湮没在历史深处,留下的只是虎狼之邦、上首功之国、暴君苛政、穷兵黜武的老套故事,和千古不休的兴亡功罪之辩。我无意纠缠那些,只关心这据称是“中国第一首朦胧诗”的歌词怎样诞生在血火连天、兵荒马乱、看起来毫无浪漫情调的秦地?赳赳大秦从哪里讲起这样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

  细细品读,《蒹葭》的文字如秦声一样具有双重性格,既有苍茫之远、凄婉之幽,又有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然而这样的诗文极易被拆分来赏。各花入各眼,历历众生往往各取所需——经史学究攫取诗下的历史玄机、义理法章;骚人墨客采撷其中的遣词用韵、文意珠玑;有意思的是近现代的言情、耽美小说,只抓拍唯美的镜头,再嫁接各自的时代、地域抑或架空的背景,将其编织成泪眼婆娑和缠绵悱恻……而最终,这诞生于苦寒之地的悠远秦风,模糊了原初的容颜。

  二 道阻且长——嬴秦之路溯源
  解读秦风,解读蒹葭,解读秦风里、蒹葭旁的所谓伊人,首先得走近它发源的土地,以及唱出它的那个勇悍民族。
  那故事追溯起来挺远,一直要追到遥远神话中吞食玄鸟(燕子)之卵的少女。那少女正是黄帝嫡系、颛顼的孙女女修,吞卵而孕,生下嬴秦的祖先;嬴秦的父系是传说中的少昊。少昊尽管是管西方、主秋季的白帝,但他却是源自东方海岱地区,身材高大,擅长射猎的东夷民族祖先。鸟是东夷的图腾,东夷集团中玄鸟氏部族极为庞杂,除了大批嬴族,还有日后统领天下的殷商。史籍中明确记载的嬴族祖先是舜禹的贤臣皋陶(大业)和皋陶之子伯益(大费)。皋陶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五刑”,又传说能“议百物”,是个通用型人才;伯益有着精湛的驯兽技能,会鸟语,作为为帝禹的肱股,随之平土治水,因功被赐姓为嬴,得以封土。伯益曾一度被定为王位继承人,但历史突然调整了它的轨迹,禅让制成为家天下,也改变了嬴族人的命运。不知是否与之有关,从夏代开始,就陆续有部分嬴姓部族背井离乡,在九州大地上漂泊流浪,《史记•秦本纪》中说他们:“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嬴姓部族中离开故土最远的那支就是日后的秦人,他们最终成为诸嬴流星中最闪亮的一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