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者胜——西晋之乱》
第25节

作者: 羽林轻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司马亮并不满意现状,他明白自己在诛杨事件中寸功未立,也清楚他得到的这个行政职位是贾后送他的礼物,但他却不知道贾后送他这个礼物的真正原因,他以为贾后看中的是他的能力和资历,却不知贾后看中的却恰恰是他的无能。只知道表面现象,而没有弄清楚深层的原因,自然算是无知,既然无知,当然无畏,既然无畏,司马亮便要专权了,而对妨碍自己专权的,当然要予以扫除,但贾后这边的人是不能得罪的,也不敢得罪,只能得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司马成员了。

  日期:2011-10-29 21:55:26
  在司马氏的几个亲王中,属司马玮和司马繇两人在诛杨事件中的功劳最大,正是由于司马玮进京,才使得诛杨成为可能,而司马繇更是披坚执锐,亲自带着四百余人的突击队进攻杨府,最终得以诛杀杨骏。事后论功,两人自然收获甚多,司马玮获得了京畿部队的指挥权,司马繇则一跃而成为各部委的领军人物,其实权堪比宰相。
  这两人的资历和能力,令贾谧和郭彰难以望其项背,司马家族有此二人,已足以制约贾谧和郭彰,再加上其他亲王的势力,司马家族此刻已经羽毛丰满,此刻贾氏和司马氏双方力量便达成了一种平衡,在这种平衡中,贾谧、郭彰和司马玮、司马繇共预国政。
  此刻,司马亮当明白自己寸功未立而居高位,要想稳固位置,唯有取得各派力量的支持;最重要一点,他明白,正由于各派力量的均衡,自己其实也成了各派拉拢的对象,只要各派力量均衡不被打破,他司马亮当高枕无忧,而一旦各派力量均衡被打破,司马亮的价值也会变得可有可无。
  可司马亮却没有认清楚这点,不久这种平衡就被打破,而打破此平衡者,正是司马亮。

  司马繇乃是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的三儿子,算是武帝司马炎之堂弟,现任皇帝司马衷之堂叔,史载:(司马繇)“美须髯,性刚毅,有威望,博学多才。”且对父母及其孝顺,不过其人过于杀伐,曾于一日之内诛杀和封赏的人有三百之多,可见其性格中有情绪变化大的一面。
  我们常将兄弟比做手足,桃园结义千古流芳,让我们感受到义薄云天的兄弟情义,不过天下之事总要一分为二,不可认为只要是兄弟就有义气,义气不在于“兄弟”二字的称呼,而在于何等样人,刘关张无血缘关系却可以成为兄弟,而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却成不了真正的兄弟,司马繇之兄司马澹就是这样的人。
  《诗经》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兄弟不和本属常见,但这纯属自家人的内部矛盾,当内部解决,切不可外传于他人,否则自取其辱。可司马澹并不这么看,历史对其全无好评价,史载其“性忌害”,不但心胸狭窄,且不仁不孝,也无朋友,其实人的品行从其对父母的态度就可看出一大半,连父母都不孝顺之人,何谈其对朋友的义气,对上级的尊重,对下级的关爱?弟弟司马繇博学多才,威望日升,应是家门之幸,做兄长的当举额相庆,更多给予关爱,可这位愚蠢之兄长却并非如此。

  日期:2011-10-30 19:18:57
  这位兄长对深得父母宠爱的弟弟充满嫉妒,此刻见弟弟作为诛杨功臣名利双收,心中更加愤懑,《晋书》上载其“恶之如仇”,可见其内心已经将自己的亲弟弟当做仇人。平心而论,兄长这样对待弟弟,作为弟弟的司马繇也难辞其咎,想必平日里司马繇仗着父母的宠爱,对兄长也有不敬之处,但无论有何仇恨,都是自家内部矛盾,解决不了者,哪怕兄弟分家,或者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至于愧对祖先,对子孙后代也好交代。

  心胸狭窄的司马澹却被妒火烧昏了头脑,屡次三番跑到司马亮处进谗,这位侄儿在亲叔叔面前对自己的弟弟下的烂药,所说并非琐碎家庭问题,而是说自己弟弟独断专横,目的是想独掌朝纲。此番话语,无疑要将自己的弟弟至于死地。
  司马亮很清楚司马澹的话有多少可信度,他太熟悉自己的这个侄儿了,不过此时他心中着实高兴,正如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司马亮意欲专权者久矣,而司马玮和司马繇又是他的最大障碍,早欲除之,却无计可施,此刻既然司马繇的兄长都说他有篡党夺权的野心,那自然是最好的证据,司马亮立刻报告贾后,也正中贾后下怀,下诏免去司马繇一切官职,发配带方县。

  司马繇被解决,意味着司马氏开始分裂,笑得最欢的是贾后,通过这次事件,她看清了司马家族内部的脆弱。
  司马玮,这位比司马繇更有魄力也更有威望的少帅,无疑有了唇亡齿寒之感。至于司马澹,其结局也并不太好,在齐王司马囧主政时期,其母告之不孝,将他一家发配辽东,后儿孙皆为石勒所杀,司马澹一脉再无子嗣存世,香火立断。
  而一向足智多谋的“甯武子”卫瓘,在司马繇事件中到底起何作用,尚未找到这方面资料,不过可以据此推断即使知道此事,他也绝不会参与,因为对司马家族来说他是外人,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他不会贸然表态,否则与“甯武子”称号不符,解决司马繇过后,“甯武子”看到如此人物竟然轻易被司马亮解决,顿感朝中形势尽为司马亮掌控,想到自己与贾后一向不睦,决定靠向司马亮共谋发展,为此卫瓘还和司马亮结成了儿女亲家,这对亲家意欲演绎一出“两翼齐飞”的好戏。

  解决司马繇如此顺利,出乎二人意料之外,又使得二人的自信增强了,权利总是让人着迷,“要让人灭亡,必让人疯狂。”这二人现在就有些疯狂了,他们还想搬掉一块拦路石,这个人就是司马玮。
  日期:2011-10-31 20:58:33
  当初杨骏为独霸朝纲,将所有亲王构出京城,其中司马亮和司马玮都是受害者,而司马亮尤其狼狈,其他亲王离开京城还算堂堂正正,唯他是逃出京城,从此谈杨色变,待司马玮和司马繇解决杨以后,才战战兢兢在京城现身。
  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如果在小学的德育课上说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现实中起作用的却是主席“矛盾论”的哲学,若现实是如孔子所说,那世界早就和谐了,可实际却往往是力量之间的博弈,尤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倒常常被用做各方相互攻击的武器,真正大行其道的反而是“已所不欲,方施于人”,正因为己所不欲,施于人则容易产生自己想要的结果。

  司马亮就是这种想法,这个当初的受害者此刻就欲重演这段历史。
  司马玮虽然年轻,但处事果断,赏罚分明,而且开济好施,深得众心,已初具领袖气质,而且其才华已在诛杨事件中得到了展示,现在又手握禁军兵权,其富有朝气和激情的精神面貌,是久浸官场的司马亮和卫瓘不能比拟的,若假以时日多加历练,前途不可限量。
  两位老气横秋的政治官僚心中自然对司马玮既担惊又嫉恨,有司马玮在,这两人就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二人一番商议,决定乘这位年轻人尚未成气候,先下手为强,夺其兵权。
  亮、卫二人欲夺司马玮北军军权的行动,现在看来尤似儿戏。
  他们两人心中的最佳人选居然是崇尚《老》《易》的裴楷。这个自由无忌,不喜约束又纵情山水的清淡名士,居然要被派去纪律严明的军中为帅,带领一帮大兵舞刀弄枪,着实荒唐。
  司马亮和卫瓘均有带兵经验,卫瓘更有平蜀功勋,此时欲为一己之私而不惜国家利益,“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这类人士层出不穷者多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此话极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