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先秦红颜探古》
第12节

作者: 蒹葭从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人开创了“同姓不婚”规矩——就算从如今看不完全准确,至少说明了周人很懂近亲通婚的弊端(私话两句:同姓不婚至今在我的家乡陕西还有着影响力,我母亲的家族因有位祖先在过继他人之前的姓与父亲相同,故他们的婚事一度遭到祖父一辈的反对);自古以来,联姻对落后民族都是一件有利的事,先进民族的妻子带来的绝不止是高攀的荣耀,也不止先进的技术文化,更有优秀的基因。更何况两位殷商而来的国母还都很有优生学意识,尤重胎教——《列女传》载:太任怀着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也许日后文王成为谦谦君子正与此有关;也许周人并不知道血缘越远对后代越有利的规律,但事实上却是这样做的;求之难得的婚姻能够落到太王少子季历的头上,可见他本身也很优秀。在以上条件下,周王族优生优育了具有“圣瑞”的后代。

  太任和王季所生的那个笼罩着圣瑞光环的商周混血儿被起名作“昌”,这个字让他从此将肩负起兴周的使命,以及几代人翦商的理想。
  三
  新嗣位的西伯周昌她是听说过的。据说他器宇轩昂,敬慎知礼,不仅恭事先祖,还恪守君臣之序,勤于纳贡,适时来朝,半载前还参加了帝文丁宗庙的彝祭,牺牲玉帛敬奉有加,王甚喜;她还听说他宽爱子民,竭诚待士,故四方贤者盍往归之,如今,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大夫皆已归附;对了,还听说他即位之初就以自身的风度神奇地感化了争土的虞芮两国,两国多年的边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谁知刚一入周境就自惭而退,俱让而还……真是好奇,这个声望不凡的小部族首领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已是日落三商的黄昏了,是婿迎妇的时刻。这时日已落而月未生,东西天空玄纁互渐,阴阳相匹。她仰望着美好的天象思绪万千。
  舟梁之上那些遥远的黑点近了,她看到了他端正的轮廓,听到了悦耳的鸾佩将将;她整了整自己雪白的衣袂,在五彩缤纷的侄娣簇拥下款款向前走了几步。
  她看清了他。他的眼睛很亮,清澈的双眸迎接着她的目光。
  ……
  双方的使者互相行礼,陈列着贽见的俪皮、玉璧、榖圭、束帛和羔羊。气氛开始热闹起来,她隐隐听到周人随从中的窃窃私语。

  ——中间那个就是新妇?
  ——可不?伣天之妹,貌美如斯!
  ——这还用问?您没看见众星捧月?
  ——嘻,怎么主君的衣饰还不若从娣的精美呢。
  ——哎,说得也是,一身素白,连些颜色都没有。

  ……
  她愣怔片刻——看来,周人不习惯殷商诸邦的尚白之俗,白色才是最纯美的颜色,新妇所服呀。记得母邦中的长辈们曾深情地回忆过莘族人遥远的祖先夏禹,据说他忙于治水,三十未娶,一日遇见九尾白狐,帝禹甚喜,曰:“白者吾之服也……”,因娶涂山,谓之女娇……不过这微小的芥蒂很快释怀,随即莞尔。不经意的顾盼间又撞见他的目光。

  他已经大方地走来,按礼俗要服侍她上车。
  ——其君之袂也良?其娣之袂也良?
  她揶揄着看着他的眼睛。
  ——虽则蝃蝀,匪我思存;谁谓我心,素衣如云。
  他从容地微笑。
  ……

  襜车缓缓启动,原地转过三周,他将车缰交于车御之手,回首看她一眼,向前方的墨车走去。渭水上的风吹起了她的车帷,人们纷纷看去,她就像一朵风中的白昙。
  四
  她的车驾走在渭水上的舟梁,从容地走向天作之合的宿命。
  那时候的昏礼,是人伦之本的大事,合卺同牢之后便意味着夫妻患难同体,不论双方之前带着怎样的恩怨和宿仇,从此都要生死相依;日后的人们也许会淡忘她曾是殷商的公主,但会记得她是宗周的母亲。日后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中,没有我们熟悉的家仇国恨,没有亡国嫁妇的挣扎煎熬,历史甚至都没有再去关注她的心情和状态,但我们知道,太姒和文王始终不曾离弃,最后一起进入周的太庙。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周人敬奉祖先文王的雅歌中一句,没想到这句单纯的颂歌竟然日后还被《大学》等经典引用、引申,成为《易经》中“刚健日新”的哲学思想;两千多年后的国家领导人还用它来激励这个古老沧桑的民族。
  王季大业未竟而中道崩殂,其子昌即位,日后谥为文王;矛盾一旦激化,周人就再没有回头路。父亲的死让年轻的文王更坚定了图商之志。
  《封神演义》固化了我们心中关于文王的印象,总觉得他是一个谦恭、睿智、隐忍的老头,实际从当时形势分析,嗣位之初的周昌只是一个英壮的汉子。他继位于周人的劫难中,肩上压着两代人的理想,同时面临着与殷商关系恶化的不利形势——他的作为将决定周人的命运。
  文王和帝乙差不多是同时继位,血气方刚的年轻西伯趁着帝乙初临天下欲报杀父之仇,《古本竹书纪年》载:“帝乙二年,周人伐商”,但没有记录这场战争的后果,不过从当时的力量对比看,周人取胜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周人此后的战略转变也折射出战败的信息。
  “帝乙归妹”因此而成为商周关系的转折点。

  莘国长女太姒来嫁于周为历史所重墨浓彩,当时重要的筮占笔记《周易》也没有遗漏这一信息。《泰》卦之六五爻辞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妹,是少女的意思。帝乙归妹是说商王帝乙嫁女于周这件事。该爻辞中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同卦的上六爻辞有记:“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意思是说:城墙倒塌在城濠中,不宜出兵,只能在自己的邑中维持政令。大概也是天意让周人“潜龙勿用”;《易》中还有《归妹》卦,辞曰“归妹:征凶,无攸利”。下兑上震相叠,“有婚姻之动,有嫁女之象,故称归妹。”这一卦在谈急于求成之弊,如“六三”爻辞的“归妹以须,反归于娣”,是说须臾间就急忙出嫁,做不得主妇,反而有可能只落得个从嫁侄娣的下场。

  日期:2011-06-04 01:29:33
  文王经过反复的斟酌权衡,最终调整了战略。尽管周人的文化在当时还不够先进,但农耕的出身让他们具备了思考的习惯,这是这个民族最大的潜力;同时,殷商后期时常受到东南方的东夷(人方)困扰,继位未稳的帝乙恐怕也不愿两面受敌,商周交恶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好处。这时候,“和亲”不啻一个最好的办法。
  太姒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踏上了征途,作为一个和平使者登上历史舞台。在表面上她也确实起了弭兵的作用——终文王帝乙一世,商周间未曾再兵戎相加。倒不是文王被红颜消磨了志向,而是更懂得韬光养晦——为了族人的理想,他努力隐藏锋芒,不忘恭顺事商。《吕氏春秋》说他“上贡必适,祭祀必敬”,故而“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这一养就是将近三十年。他的一生尽管不曾真正东进,但为下一代周君伐商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文王一生的用兵都是深谋远虑的结果,他先是征伐周之西北的犬戎和密须,这样既扩张了地盘又不会锋芒毕露,更为日后东征扫去了后顾之忧;在周缓回了实力之后,文王毅然向东,攻耆(在今山西潞县)、征邘(在今河南沁阳)、再伐崇(今河南嵩县)。尤其是伐崇之役异常惨烈,《皇矣》第七、八章有:“临冲茀茀,崇墉仡仡”(临车和冲车一次次撞击,而坚固的崇国的城墙岿然不动);“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抓了很多俘虏,也杀了很多兵将;“馘”的本义是不服而杀而献其左耳),甚至还征伐了两次,第二次崇才“因垒而降”(《左传•僖公十九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