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2节作者:
湖畔非淩烟 婚后小两口过着幸福快乐的小生活,有着他们自己的小幸福。
窦氏相夫教子,将家务主持的仅仅有条,是一个很优秀的妻子。
不久,窦氏为李渊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取名李建成。是希望他们的儿子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吧。这也是每一个作为中国人的父母所期盼的。
公元599年一月二十三日,隋文帝开皇十八年,窦氏在陕西武功别馆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李世民,济世安民的意思。
后来窦氏又为李渊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李元吉、李玄霸和后来的平阳公主(嫁与柴绍)
窦氏除了读书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书法,据说她写李渊的字,别人都分辨不出是他们两个人谁写的。
公元604年,隋朝的建立者,李渊的姨夫杨坚走过了他雄壮威武的一生,七月皇太子杨广即位。
刚下已经说过窦氏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人,更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
因为具有智慧,所以李渊不懂的她懂,李渊没能看明白当时的形式,她能看明白。
李渊一直在成长,后来终于成长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窦氏身上肯定没有少学东西。
有一次,杨广同学看见李渊同学脸上皱纹很多,开玩笑的称呼李渊为“阿婆”。君臣哈哈大笑。
大家都笑过了,也就算了,谁只李渊同学心眼小,回到家里一直闷闷不乐。
窦氏善解人意的问道:“老公,怎么了?”
李渊依旧绷着个脸,也不吱声。
窦氏看见这样,知道李渊同学遇见了不高兴的事,亲自下厨房,做了几样李渊喜欢吃的菜,还带了两瓶葡萄酒。打算陪李渊同学喝两杯。
在酒桌上,李渊同学几杯酒下肚,脸有点红了,眼睛也直了。
李渊同学发牢骚说:“杨广那个臭小子,才当了几天皇上,竟然嘲笑我,说我的脸像阿婆。”他说话的时候舌头都大了。
窦氏笑道:“我当多大事呢?看你那没出息的样。”
李渊同学很不高兴,“在外面受杨广的气,回到家你还骂我?”
窦氏站起身来盈盈一拜,笑道:“我给老公道喜了。”
李渊有点懵了,“喜从何来?”
“这是好事啊,老公你袭封唐国公,‘唐’是‘堂’的谐音,阿婆面是‘堂主’。”“堂主”也就是“唐主”。
李渊同学一听来了精神了,“你是说我能当皇上。”
窦氏笑而不答。
有些话点到为止,没必要啰里啰嗦。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一样。
李渊同学一高兴,又多喝了两瓶葡萄酒,“我要是当皇帝了,一定让你当皇后。”
这个诺言后来实现了,只不过是追封的。
李渊除了爱窦氏以外,还爱马,他有好几匹骏马,窦氏劝李渊说:“杨广喜欢鹰和马,你是知道的,你应该把这马献给杨广,不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时间长了是要惹祸的,希望你好好想想。”
李渊同学又犯了心眼小的毛病,舍不得将军马送给杨广,果然后来受的杨广的责备。
没过多久窦氏去世,时年45岁。
她再也看不到李渊同学坐在金銮殿君临天下,也看不到他的儿子们为了皇位而争来斗去,最后兄弟相残了。
窦氏死后不久,李渊同学回忆起窦氏的建议,深深感到窦氏很有见地,于是多次进献鹰犬给杨广,因此得到了杨广的信任,提升为将军。李渊同学流着泪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要是早听你妈的,我早都当大官了。”
三叹窦氏不为男儿身。
日期:2012-04-10 12:50:37
高元:“我找谁惹谁了?”
公元611年,即隋炀帝杨广大业七年。隋王朝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和享国289年的唐朝来比,隋朝现在特别的年轻。可是,令谁也不会相信的是隋朝就像原始人一样寿命很短,虽然只有三十岁但已经是个老头子了。
也许别的人会想到这些,但是杨广绝对没有想到,最起码他现在就不会想到,因为他没有时间,他的时间都用在干一件大事上了。
他认为只要这件事完成了,就足以证明他超越了他的父亲杨坚,因为这件事杨坚没有做成。那就是征高句丽。
高句丽这个国家位于现在的朝鲜半岛和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
打仗都是要理由的,没有理由那是师出无名。
在杨广的英明领导下大隋帝国的事业蒸蒸日上,打仗怎么可以没有理由呢,更何况是打这么一个弹丸小国,一定要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找来找去,杨广同学和他的那帮狗腿子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不来朝贡。
这是个什么理由呢?
是个好理由。
当时的高句丽是隋朝的藩属国,按照规定是要年年向隋朝进贡的。你不来进贡,胆真肥了,不打你还跑了你了。
事实是这个样子的,在610年前高丽总的来说还是很规矩的。
隋朝和高句丽,一个是宗主国,一个是藩属国。隋朝是高句丽的老大,双方的关系处理的还是很和谐。
高句丽年年来进贡,杨广同学也不小气,哪次来赏赐都不少,不让这么小弟远道而来白跑一趟。
就在610年,这个和谐的关系突然变得不和谐了。
杨广同学这个人吗?实在是太爱显摆。没事就上邻居(都是他小弟)那走走,显显自己的阔气,去还不白去,还给人家钱,那可真是挥金如土,这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吗?
而且被踢了不止一次两次。
这不又被踢一次。杨广同学要到东突厥(汗国)小弟那看看,旅旅游,洗洗澡,泡泡桑拿。其实这都是幌子,实际上是杨广同学显摆的瘾又犯了。
看见杨老板那么阔气,随随便便出手就不凡,东突厥的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当然是热烈欢迎了。(哪有把送礼人拒之门外的道理呀)
事有凑巧,当时高句丽(王国)的使者也在启民可汗那做客,启民可汗就带使者觐见杨广。
杨广的众多狗腿子之一——裴矩当时不知道按了什么心,对杨广说:“高句丽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高句丽本是西周时期箕(音机)子的采邑,两汉时期都曾经设立郡县,后来独立成为一国,先帝(杨坚)曾经打过高句丽,只因杨谅(杨坚时攻高句丽的主帅,杨广的弟弟)无能,因此功败垂成,现在国家事业蒸蒸日上这正是平定高句丽的时候。如今他们的使者亲眼看到突厥全盘汉化,我们正可以运用这个恐惧心理,迫使他们国王进京朝见。”
裴矩不愧是顶级狗腿子,拍马屁正好拍在点上,这则正符合杨广要超越他父亲杨坚的心理。
因此,杨广同意了他的建议。对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国王,我那个小弟,明年到涿郡朝见我。你们国王若是不来,我就率领启民可汗到你们国土上巡视。”
说的倒是挺含蓄,但是。使者立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大气不敢喘,低着头跪在地上,唯唯称是,“小臣知道,一定把话带到。”
“下去吧,看见你们这些番邦人我就来气。”
使者如获大赦,灰溜溜退了出来。
“裴矩呀,你说咱们上哪里打猎呢?”
当时的高句丽国王是第二十六任,名字叫高元。
使者快马回到高句丽,将杨广让传的话带给了高元,高元吓了够呛,呆了一阵,说不出话来。
也不知是被吓的,还是后来又来了自信心,总之自那以后高句丽做为小弟就很少向老大送礼了。
小弟不送礼,,那老大当然就要生气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