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与仕途——秦汉朝野宫廷五百年》
第18节

作者: 白衣少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得西周走向强盛。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持和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是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和诸侯相伐的局面,导致分封制的完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被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因此,井田制的瓦解也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分封制的利:分封制实际上是周王室宗法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建立起来的武装驻防,维持周王对中原大陆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促进了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分封制的弊: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过于膨胀,具有较强的离心力。因此,周王室的军事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格局的局面,危及周王室的统一和安定。
  (未完待续)
  日期:2011-07-15 02:31:27
  黑水帝国2-1:中央集权郡县制(下)

  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两次召集群臣讨论指定政治制度,丞相王绾主张在齐、楚、燕故地效仿商周时代实行分封制,立诸子为王,这个意见得到多数大臣的支持。而此时的廷尉李斯却力排众议,他总结了西周以来政治斗争的历史经验,驳斥了丞相王绾的主张,指出实行分封制必然破坏统一,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大地方与中央的离心力,不利于统一君主权力和中央的政治控制,从而最后导致分裂。他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始皇帝完全赞成廷尉李斯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法家学派堪称中国古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瑰宝奇葩,秦朝无疑是法家思想的实践之地,是法家思想人物大展身手之地。法家理论把秦朝锻造成为一个对内疯狂镇压、对外野蛮扩张的战争机器。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全国,这一百五十年来,秦国犹如一辆加足了马力的汽车不断冲刺前行,终于将秦国推上了历史的巅峰,同时也带入了深渊之中。

  郡县制的健全,同时也是依靠法家思想指导而完成,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废除诸侯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的。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委派和调换地方官员,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县级要向郡守申报本地的治理状况,郡守也须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而中央或郡要在这个时候对其下属所申报的治状进行考核评定,有功者可受到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甚至服刑。

  与考课相辅而成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而郡也各派督邮或廷掾监县或乡。刺史和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脏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上下的一致性。秦朝的郡县制代替了西周的分封制,也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郡县制的利:郡县制大大巩固和稳定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郡县作为遍布全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为中央集权提供了有利保障。秦朝中央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和集中一切力量。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甚至于直接调配全国人口迁徒富豪和移民戍边等等,这些措施得以施行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秦朝延续了秦国在新征服地区设置郡的传统,在南越、河套地区都设置了郡县,从而有效地掌握新征服地区,进而完成了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变,其所实行的“小县制”有效的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壮大。秦朝人口约两千万,全国设有一千个县,平均每县管辖两万人。使得地方势力被分割和压制。

  郡县制的弊: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的专制制度封建王朝,仅仅经历二世而亡国。原因众多,郡县制的实行也是其中之一。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集权体制的单线统治,中央对郡县的绝对控制,使得郡与郡之间相互拆离,它们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一旦控制不住,就会造成全国地方政权的大面积崩溃。而秦朝政府面对郡县的失控,使得中央无法调动和管理地方政治和军事财政,直接冲击了中央的权力基础,最终在大规模起义军的攻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不过,秦朝实行郡县制可算是成功的。它作为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帝国,已经失去了分封制的基础,采用郡县制是明智之举。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国家法令能有效地传达到各地,有效地产生了强制的向心里,排斥了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秦朝实行郡县制也开创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郡县制作为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为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起到了重要作用。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郡县制支持的“大一统”思想政策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未完待续)
  日期:2011-07-15 11:45:14
  黑水帝国2-2:招才纳贤揽客卿(上)
  西周时期,“秦”这个西陲部落因赶走了威胁周王室的西戎才获得周天子的封侯,并在边塞地区扩展疆土,不但开始扩充土地范围,而且一举平定七十二个西戎部落,将其并入疆土之中。
  秦穆公时代,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的时期,秦国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才算小有名气,但依然难以与当时的齐、晋、楚等大国比肩。因此,秦穆公重视的引入外的人才,先后引进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百里奚为左相,由余为上卿,正因为这样一波外来人才的辅助,秦国在西北逐渐站稳脚跟发展经济,数次与当时的齐、楚两个霸主进行霸权争夺战,同时也赢得了胜利,奠定了霸主的基业,史称“穆公图霸”。

  之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有十二位国君在位,但并无引进外来客卿的记载,甚至不见任何内政相关的记载,比起东方诸侯国,整个秦国依然在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文化进步方面发展得比较缓慢,依然有“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与戎翟同俗”等风俗。
  (秦孝公)下令国中曰:“……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