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主义:资本网霸天下》
第8节作者:
自由霏霏 日期:2011-07-24 02:38:41
第三篇,美国的经济模型
第一章,货币的发行和流动性的疏导模型。
如果说“全球经济增长必然会对应着全球财富增加”,那么反过来说“全球财富的增加也必然会拉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增加,为了满足与经济增长相伴的货币需求,政府就必须增加货币供应,而增加货币供应也必然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压制货币需求就会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事实上“用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巩固经济增长”这个听起来让人心惊胆颤的货币政策一直都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实施着,人类在见证着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一直饱受着通胀的困扰。。。既然通胀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在维护经济增长的同时治理通胀就成为了各国(地区)的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
宽松或紧缩只是货币政策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货币政策核心的内容是“如何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现低通胀”或者“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保持经济增长”。因此各国政府在实行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之前一定会制定完整的经济模型做为架构。而在各国的不同治理方针下,通胀在世界各国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实施了宽松的基础货币之后,就必须对货币的流动方向加以限制。因为流动性的横冲直撞不但不利于经济发展,反而会引发严重的通货澎胀甚至法币的最终崩溃。。。完整的宽松货币政策模型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同时,构建以重点产业经济为“发动机”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营造重点产业的赚钱效应,并以此引导资本流向重点产业,形成资本的蓄水池来消化和吸收过量的流动性------被充分蓄水的重点产业在获得了充足的资本支持之后,将实现投资与盈利的超速增长。并拉动上下游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全面增长------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让政府得以继续增加货币供应,然后再次把增加量的货币引向重点产业进行消化和吸收--------资本在蓄水池内外的良性循环在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的同时,也遏制了通胀向其它领域的蔓延。
日期:2011-07-24 02:39:55
第二章,浅谈美联储的货币模型
美元是世界货币,这个优势当然要加以充分利用------美国联储用印钞的方式从美国金融市场购入美国国债,公司债或其它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的卖出方(也就是各金融机构)因此获得大量资本,并将这些资本投向非美国家进行投资或套利交易------因为资本持续从美国流向非美国家,美元进入下降通道------美元的下跌将引导更多的资本流出美国,这样也就遏制了过量流动性在美国国内的聚集(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印钞要全世界来买单)-------流向各地进行套利的美元又会以各国外汇储备投资和国外投资的形式回流到完善的美国金融市场形成资本的蓄水池------美国金融市场这个流动性无比充沛的资本蓄水池成为了美国政府和企业最强大的资本后盾。有了华尔街充足的资本支持,以高新产业以及科研项目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投资得以快速发展,从而带动美国经济全面增长-------由于资本蓄水池过于庞大,大量无法被美国实体经济所消化的过剩资本从华尔街再次流向非美国家进行投资或套利,形成资本的第二次循环(乃至N次循环)------由对非美地区投资形成的国际分工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商品,这样也就抵消了与美元下跌相对应的购买力缩水--------华尔街这个蓄水池在拉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华尔街本身也因为赚取了大量的“利差”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财富分享者------美国庞大的金融盈利以及国际分工所提供的廉价商品让美国成为了高福利,高消费,高投资,高创造的发达国家。
货币供应的增长必须合理的对应实体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和资本全球化的当今,以美欧日以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所增加的货币供应却完全不必死板的对应本国实体经济的增长!谁又能说非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可以对应美国货币供应的增长呢???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通过资本投资控制了最有价值的全球企业资源,而全球信用货币无可逆转的贬值趋势又大大稀释了非美国家所对应持有美国国债的价值。
如果说笼子是关住资本老虎的必须方式,那么非美国家普遍贪婪的外汇储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美国国债就是美国关住资本老虎的笼子。为了让各国外储安稳的呆在笼子里,美国政府把美国国债打造成了避险的唯一市场。一但各国外储从美国国债市场流向其它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财团就会制造出各金融市场的动荡来洗劫企图逃离美国国债市场的非美外汇储备。面对每次大规模逃离美国国债市场都形成巨亏的打击,各国的外储只能老老实实的困在了美国国债市场。(2008年,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国外储大量流向了次贷与大宗商品市场,而最终结果却是次贷泡沫的破灭与大宗的狂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