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16 21:50:11
另一位与斯蒂比兹一道被誉为数字计算机之父的是德国人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
几乎是与斯蒂比兹同时,楚泽在完全无法获取任何计算机技术的封闭环境下,在二战的烽火中独自摸索,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磁式数字计算机。但由于他的研究工作曾接受纳粹的资助,其发明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纳粹所用。因此其作为数字计算机发明人的事实,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赢在科学技术,却输在意识形态,直到1962年,楚泽的发明才为世人所认知,被正式承认为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人之一。
楚泽1910年出生在德国柏林,整个童年时期都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到了发育长身体的时候了,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条约,全国人民都要勒紧腰带过日子。高中毕业后,楚泽入读柏林工业大学,纳粹党开始活跃于德国的政治舞台,各种思潮的激碰使得楚泽与许多德国青年一样,成了热血而又迷惘的一代。楚泽读的是土木工程,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土木工程,而是他实在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将来想干什么。
楚泽私底下最喜欢的是美术,而且从小就颇有天赋。但在那时,学一门将来能够复兴伟大德意志的本领才是正确的路线选择。而课余时间,讨论政治、时事无疑是最时髦的。楚泽喜欢看马克思的《资本论》,却又同时喜欢斯宾格勒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他加入了学校的一个“兄弟会”,喜欢在那与同学们,也包括犹太同学,讨论和激辩论着各种思想各种主义。
1933年,希特勒上台,魏玛共和国死而第三帝国生。楚泽不能喜欢《资本论》,也不能喜欢《普鲁士的精神与社会主义》了,全国山河一片红,他只能喜欢《我的奋斗》。此时的楚泽更觉彷徨了,喜欢美术,却可不能去当一个美术家;学的是土木工程,又不想去当个泥瓦匠。就这样,青春期的楚泽由迷惘入惆怅,由惆怅入萎靡,由萎靡入颓废,1927进的大学竟然到了1935年才算是毕了业。
幸好他的父亲是一位公务员,家庭还算不错,也没催迫他早点工作养家糊口什么的。但此时他已25岁了,又不想继续念书,如果还不找份工作的话,也实在说不过去了。于是,楚泽进入了柏林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担任数据分析师。在那,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理想、他的追求。
当然了,他的人生目标不是要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什么的,因为他仅干了几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他的理想,是要设计一台计算机?!理由是他每天在那儿的工作除了不停地计算就是计算个不停,他烦透了也受够了。楚泽认为这种愚蠢的重复劳动应该由机器自动来完成,所以,他要研制计算机。
这个转变太突然,几个月前他还在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如今还没学走一下子就想飞了。连楚泽自己后来也奇怪为什么突然有那种想法:“那时我对计算机真的是一无所知,没见过计算机也没听过关于计算机的理论,我甚至连巴贝奇是谁都不知道!”
(096)
日期:2012-05-17 22:10:02
木王尤一直不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如今信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楚泽为自己突然萌生的想法兴奋不已,他告诉父母他不上班了,他要干一番大事业!楚泽的父母相当开明,他们没有责怪儿子不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而是拿出几乎所有的积蓄,全力支持儿子的决定。于是,25岁的楚泽在父母家中搭建起他的实验室,全副精力投入到他的“计算机”事业中。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纳粹的独裁统治之下,要想从英美等国家获得相关的资料几近不可能。三年多的时间里,楚泽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唯一点亮他的探索之路的,是他的德国祖先——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算法启发了楚泽,并成为楚泽第一台计算机Z-1的最大亮点,Z-1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
不过,Z-1从未投入正式运行,这台使用了上千块钢板的庞然大物,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台实验模型,而且由于是纯机械的设计,性能并不理想。不过楚泽并没有灰心,他将Z-1视为练手艺之作,几乎在Z-1完成的同时,他已经开始着手制造他的第二代计算机Z-2。然而,此时楚泽已用光了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为寻求资金支持,他找到了在柏林售卖计算器的商人潘珂(Pannke)。
潘老板听完了楚泽的介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伙子,不是我打击你,世界上最好的计算器都已经摆在我的商店里了。”
楚泽不依不饶,他努力地尝试着说明他的计算机与店里的计算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那你搬过来让我瞅一瞅吧。”潘老板有点不耐烦了。
“对于起,老板。计算机太大太沉,已成为客厅里的永久建筑了,无法搬动。”
潘老板知道,今天要是不走一趟,眼前这个倔强的年青人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了。
在楚泽家中,潘老板仔细的端详着楚泽口中的Z-1,他终于被楚泽的努力打动了。他对楚泽说:“小伙子,虽然我看不出这台机器有多优秀,但我凭着你的努力和坚持,相信你总有一天会成功的!”随后,潘老板豪爽地拿出了7000元,资助楚泽继续进行他的研究。
潘老板的这7000元可不是潘币,而是实打实的德国马克。有了钱的楚泽决定采用电话继电器代替Z-1的“钢板”装置,设计出他的第一台电磁式数字计算机Z-2。
1939年,二战爆发,楚泽被征调到部队服役,但他始终惦记着他的计算机。楚泽花了数个月的时间,终于成功地让上司相信让他继续研究计算机比送他上战场更有意义。楚泽得以回到家中,继续他的计算机研究,而Z-2也开始引起纳粹政府的兴趣,并以航空实验室的名义暗中对楚泽的研究进行资助。1941年,楚泽在家中完成了他的第三代计算机——Z-3。
Z-3是历史上第一台可编程机电式计算机,字长22bit,全部运算都采用浮点二进制,可执行八种指令,并能够通过穿孔电影胶片输入程序。程序控制思想虽然过去也有人提出过,但却是楚泽第一个将此思想付诸实践。二战期间,Z-3可称得上是德国最先进的数字计算机,航空实验室曾用它来进行机翼颤动分析。不过Z-3总共只生产了一台,并在盟军对柏林的一次轰炸中,连同楚泽的住宅,以及之前的Z-1、Z-2一道,全部被炸为灰烬。
(097)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