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令规定,凡是从事工商业的人士,必须把财产的1/10(注意,不是利润的1/10!)上缴中央政府;凡是乘坐马车的人,每一辆马车要出200文钱,运货的则要出400文;5丈以上的船每船出200文……
由于这种挣钱思路“有点损”,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桑弘羊当了财政部长之后,他提出了一个办法,执行率立即成倍增加。
什么办法?
很简单,两个字——“告密”。
对不如实呈报财产的人,鼓励大家告发,经调查属实者,除了被告发人的财产被全部没收、戍边一年外,告发的人可得到被没收财产一半的奖赏。
这下可好,大汉朝立即告密成风,全社会人人自危,再也无人愿意从事工商业了。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就此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日期:2012-05-17 18:01:30
总结下来,汉武帝挣钱的办法就是:凡是有钱可赚的事儿,都要中央政府来干!
除了前文所说的挣钱方法之外,汉武帝还大幅度增加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曾得到减免的“算赋”和“口赋”(按人头抽的税)。
根据儒家大牛董仲舒的说法,汉文帝时代所谓1/15的税率,加上汉武帝算赋、口赋及其他杂税的层层盘剥,老百姓1/2以上的收入都被政府搜刮去了!
不管怎样,反正汉武帝通过一系列“生财之道”,总算是把大汉朝的国库给塞得满满当当。
日期:2012-05-17 18:02:36
4.6功业的背后
国库充实了,开展击匈奴、拓疆土、通西域等革命事业自然就不在话下。
有了钱,汉武帝看起来的确挺牛,他不仅击匈奴,还攻南越、讨东越,征伐西南夷,甚至在那个时代就东边长途奔袭去攻打朝鲜,西边跑了一万多里去征讨大宛……
这不,“汉族”这个称呼,据说就是汉武帝的一番文治武功而创出响亮的名头。
然而,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汉武帝后面的这些挣钱办法,都是一些非常糟糕的馊主意——不仅是馊主意,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对后世有恶劣影响。
日期:2012-05-17 18:04:29
盐、铁、酒等国有垄断公司,开始的时候还能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正常保障市场供应,可时间一长,政府官僚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无休无止,朝廷的歪心就出来了——既然我垄断经营,价格猛涨就是了!
于是,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群众,许多地方穷得吃不起盐而身体浮肿;铁器呢,国营公司铁器粗制滥造、质次价高,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老百姓不得不老是购买……
人民生活就这样越来越困苦不堪。
更恶劣的影响是,经过汉武帝这么一使用,垄断“盐铁专营”以后成了历朝历代皇帝家的摇钱树,铁器专营一直延续到唐代,而盐的专营更是一直持续到清朝。
(注:唐代以后,冶铁工艺发生巨大变化,政府垄断起来有点困难,于是就只垄断食盐;盐的专营方面,到满清时期,巡盐御史是当时最肥缺的一个职位,给一个省长、部长干都不换!)
日期:2012-05-17 18:05:08
其实,由于控制着国家政权,政府要是想从老百姓那儿“挣钱”,方法都很简单。
一般来说,做这种事情的三部曲如下:
第一步,找出来普通百姓的必需品或者利润极为可观的物资(比方房子、盐、铁);
第二步,找出几个听起来“很正确”的借口(比方商人投机、平抑物价、国家安全、解决群众困难、与国际接轨等),把这种物资纳入政府管理;
第三步,提高价格,因为是必需品,然后民众不得不接受这种高得离谱的价格。
汉武帝的确是挣到钱了,有了钱的汉武帝也的确是变得很牛了。
然而,好大喜功、追求排场的“丰功伟业”,其实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仅以战争为例,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当政期间总共发动战争23次,动辄出兵几十万,远远超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到汉武帝晚年,那些曾经给汉武帝带来滚滚财源的“算缗”、“算赋”、“口赋”以及“盐铁专营”,却都开始呈现衰竭之势,没有了钱,整个汉帝国也几近陷于崩溃。
为什么呢?
日期:2012-05-17 18:07:03
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有一只每天都会下一个金蛋的鹅,可它的主人总想着一下子把它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于是就把这个鹅给杀了,固然取出来了一堆小金蛋,可惜的是,这个主人从此却再也不能每天收获一个金蛋了。
所谓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说的就是汉武帝的这种行为。
比方说,“算缗”虽然一下子让从事工商业的那些人财富都集中到国家这里来了,但再也没有人愿意从事工商业了,后来就再也不会有工商业税收收入了。
于是,一只下金蛋的鹅就这样被杀死了!
再说那个为汉武帝创下赫赫功业的“击匈奴、开疆土”的政策吧,那些游牧民族一般是打败了就跑,其实不一定伤了筋骨,可汉武帝动辄这么劳民伤财的威风一把,导致他在位期间大汉朝人口数量从5000万减少到了3500万(汉武帝登基之初,大汉朝有人口5000万左右,到汉武帝晚年,按照《汉书》的说法是“户口减半”,只有2500万左右;根据《中国人口通史》上现代史学家们估计,汉武帝晚年汉朝大概有人口3500万)。
人口剧烈下降,“算赋”和“口赋”大幅度减少,第二只下金蛋的鹅又被杀死了!
日期:2012-05-17 18:07:43
《汉书.贡禹传》中记载,“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而《汉书.食货志》中则提到“税赋既竭,不足以奉战士”。
看看,小孩子刚长到3岁就开始征收人头税,弄得老百姓生了孩子赶紧摔死,后来税收来源也枯竭了,收上来的钱还不够给士兵支付薪水……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到了如此地步,老百姓不造反才怪呢!
随着汉武帝最后一次远征匈奴失败,西汉帝国的经济和税收系统陷于崩溃边缘,压迫剥削民众的结果是导致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农民暴动。
可不嘛,再富裕的公司,也经不住CEO的拼命挥霍折腾啊!
日期:2012-05-17 18:08:15
不过,汉武帝毕竟不是蠢蛋,眼看势头不对,赶紧对全国发布诏书,对自己过去的好大喜功行为做出深刻自我检讨,诚恳承认错误,在朝廷上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并改变了对内对外策略,重用儒家人士,开始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大汉朝的主要目标。
临死之前,汉武帝还教导儿子要对匈奴采取和平路线,不掠夺、不称霸、不扩张,老老实实使用五铢钱,努力建设和谐世界。
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很听话,再次休养生息,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赋税,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强调共同发展,所以国家基本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随后的汉宣帝也很不错,“吏称其职,民安其业”,认认真真为大汉朝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招抚流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尤为难得的是,他还屡次减免农民的田租、算赋乃至盐价,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好皇帝、好措施当然就会产生好效果,由于连年丰收,粮食价格甚至下降到了西汉以来最低记录。
五铢钱货币的稳定,加上皇帝的勤勉,西汉公司难得地过了五六十年的好光景。
日期:2012-05-17 18:09:51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五六十年当中,五铢钱从未贬值,货币稳定,所以商品只要足够多,物价就会下跌,所以粮食才下跌至西汉的最低记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