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相揭秘》
第31节

作者: 高山水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24 09:39:31

  杨七郎的故事
  在现代评书《杨家将》中,七郎杨延嗣的戏份超过了四郎杨延朗,成为杨继业七子中戏份仅次于杨延昭的男二号。在他的故事中,尤其以杨七郎打擂最为脍炙人口,他在擂台上劈死潘仁美之子潘豹,为潘、杨两家结怨埋下了祸根。
  评书中说辽国进犯北宋,赵光义召开军事会议,讨论谁领兵去抗辽。但是由于呼家、杨家、高家和郑家“大家互相谦让,僵住啦”,导致潘仁美抢到了元帅的职位,他还保举自己的儿子潘豹做先锋官。但八王爷建议立擂台,让潘豹守擂一个月,如果守住才能封为先锋。潘仁美要求大臣的儿子不许上擂,皇帝同意。潘豹在守擂期间接连打死多个武林同道,就在立擂的最后一天,杨七郎喝醉酒,上擂台把潘豹劈死,惹下大祸。

  其实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杨七郎打擂很不合逻辑,肯定是杜撰的故事。首先,大敌当前,宋朝为选个先锋官就要立擂一个月,显然不符合兵贵神速的原则,恐怕先锋官还没选出来,辽军就到开封城下了。其次,潘美之所以受到赵光义的信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每次出征都会把家眷留在京城,以表示没有异心,所以决不会有他为儿子争当先锋的事情。最后,杨七郎即使是在擂台上打败潘豹,也是乘人之危,不算什么英雄好汉。因为潘豹已经立擂一个月,就算一天碰上一位高手,每位高手只打他一拳,三十天下来,他也会伤痕累累,战斗力大为下降,此时杨七郎上擂确实有点不公平竞争。至于潘豹在擂台上下狠手,伤害了许多武林同道,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如果不这样做,早就被高手打下来了。总之让潘豹立擂,既不合逻辑,也不公平,所以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早期《杨家将》的作品中并没有这个情节,但是经过评书艺术家们的不断艺术加工,这一情节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潘、杨两家结怨的原因这一难题。

  因为杨继业只有一个儿子战死沙场,其余的在杨继业平反后,都被授予了官职,所以杨七郎也不可能象评书中所讲的那那样闯重围向潘仁美求救,却被潘仁美乱箭射死。
  杨七郎的戏份之所以能超过杨四郎,除了杨四郎有污点外,可能还和七郎的原形杨嗣有很大的关系。前面讲过,杨嗣和杨延昭在河北抗辽前线并肩作战多年,因为作战勇敢,所以被合称为“二杨”。杨嗣和杨家将其实是同姓不同宗的两家人,他是瀛州人,他的哥哥杨信做到殿前都指挥使的高官,但在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就去世了。杨嗣在在宋朝初年被他哥哥推荐做官的(杨信在建隆二年升为刺史,所以很可能他是在这一年入仕的)。杨嗣从殿直做起,历经宋太祖、太宗两世,虽屡有升迁,但都是按部就班,升迁得很慢,只是做到了保州的知州。此时他在为官三十年后,终于到达宋、辽战场,而且有了立战功的记录。

  在宋真宗赵恒即位后,作为三朝元老的他才被提升为将军级,领奨州刺史(宋朝的刺史近似于现代的将军级)。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他率兵与契丹军队大战于廉良,斩首二千级,获战马辎重甚众,以功授于保州刺史的军衔。转年宋真宗想升他为保州团练使,当时杨延昭才是刺史,杨嗣说:我与杨延昭官职相同,突然位居其上不可,还是作原来的官职好。宋真宗很赞赏他的谦让品格,于是将他和杨延昭一同升为团练使。杨嗣与杨延昭在河北战场上,都以英勇善战闻名,因此得到了“二杨”的称号,此后他俩多次并肩作战,威震敌胆。

  但是杨嗣毕竟是武将出身,不善管理一州的政务,所以不久,他就因城墙毁坏后修缮不及时,失去了保州知州的身份,改为深州团练使、都廵检使兼保州钤辖。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他与杨延昭打了一个小败仗,差点受到严厉的处分,多亏高琼为他俩说好话,加上边境又是用人之际,所以才侥幸过关。转年他在宋朝廷“防秋”讨论会上献策,宋真宗命他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后阵钤辖,被调到后方工作。此后他又出任定州路副都部署和镇州路副都部署,因年事已高,一度赋闲在家。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他复出为天雄军副都部署,转年退休,又转年去世,卒年八十一岁,宋朝录用他的儿子承宪为侍禁。

  杨嗣二十多岁时就因为哥哥的原因进入仕途,但因为哥哥早亡,此后升迁的很慢,也没有什么战功。直到年过花甲才在宋、辽战场上崭露头角,并以勇猛著称,但没过几年,年过古稀的他就被调到后方,再没能驰骋疆场。他的一生可谓大器晚成,从他为官三十年后才有战功的记录,可见他一直没遇到伯乐,而宋朝也一直没给他展露才华的机会。
  很可能因为“二杨”这个称呼,在民间传说中人们在他的姓名中加了一个“延”字,将他说成杨七郎。现代评书中说在金沙滩大战后,潘仁美为陷害杨继业,所以派他和杨延昭一同镇守卢沟桥,这和杨嗣与杨延昭同在河北抗辽相合。但他比杨延昭大二十多岁,可以成为杨延昭的父辈了,但因为职位比杨延昭稍低,可能因此他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杨延昭的弟弟。虽然他们不是亲兄弟,但从他在《宋史》的传中看,他和杨延昭确实关系密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