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35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太监嘛,因为跟正常男人相比身上少了那么点东西,所以心理一般都比较阴暗(这也正是历史上很少有好太监的原因)。这种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军事自然更是一窍不通(童贯这样的人才除外,详见后文),偏偏又都想建功立业,往往瞎指挥,能打赢那才叫怪事!

  黄道元,就是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死太监。
  既然监军都发话了,那就走吧。五月五日晚,他们率领骑兵、步兵共一千四百多人,沿着屈野河向北而行。
  行军就好好走嘛,又是“不甲者半”(有一半的人没穿铠甲),又是“无复步伍”(队列不齐),这要是碰到了夏军……
  走到卧牛峰,西夏人已经发现了宋军,便举火为号,通知附近的夏军。武戡对郭恩说:“看来敌人已经知道我们来了。”黄道元听了,冷笑一声,说:“这恐怕是你们这些人故意想打击我军的士气吧!”不久他们又听到了西夏人互相传递信息的鼓声,可“(黄)道元犹不信”。
  人不该愚蠢到这种程度。
  走到山谷口,郭恩打算扎营休息,等到天明再登山。死太监黄道元又来发挥他监军的作用了,只见他脸色一变,吼道:“几年来我一直听说郭恩的大名,没想到今天居然如此懦弱胆怯,你与人家贾逵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日期:2011-01-10 22:03:48
  黄道元此话中提到的贾逵,并非三国时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的名臣贾逵,而是一位北宋将领。

  此事说来话长。宋皇祐四年(1052)四月,侬智高在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当时属北宋)起兵反宋,大肆攻城掠地,宋军连连告急,多位将领被杀,宋仁宗急的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整日唉声叹气,无可奈何。
  此时,刚当上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只有三个月的狄青,主动请缨,请求去平灭侬智高起义,为国分忧。
  没想到有人会主动出来背黑锅,宋仁宗大喜,当即拜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命其率兵前去平叛。
  那时候宋军连遭惨败,军心动摇,本该退军休整,安定军心,而宋将陈曙生怕狄青来了会抢走平叛的功劳,竟然擅自出击,结果大败而回,宋军死伤惨重。
  为了整肃军纪,稳定军心,狄青将陈曙处死,并严令,没有他的命令不准出兵。
  当时另一支宋军在外与侬智高军交战,主将孙节战死,宋军形势危急,而侬智高军一旦歼灭宋军,成功占据山顶的有利地形,那宋军就更危险了。可当时狄青不在营中,诸将谁也不敢擅自出战。
  贾逵就是在这个时候违命出击的。

  马克思教导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狄青的命令从大的角度来讲无疑是正确的,可此时情况不同,如果固执地坚守狄青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也只有那些二杆子才会这么蠢。
  贾逵就不是这样的二杆子,他及时率兵出击,击退了侬智高军,成功保住了具有战略地位的山头。
  不依据主帅的命令,只凭借战场形势做出决断,这样的人,才是会打仗的人。
  顺便说一句,后来狄青没有怪罪贾逵。
  狄青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贾逵这么做是对的。

  当然你如果要他褒奖贾逵那也比较困难,毕竟那道命令是他下的,反过头来再来褒奖违反命令的人,这就有点扯了。
  话说回来,奖不奖励的,人家贾逵也不在乎。
  废话到此结束,下面进入正题。
  黄道元说这种话,很明显是不怀好意,想以此来刺激郭恩。
  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听了这种话心里也会不痛快,更何况是郭恩这种武将?
  果然,听了黄道元的讥讽,郭恩也火了:“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不过死尔)!”
  之后宋军继续行军,天亮后,他们到达了忽里堆。
  日期:2011-01-11 20:34:00
  郭恩等人发现,一直有几十个西夏人在他们前边走,距他们只有几十米,他们加快速度,那些人也加快速度,他们放慢速度,那些人也放慢速度,反正怎么追也追不上。郭恩派人向这些人喊话,这些人也不搭理,不知道是在干嘛。

  突然,这些人停了下来,不走了。
  宋朝人还没想明白这些人为什么突然不走了呢,只见一只火把举起,漫山遍野的西夏军队朝他们杀了过来。
  原来那几十个人是来引诱宋军的。
  没藏讹庞的军队那么多,为什么不干脆利落地把宋军歼灭,非要搞的这么麻烦呢?
  因为忽里堆,是没藏讹庞为宋军精心挑选的坟墓。

  忽里堆的地形是很有特点的,简单来说,它的两边是高地,中间是深堑,而在这深堑之中,又有一道又高又长的山梁,从正面看,就像一个“山”字。
  郭恩反应很快,战斗一开始他就命令宋军占据了中间的高梁,然后死守梁口,以待援军。
  前面说了,忽里堆是没藏讹庞为宋军精心挑选的坟墓,宋军这么干,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当宋军正专心致志防守梁口的时候,西夏军队(应该是西夏步兵中的精锐部队“步跋子”)从四面八方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全部爬到了宋军所在的山梁上,把宋军围了起来。
  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宋军没想到西夏人会来这一招,顿时溃不成军。郭恩、黄道元、刘庆等宋将都被西夏军队俘虏,一千四百多宋军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是战死,而是被俘,宋军的大批辎重也全部成了夏军的战利品。
  混乱之中,武戡拼死杀出了重围,最终避免了被俘的命运。
  忽里堆之战是自定川寨之战后夏宋双方相隔15年打的第一场规模比较大的战争,此战没藏讹庞充分利用了地形之利,以逐步诱敌的战术将宋军引入了包围圈,然后聚而歼之,可以说是完胜。反观宋军,在黄道元这个白痴监军的带领下,战术失误频频发生,最终以惨败收场,令人叹息。
  下面说一下此战各个主要人物战后的命运吧。郭恩被俘后,宁死不降,最后自杀,实践了他的那句“不过死耳”。
  纵使战败,绝不投降。

  佩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