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27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种好事辽兴宗当然是上赶着答应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腰包鼓起来之后,辽兴宗便开始过充当说客了。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正月,辽兴宗派大臣耶律敌烈和王维吉到西夏,要求元昊停止发动对宋朝的战争,同宋讲和。
  有了这么大个台阶可下,李元昊就请辽国使者到宋朝东京,代其向宋朝说和。

  辽使到了东京,对宋仁宗说:“我大辽国曾经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允许他自置官属。李元昊即位后,每次都是以藩属国的身份来向我大辽进贡的。现在我大辽已经命令李元昊请罪讲和,如果宋朝能够像我大辽一样对待李元昊,他一定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的。”
  宋仁宗听了辽使的话,觉得议和有戏,就赶紧下令庞籍具体负责此事。他给庞籍的议和原则是:“如果李元昊能够称臣,那么即使他称帝也没有关系。如果他能改称单于或者可汗,那就再好不过了。”对于李元昊来说,这种议和原则相比于范仲淹之前提出的要好得多了,这也充分说明了宋仁宗的议和诚意。
  庞籍接受诏命后,首先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元昊刚刚在定川寨之战中大挫宋军,此时如果派人过去讲和,他肯定更会牛皮哄哄了,要价也就会更高,另外,宋朝作为天朝大国的面子,也不能不考虑。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之前被自己扣押的李文贵。放李文贵回去给李元昊传话,这样所要考虑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他迅速召来李文贵,先是严厉斥责了西夏对宋朝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然后分别讲了战争对宋朝和西夏的后果,说什么“我国家富有四海,虽偏师小衄,未至大损。汝一败,则社稷可忧也”。
  之后,庞籍才转到正题说:“你回去告诉你的主子,如果他能悔过从善,称臣纳款,以拯救彼此的人民,朝廷必定会比以前更优待他的。”

  听了这话,李文贵说:“这也是我国人民日夜期盼的,您能替我们向朝廷求情,之后彼此休兵,那我们怎能不感激您呢?”
  庞籍告诉李文贵,只有有了正式的表章,他才能上报朝廷。
  日期:2010-12-18 19:39:17
  李文贵回到夏国后,向李元昊报告了庞籍跟自己的谈话。李元昊早有讲和之意,只是不想先向宋朝开口,现在宋朝主动开口,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宋朝既然放了李文贵,他李元昊自然也要表示一下。他从地窖里放出了王嵩,对他好生安抚了一下,然后派李文贵带着以野利旺荣的名义写的信,和王嵩一起到延州,与庞籍议和。

  之前庞籍说了要有正式表章才能继续议和,可李元昊为什么仍然没有写表章呢?他不是也很想议和吗?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李元昊有自己的想法。
  表章是是什么东西?那是臣子写给皇帝的。李元昊之前发动那么多战争,就是为了迫使宋朝承认自己的皇帝身份,现在他要是随随便便就向宋朝上书了,那他以前的种种努力不就全都白费了吗?所以,在上书之前,他还要先试探一下(在同一个问题上,李元昊比他刚称帝的时候聪明多了)。
  正因为如此,李元昊没有派出正式使臣(李文贵不能算),也没有写表章,只是写了一封信。而且在这封信里,他仍然称帝号,还说了一句“如日之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口气那是相当的大。
  庞籍看到李文贵带来的信后,考虑到此信言语不逊,不敢随便回信,就先请示了一下宋仁宗。

  现在的宋仁宗一听到打仗的事情就头疼,他就想尽快跟李元昊签了和平协议,然后好好过几天安稳日子。他命令庞籍赶紧给李元昊写信招抚他,不得有误。
  庞籍接到命令后,在对野利旺荣的称呼上犯难了。原来野利旺荣在西夏官居太尉,封号“宁令”(“宁令”是党项语,汉语“大王”之意),庞籍认为,太尉乃是皇帝才能封赐的官位,野利旺荣是“叛逆”李元昊那边的人,如果称他为太尉,那岂不是间接地承认了李元昊帝位的合法性?如此一来,怎么向朝中大臣交代?
  后来庞籍想了一个他自认为很完美的办法。来信里自称宁令或谟宁令(“谟宁令”,汉语“天大王”之意),这些都是西夏官名,干脆就用这种称号算了,反正本国人也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不会造成很恶劣的政治影响。
  宋仁宗一想,这个办法好,两全其美,立即同意了。
  对于这种纯属自欺欺人的行为,我无话可说。

  庞籍在回信里再次强调,一定要有正式的使者带着表文前来,才能上报朝廷,而且必须取消皇帝称号。李元昊知道议和有望,就于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四月正式派六宅使、伊州刺史贺从勖和李文贵带着他给宋仁宗写的信,前往宋朝。
  贺从勖等人来到延州,对庞籍等宋朝官员说:“契丹使者到本国,向本国转告南朝(宋)侍郎梁适到契丹所说的话‘南北两朝已经和好,只有西界还不安宁,你们辽国与西界有联姻,所以请你们谕令他们早早议和’,所以本国派我来上书。本国有自己的国号,所以不能上表。”
  日期:2010-12-19 19:09:02
  贺从勖这一番话说得可谓是有理有据有节。首先,是你们派人到辽国,请辽国出面让我们议和的,不是我们主动议和的;其次,称自己是西界,把自己提升到与南朝、北朝(辽)相提并论的高度;第三,我们有自己的国号,所以不能上表,只能上书。
  这几句话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分量却很重,充分展示了贺从勖作为一个外交家的风采。
  庞籍听明白了,贺从勖绕了半天,其实就一个内容,即西夏不能向宋称臣。他心想,使者都是这态度,天知道这封信里还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呢,所以不能盲目转呈朝廷,得自己先看看。他命保安军判官邵良佐打开来信,只见信的开头是这么写的,“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
  我先向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男”在这里是“子”的意思,即李元昊认宋仁宗为父;“邦泥定国”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是西夏语“白高国”的意思;“兀卒”也是西夏语,是青天子的意思;“曩霄”是李元昊给自己新改的名字,如果我们联想到他之前给自己改的姓,那么李元昊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就是“嵬名曩霄”。

  之前宋仁宗交代庞籍的讲和底线是李元昊称臣,只要李元昊能称臣,其他的问题都好解决。可是现在李元昊只称男而不称臣,庞籍表示,名分不正,他不敢向朝廷呈报。
  这下贺从勖着急了,如果因为这个问题把议和的事情搞砸了,他回去就没法向李元昊交代了。他缓和了一下口气,说:“子事父和臣事君是一样的,请允许我到开封面见天子,如果天子不同意,我们再回去商量。”
  这么一说,就打消了庞籍的疑虑,他在给宋仁宗上报的时候,替李元昊说了一些好话,说李元昊这次来信虽然没有称臣,但是派来的使臣言辞恭顺,可以让他入京觐见,然后朝廷再派使臣到西夏劝说,那么李元昊肯定会称臣的。
  宋仁宗同意了,他还下诏,夏使来京,沿途所过州县务必要用隆重的礼仪接待,各州通判要亲自到驿馆慰问。
  接到命令后,庞籍就命邵良佐陪同贺从勖等人一同进京。
  到了汴京,京城迎接的人找贺从勖要来了那封书信,然后把他们安排在驿馆休息,就没下文了。说好了皇帝要接见的,怎么又不见了呢?
  原来资政殿学士富弼(就是与范仲淹一起搞庆历新政的那位)认为,李元昊尚未称臣,皇帝现在接见贺从勖,名不正言不顺,只有李元昊称臣,皇帝才能接见。最终决定,由枢密院出面召见贺从勖,提出宋朝的议和意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