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7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这么边打边走,边走边打,三天之内,他们与西夏兵打了四十二仗,生擒米幕军主吃啰等人,李继迁都撑不住了,率众撤退。这一路,算是比较有收获。

  接着我们来看王超这路,这一路出征的具体情况,是有问题的,我们先来看一段史料。
  “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王)超帅兵六万出绥、夏,(王)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
  这段史料出自《宋史•王德用传》,讲的是五路出兵时王超这一路前一阶段的情况,这是一段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史料,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从这段史料的语气上来看,似乎王德用打的是胜仗,可王德用率领至少一万的宋军与李继迁军战斗,干掉了对方十三个人,这也能叫胜仗?有的文章里说这斩首十三级是指王德用的个人战绩,这就更是胡说八道了,人家前一句说的很清楚,“将万人战铁门关”,主语是王德用率领的一万宋军,不是他一个人,再说了,后面还有一句“俘掠畜产以数万计”呢,如果说是王德用一个人砍死对方十三个人,那这句怎么解释?难道说王德用一个人俘获了李继迁数万牲畜?

  还有,王德用率领一万宋军砍死对方十三个人,就俘获了数万牲畜,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难道李继迁军损失了十三个人就撑不住了,扔下数万牲畜跑了?
  我猜事情应该是这样的,王德用率领一万宋军,在路上碰到了党项巡逻队,在干掉了对方的巡逻队之后,王德用纵兵掠夺,抢了党项人几万牲畜,然后就回师了(因为当时李继迁的主力正在乌白池与范廷召作战,王德用遇到的绝不可能是李继迁的主力)。
  日期:2010-10-25 21:07:59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王超后来又率兵到达乌白池,与范廷召会合。当时夏兵兵势甚锐,王超久经沙场,居然有点怂了,不敢进攻。还是他儿子王德用比较猛,向他老爹请求了五千精兵,一连转战三天,总算迫使夏兵稍稍退却。
  王德用心知,如果当时收兵,部队肯定会乱了套,到时候如果被李继迁抓住了机会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下令:“乱行者斩!”全军遂不敢乱动。王超作为一军主将,居然都被儿子的气势所震慑,乖乖听令。

  李继迁率众悄悄尾随王超的部队,准备一旦王超的部队乱了,就立即偷袭,结果由于王德用有先见之名明,早做了准备,他偷袭的计划也就破产了。
  王超在此战中表现不怎么样,倒是他的儿子王德用,小小年纪,已经在此战中显现出名将之才了。
  这次宋廷五路出兵,三路皆毫无建树,只有范廷召与王超两路遇到了李继迁的部队,有一定的战功,总体来说,赵光义五路伐夏,失败了,李继迁虽然受了损失,但是没有伤到根本,他的力量依然很强大,对宋朝的威胁也依然很大。
  五路出兵,仅此而已。
  和李继迁斗智斗勇了这么多年,不但没把李继迁镇压下去,人家还越打越强了,赵光义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五路出兵无果后,宋太宗一次问曹彬:“还有没有人能担此重任了?”
  宋太宗问此话,估计也是不抱啥希望:自己手里就那可怜的几把刷子,数都数得过来,哪还有能镇得住李继迁的人才?

  曹彬举贤倒也不避亲,直接就说:“我的小儿子曹玮可以担任。”宋太宗一听,当即召见了曹玮,然后命他兼任渭州知州。
  曹玮当时才十九岁,十九岁当知州,不亚于现在十九岁当市长,曹玮之才,可见一斑。
  当时渭州有人报告曹玮说有戍卒叛入夏国,曹玮当时正与客人下棋,听了报告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派他去的。”
  这一句话虽然不长,分量却很重。夏人听说后,立即就把反叛过来的那人杀了,并把头颅扔在了边境上。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用在曹彬父子身上,倒还很贴切。
  宋至道三年(997)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赵光义崩,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赵光义之死,标志着北宋初期对外强势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北宋对外,基本上采取守势了。
  这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悲哀。

  十月份,李继迁入侵灵州。
  之前灵州屯戍军校郑美违主将之令,心里十分害怕,担心上面怪罪下来,自己承担不起。
  害怕就害怕呗,人之常情,谁要不怕那才不正常呢。可这郑美人太耿直,这一害怕,竟然叛投李继迁了。
  看来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是不能成事呀!
  日期:2010-10-26 20:53:10
  郑美叛变以后,必然要给李继迁提供灵州城的军事情报,还说灵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啃,其实是可以拿下的。
  李继迁一听大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他授郑美为指挥使,令他为前导,率兵于十月急攻灵州。
  可能李继迁高兴得实在太早,他率部与灵州都部署杨琼战于合河镇以北,结果大败,损失人畜无数。
  按理说败就败了呗,,战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打了败仗也没啥丢人的。可李继迁不甘心,又派五百骑到灵州城下抢东西,结果,又败,还被人家追着跑,一直跑了三十里,才算摆脱了宋军,捡回了一条命。
  李继迁仗打不嬴,便又使出了自己百试不爽的杀手锏――投降(或者说归附)。

  其实这次李继迁选择的投降机会是比较好的,宋真宗新君即位,一改之前他老爹赵光义时代的对外政策,稳定第一,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于是宋太宗同意了李继迁的投降请求,授他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
  李继迁对官职这些虚的东西一向不怎么在意,他在意的是利益,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一次,宋廷没有让他失望,他得到了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地方数千里(这只是书面上的说法,当时的绥州和宥州尚在宋朝手中,宋真宗虽然想议和,但是主动给地这么大方的事情他还是不会做的。六年后,李继迁攻下灵州,宋朝与其议和,才将绥州和宥州割给他,李继迁才算真正“光复”了定难军的全部土地),另外,宋真宗也放归了之前来进贡被扣押的张浦。

  李继迁是一个很有雄心的人(或者说很有野心),他不会因为宋朝同意了他的投降请求,给了他土地而感激宋朝。在他看来,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而且费了很大力气才得到的,他不必感谢任何人,如果非要让他感谢谁,他也许会感谢自己,以及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
  所以,投降了宋朝以后,他依然我行我素,四处烧杀抢掠,一点收敛的意思也没有。
  宋咸平二年(999)六月,李继迁率领一万多骑兵掠夺河西,与宋朝虎翼指挥使李璠相遇。
  冤家路窄,李璠见了李继迁的部队,根本不在意自己兵力太少(在意也没用,跑又跑不掉),二话不说,冲入敌军就开始乱砍乱杀,其部下被主将的这种行为所感染,皆奋力死战。
  李璠实在不是一般的猛,他一马当先,冲入敌军,亲手杀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好几枪,仍然力战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李璠所乘之马中了箭。他自己可以受伤不下火线,可马不行呀,李璠就这么挂了。
  李璠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他只是千千万万宋朝基层军官中的一个普通人,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使命,坚守了自己的职责。
  像李璠这样的人,以前我们遇到过,以后我们还会遇到,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我敬佩这样的人。
  日期:2010-10-27 20:59:58
  八月份,李继迁又侵犯麟州。
  麟州和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是宋夏交界之处,这种地方一般都居住着大量的党项人和汉人,这也就要求宋朝政府要尽量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关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