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4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田仁朗去了京城就赶紧给皇帝解释不出兵以及请求增兵的原因,本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可他又说了一句:“昨臣已定擒继迁策,会诏代臣,其谋不果。”
  这句活的意思是说,我本来已经考虑好了擒拿李继迁的计策,结果恰好您派人来代替我,这个计划就没有成功。这就太让皇帝下不来台了,赵光义当时一听就急了:“田仁朗消极怠工,不问军事,这难道不是错误吗?”一气之下,就把田仁朗流放到商州去了。
  连皇帝都敢埋怨,田仁朗你活腻歪了吧!
  田仁朗是指望不上了,但是李继迁还是得打,宋太宗只好又派李继隆、王侁等人率兵讨伐李继迁。
  这一仗的战绩大出赵光义之所料。首先是王侁等人,一路连杀带降,斩首就超过八千,俘虏四千多,还杀了李继迁委任的代州刺史折罗遇等五十多个首领,收获的牛马铠甲更是不计其数,打得李继迁和折遇乜等人落荒而逃。不久宋军又击破党项部族十四,迫使四族投降。至此麟、夏、银三州又叛李继迁而归宋,归宋的党项人达到二十五族,一万六千多户。

  在此顺便说点题外话,王侁这个人虽然打仗比较猛,但是人品是很有问题的,田仁朗事件就是他搞的鬼,当初他和田仁朗等人一起出兵,为了独掌兵权,他上书向宋太宗进谗,说田仁朗只拿钱不干活,消极怠工,这最终导致了田仁朗的悲惨结局。
  第二年,宋太宗第三次伐辽,命潘美、田重进、曹彬等人分兵北伐,王侁又出来捣乱,他当时在潘美和杨业军中任监军,用激将法逼杨业进军,杨业无奈之下只好出军。临行前,杨业和潘美、王侁等人约好,要他们带兵接应。后来潘美如约前来,但是杨业还未到,王侁认为杨业打了胜仗,用不着接应了,就催潘美撤军。潘美经不住王侁反复劝说,下令撤军,杨业转战至约定的地方,哪里有接应宋军的影子?最后杨业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因为此事,潘美被宋太宗大骂一顿,连降三级。
  千百年来,潘美一直被认为是杨业牺牲的罪魁祸首,在评书里更是被骂得一无是处。潘美固然有责任,但责任并不大,王侁才是最该被批判的。
  还好,宋太宗没有放过王侁这个小人,将其流放金州,总算是稍稍主持了一下正义。
  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这就是我对王侁的评价。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能,但不能没有品德,如果有才而无德,肯定会祸国殃民,王侁就是这样一个有才无德的小人。
  打了胜仗,宋太宗自然很高兴,当然了,李继迁自然也很愤怒。

  高兴的人要庆祝,愤怒的人要报仇。
  在李继迁的脑袋里可没有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类的信条,对于报仇这种事情他一向不喜欢拖拖拉拉。刚吃了败仗没多久,李继迁就与宋军大战两次,一次进攻夏州,一次与宋都巡检使石保兴战于黑水河。
  可惜,这两次与宋军的作战,都以失败告终。
  宋雍熙三年(986)二月,李继迁派张浦到辽国请求降附(严格意义上讲,此时的辽国国号应该是“契丹”,不过鉴于辽国一朝历史中曾多次在“辽”和“契丹”两个国号中改来改去,为了让大家看起来方便,在本书中,我一律将其称为辽国,特此声明)。
  其实李继迁是不想向辽国低头的,他之前一直比较自信,想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恢复祖宗的基业,以成大事,更重要的是,李氏一族自从唐末拓跋思恭被赐国姓以后,就从来没有降附过除中原政权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他李继迁丢不起这个人啊。
  不过现在不行了,自己和宋朝打了这么多年仗,打来打去不仅败多胜少,一无所获,还搞得人心不稳,领袖权威丧失得差不多了,现在再坚持所谓的“祖宗规矩”、“家族气节”就有点蠢了,还是务实一点,给人家低下头,获得点实惠比较靠谱。

  日期:2010-10-18 21:47:04
  可是张浦到了辽国,辽圣宗耶律隆绪却有点犹豫,还是辽国的西南招讨使韩德威向耶律隆绪陈述了一下夏州地区对宋朝的重要性以及招纳李继迁对本朝的益处后,辽圣宗这才同意了李继迁降附请求。辽国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并授李继冲为定难军节度使副使。
  有了辽国这么一个大外援,李继迁暂时没了后顾之忧,他抖擞精神,积极准备再次进攻银州。
  十二月,李继迁又派人到辽国请婚。
  这是李继迁联辽反宋战略中的一环,如果能当上辽国的女婿,那将大大提升他在党项族中的威望,这样以后统治党项族就会更容易,同时也极大地有利于他的反宋事业。
  当时辽国大将耶律盼与宋朝军队战于泰州,而且打了败仗,辽圣宗想要让李继迁出兵来牵制宋朝兵力,所以李继迁的使者到了辽国以后,辽圣宗没有含糊,自己家的女儿自然是舍不得的,但是别人家的女儿嘛,就不好说了。他把宗室耶律襄的女儿封为义成公主,许给了李继迁。
  当了辽国的女婿,李继迁自然也是信心大增。宋雍熙四年(987)二月,李继迁率众进攻夏州,大败夏州知州安守中三万军队。

  宋太宗屡次对李继迁用兵失利,招抚又没作用,实在是没办法了,向臣下询问解决办法。宰相赵普想了个“以夷制夷”的办法,就是让李继捧当定难军节度使,回去镇守夏州。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馊的不能再馊的馊主意。
  李继捧当初献地入朝本来属于迫不得已,入朝以后,李继捧慢慢发现,赵光义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赏赐颇丰,实际上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他的警惕,这让他觉得很不自在。
  赵光义对他既然是这样的态度,那他对赵光义也就没必要那么忠诚了。所以李继捧一回到夏州,就开始不停地忽悠皇帝。他上奏说李继迁已经悔过归诚了,请求朝廷赐李继迁以官职,加以笼络。赵光义信以为真,就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结果人家李继迁理都没理,宋朝使者吃了个闭门羹,扫兴而回。
  按说事情成这样了,李继捧怎么说也该收敛一下,没想到李继捧毫无心理负担,誓要将忽悠进行到底。他一会说降服了党项部族,一会说夏州马生二驹,乃是祥兆,一会又说击破李继迁,李继迁中箭而逃,总之是极尽忽悠之能事。这些事情要么是小事夸大,要么就是纯属虚构,反正赵光义远在京师,不忽悠他忽悠谁?
  赵光义的脑袋估计是进了浆糊,他听了这些好消息,高兴得不得了,不断给李继捧封官,最后都封到宰相了(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日期:2010-10-19 21:01:17

  宋淳化元年(990)十月,李继迁进攻夏州。
  估计是把李继捧看作是曹光实一类的人了,这次进攻夏州,李继迁又用了他的王牌——诈降。他派破丑重遇贵等人到夏州城内诈降,破丑重遇贵等人告诉李继捧,上次李继迁身上中了箭,伤势比较重,不能统帅部队,现在已经不可能对宋朝造成威胁了。
  李继捧估计还不知道曹光实是怎么死的,他居然相信了破丑重遇贵等人的话,放松了戒备。
  听说城里已经搞定了,李继迁集结兵马,猛攻夏州城。李继捧率兵出城拒敌,破丑重遇贵等人又在城中里应外合,于是宋军大败。
  这个计策比较老套,有点像特洛伊木马计,可惜李继迁没那么好运气,他虽然打败了宋军,但夏州还是没攻下来。
  李继捧打了败仗,手下又没多少兵了,于是赶紧上表请求援兵。赵光义派商州团练使翟守素率兵支援。

  李继迁听说李继捧的援兵到了,自己这边人心又不稳,便通过李继捧,假意上表请求归顺,争取时间。
  宋太宗又一次相信了李继迁的归顺(之前被李继捧忽悠的),他授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还赐他一个国姓名字:赵保吉,其党羽也一一授以官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