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世界500强幕后策划人真实讲述奥迪TCL王老吉内幕,你也能成为策划高手》
第36节作者:
墨子鸣 日期:2010-09-10 16:54:23
45、沧海一粟,心比天高!
事情如此顺利,萧总心情大好。他私下对墨子鸣说:“这个何总,真是来去一阵风,我还以为还要好几个来回才能搞定他呢!没想到啊,没想到啊,看来杜总和他的关系挺好的!还有啊,子鸣,你刚才回答他那番话很有脑,不错啊!”
但是墨子鸣脸上并无喜色,他“嗯”了一声算是回应,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着他们来到天大这两天来看到、遇到的一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涩涩的滋味。
为什么他的临场回答那么条理清晰、那么得体呢?因为他昨晚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关于服务团队的名单和服务质量。
如果说公司介绍是看上去很美、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么服务团队的介绍,又何尝不是呢?广告人至叻就是夸张吹嘘。就算不论这其中的水分,名单是一回事,真正工作又是另一回事,资深的总监走走过场,实际上做方案的也许是个新招的菜鸟,当着客户的面告诉他我们很重视您、专人服务,事实上此专人同时负责几个客户。服务本地客户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异地客户了。
然而,广告公司和广告人也有自身的苦衷。
广告人工作能力可不像医生、会计之类有一纸证明,所以大众有个印象,广告行业入行门槛低,确实,正因为门槛低,许多像墨子鸣这样在应试教育体系中挣扎在及格线的高能低分者,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广告工作实战性强,多少只会读死书的人被淘汰出局,因此以资历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这是行业的共识,以个人的资历来粉饰团队的门面,也是惯例。而带有吹嘘性质,则是从大流,因为这已经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就像常见的房地产广告:“地铁上盖,出行方便”是真的,别在意楼盘和地铁口隔了一座庞大的立交桥;“距离广州二十分钟车程,共享大广州资源”是真的,不过刚到边界,进市中心还有一个钟;“二十分钟车程直达天河,繁华近在咫尺”从地图上量也是真的,如果整个路上就你一辆车,而且还不用等红灯……其实大家都已经习惯解读了,遇到别人的吹嘘,懂得自己挤挤水分,轮到自己吹嘘,也不觉得惭愧。
至于真正服务的人员与名单货不对板,可说是广告公司的无赖,也可说是广告公司的无奈。广告是服务型行业,不是生产型,赢得了客户再扩充人马,一个人当成n个用,这都是节约人力资源的要求,越缺乏规模的广告公司,越不可能承担得起高质素的团队,但是就算规模再大的公司,兵强马壮的背后,又避免不了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皆因广告公司不像企业有专业的管理者与切实运行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面貌,但是广告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远远及不上众多企业,管理弱是其最明显的短板。甚至可以说,时代发展太快,而广告业进步太慢,已然积贫积弱、病的不轻,至少,在墨子鸣看来,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治愈的。
可身为广告业其中的一份子,埋怨、离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也曾经想过,去甲方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前途,也确实目睹有些朋友从乙方跳到了甲方,但是哪个表面光鲜的行业没有它的隐疾呢?比来比去,他还是觉得广告公司的人事斗争没那么激烈,尚能容得下他那耿直的性格;而且部门之间的拉扯也不及企业那么复杂,他可以少为工作以外的事操心;身在乙方,虽然不如甲方直接面向市场,但是像他这样责任心重的人,少担点直接责任也对身体好啊!
他并不迷信,但他相信,冥冥中一个人会有他的命运轨迹,而广告策划,未必是最符合他梦想的职业,却是可切合他理想的职业,比较,梦想只是用来想的,而理想是用来实现的。想通了这些,他心上的沉重感,就减轻了许多,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只要自己用心服务,就对得起一个广告人应有的职业道德了。所以,面对何总的刁钻问题,他侃侃而谈,说的都是真心话,赢得了何总的好感。
不过,萧总要是把拿下天大仅仅归功于他墨子鸣的这番应对还有杜总的面子,那就太小看何总了,其实,何总如此爽快地决定合作,在墨子鸣看来,最大的原因不在天联身上,而是天大自己。
在中国,“企业外脑”、“品牌管家”这些舶来的概念不过是表面文章,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企业对品牌策划的重视远远不及对生产和销售的重视,而某些企业出于尝鲜或者病急乱投医
的目的找到广告公司,往往是带着三分怀疑、七分急躁,再加上广告公司自身又确实有弊病,如果合作过程顺利倒也罢,当出现不好的结果时,某些企业就变成了三分后悔、七分愤怒,或者从此否定品牌策划这个洋玩意,或者换一家广告服务商,总之,虽以“合作”为名,甲方在乙方面前永远是强势的。何总同意和天联签约,不过是正好要换服务商,卖老友一个人情,和墨子鸣他们的见面,也不过是看看对不对眼,合约签了以后,不满意仍然可以换一家,就像这次“嗖”地一下把北京环球踢走一样,所以他没什么好犹豫的。
墨子鸣很讨厌这种处在弱势地位的感觉,就好像背着“东亚病夫”的名号一样有伤尊严,他真希望,自己可以为广告业的振兴做点什么,正如他常常使用的一句QQ签名:“沧海一粟,心比天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