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谱:真实却充满神话色彩的战争史》
第29节

作者: 秋霜径
收藏本书TXT下载
  1371年秋,李文忠前往成都等地协助傅友德平定四川,但没有捞到什么大仗打。然而和平的日子没有维持得太久,继承元顺帝之位的爱猷识里达腊游牧于和林地区,对明朝购成了新的威胁。1372年春,明朝出动十五万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大举出塞,企图彻底粉碎爱猷识里达腊在和林重新组织的北元小朝廷。其中,李文忠以征虏左副将军的身份率领五万东路军由居庸关而趋向克鲁伦河,与徐达向和林前进的中路军互相呼应。

  元军集中主力阻击徐达的中路军,因此李文忠的东路军出塞之后一路没有遇到什么强劲的对手,活动于口温、哈刺莽等地的蒙古游牧骑兵纷纷不战而退。
  李文忠看见自己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果,便引用了“兵贵神速”的古训,认为“从千里之外的地方远距离奔袭敌人,辎重过多会拖慢行军速度”,因而决定留下部将韩政于克鲁伦河看守辎重,而自己统领大军继续前进。军中每人只许携带二十日粮食,这样一来自然加快了行军速度。当将士们疾驰到土剌河时,终于如愿以偿地碰到了北元大部队。

  日期:2012-05-11 09:31:51
  北元军队由号称“蛮子”的太师哈剌章带领渡过河来,骑兵队伍成行成列,布阵以待。
  两军交锋,元军稍一接触马上退却。穷追不舍的明军进至阿鲁浑河时与越来越多的敌人陷入苦战。李文忠的战马中被敌箭射中,只得下马手持短兵器搏斗。指挥李荣见势危急,以自己所乘的马匹给李文忠乘坐。李文忠得马之后如虎添翼,与手下一起猛冲猛打,大破敌军,虏获数以万计。
  明军乘胜一路深入敌境,来到称海地区,再次遇到大量集结起来的敌军。李文忠自忖敌众我寡,遂转攻为守,集中兵力据险设防,杀牛宰羊慰劳作战的官兵,并故意放纵缴获的马匹等畜牲于野外,以示军粮充足。元军眼看一时难以打下明军营地,又怀疑对方有埋伏,便稍为退却。李文忠抓紧稍纵即逝之机赶快退兵,但照着原路撤回时却迷了路,只好向东而行,当回到和林附近桑哥儿麻这个地方时,据史册记载,地面之上突然发生了神迹。

  日期:2012-05-11 12:35:53
  所谓神迹,就是根据儒教“天人感人”理论而出现“地涌甘泉”的吉兆。那时全军缺水,将士们口渴难禁。李文忠以主将的身份向天祈祷,奇迹果然出现了,他的坐骑不停地以脚刨地,地面上立即涌出源源不断的甘泉,这个神迹及时满足了三军的需要。李文忠连忙宰杀畜牲以祭天,以报天助之恩。
  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怎么样,明军及时找到水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因此而顺利撤回塞内。
  总之,儒家学者们深深相信只要君臣合力、广施仁政,人间会相应出现各种吉祥的征兆,他们后来把这一例证郑重其事地记下了《明实录》之中。类似的例子在1388的捕鱼儿海之战再次发生,明军将士对这类被宣传为神迹的事情恐怕已经见惯不怪了。
  日期:2012-05-11 14:41:34
  此役,明朝未能摧毁爱猷识里达腊的北元小朝廷,要等于十六年后才由蓝玉在捕鱼儿海再次完成这一目标。在三路明军中,中路军因被王保保阻击而失利。西路军在甘肃获胜,但战果有限。李文忠的东路军歼敌甚众,但自己也遭到了比较重的损失,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等将领战死,因而不能说是打了胜仗,但也没有惨败,《明史》评论这次元明之战时说的是“两军胜负相当”。全军班师回朝后,诸将都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

  顶替常遇春位置的李文忠未能保持常胜纪录,但总算保持了不败的纪录,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然而,必须强调一个事实就是李文忠的部属从居庸关出塞,深入草原腹地,从东蒙古一直打到阿尔泰山的称海地区,仅就行军的路程而言,东西横跨数千里,这个纪录在整个明代都没有人能够打破。
  明军三路出征蒙古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防御为主。而李文忠其后虽然仍有出塞歼敌的机会,但再也没有指挥过大规模的战事。一代名将毕生效力于疆场,却不幸于1383年得病,次年三月死亡。年仅四十六岁。痛失爱将,悲恸不已的朱元璋迁怒于参与救治的诸位医生,将这些人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很多人对朱元璋的做法不以为然,以致多年以后马皇后临终前拒绝服药,以免连累太医。

  李文忠死后,朝廷追封其为岐阳王,谥号“武靖”,被奉祀于功臣庙与太庙,位置仅次于徐达与常遇春,居于第三。
  日期:2012-05-12 00:45:36
  明初,军队之中还有另外一位好像李文忠那样年少得志的将领,这人叫邓愈,《明史》称“军中咸服其勇”,他是踏着敌人尸体一步步升迁的勇将。
  生于乱世,长于烽火岁月的邓愈虽然祖宗三代没有做过官,但他的父亲邓顺兴却有鸿鹄之志,乘元末天下大乱之机纠集了故乡安徽虹县的一伙乡民起义,并占据了临濠,可惜在与元军作战时不幸战死,部属改由邓愈的大哥邓友隆带领。不久,邓友隆病死,众人便推举邓愈为首。邓愈虽然年仅十六岁,但因自幼长得魁梧雄伟,而且勇力过人,已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战时必身先士卒,在军中树立了勇敢无畏的形象,无不受到将士们的敬佩。

  日期:2012-05-12 00:49:25
  朱元璋在渡江之前驻军于滁阳,像磁石般吸引周围的散兵游勇。邓愈带队自盱眙前来投靠,被授管军总管之职,从此便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他随军渡过长江,参加了攻克采石与太平的战事。
  其后,元军大举反攻,元将蛮子海牙以水师切断长江交通,并与陈野先的部队会合,以数万之众逼于太平城下。朱元璋亲自督师迎战。邓愈奉命与徐达一起出奇兵绕道从背后杀入敌阵,一举获胜,生擒了陈野先。紧接着,他又在打攻溧阳、溧水、集庆、镇江之战中皆立下功勋,为全军在江南站稳脚跟做出了贡献。
  日期:2012-05-12 09:02:11
  邓愈所部在随后的日子里转战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先后与李文忠、胡大海等战将合作破敌,在军中的职务也步步高升,他始终保持着勇敢的特点,特别善于在逆境之下打硬仗。其间打得比较大的仗是在1357年,对手是忠于元朝的苗帅杨完者。
  杨完者在邓愈与胡大海守卫徽州时以十万之师进犯。那时,徽州是新附城市,不但城墙残破,守军兵器也不足,毫无疑问,保卫此地等于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

  日期:2012-05-12 09:02:53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掷于后而魂不惊”,越是在危急关头,越能突显出邓愈的勇敢本色,他明白坐困孤城是死路一条,要想生存就必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来,因而立即订立明确的赏罚条例,激励将士以少胜多,奋勇杀敌。
  杨完者本来以为徽州垂手可得,想不到初来乍到便被分别从不同的城门出击的邓愈与胡大海两人一鼓作气地打了个懵头转向,手下将领胡辛等一百五十八人被俘。初战失利的苗军没有信心打下去,全线溃退。
  在不久发生的建德之战中,邓愈又一次痛击了杨完者,生擒敌将李副枢,招降苗兵三万。杨完者在江南作战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后来被张士诚收拾掉了。
  日期:2012-05-12 14:25:43
  邓愈除了与元军作战之外,还多次与张士诚、陈友谅的军队较量。最出名的仗是在南昌打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