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谱:真实却充满神话色彩的战争史》
第22节

作者: 秋霜径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保保号称“奇男子”,他的蒙古名字叫做扩廓帖木儿,本来是元末义军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后来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异军突起的察罕帖木儿,后来在山东不慎被叛军刺杀,致使元朝失去国之栋梁。而王保保统率舅父遗留的部队,实际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一生多次拒绝朱元璋的招降,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亦敢于与明军反复较量,即使屡败屡战,也绝不气馁,因而赢得到对手的尊重,“奇男子”这个外号就是朱元璋给起的。《明史·扩廓帖木儿传》记载朱元璋在一次与诸将聚会时故意问到:“天下谁是奇男子?”诸将领不约而同地回答:“常遇春所部不过万人,却横行无敌,真是奇男子。”朱元璋笑道:“常遇春虽是人杰,但却臣服于我,我却不能令王保保臣服,王保保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奇男子啊。”

  在朱元璋的眼中,王保保比常遇春更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徐达与之相比又如何?实际上,徐达生平唯一的一次败仗就是败在王保保的手上,这两名高手过招的过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日期:2012-05-06 12:34:11
  徐达与王保保的第一次交手是在1368年十一月的山西太原。当时元都刚失陷不久,以山西为根据地的王保保在韩店击败一股从泽州进入山西的明军,因而信心十足,想乘胜大举反攻收复失地,便出动奇兵,从太原绕道雁门关、居庸关,企图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大都发起突然袭击。谁料徐达的情报工作做到了家,他对敌情了如指掌,便将计就计,没有按照常规与来犯之敌在城下决战,而是不按牌理出牌,出乎意料地率领部分精锐骑兵提前离开大都,沿途故意避开迎面而来的王保保军队,经太行山麓的井陉突进山西,直扑敌人的大后方太原。

  徐达这一招后发制人使得非常漂亮,他比王保保动身晚,却在王保保尚未到达大都之前,抢先一步杀到了太原。原因是王保保走的是距离比较远的“弓背路”,而徐达走的是以迂为直的“弓弦路”,后者的速度自然快得多。
  日期:2012-05-06 12:35:47
  当元军前进到保安(今河北怀来一带,与大都尚有一段距离)时,却意外收到明军兵临太原城下的坏消息。王保保见后院失火,顿时大惊失色,叫苦不迭,无奈之下只得放弃袭击大都的原定计划,慌忙回师自救。
  跟随徐达杀到太原城外的全是骑兵,在缺乏步兵的配合下难以攻城,因而以逸待劳,打算歼灭回援的王保保军队。再说王保保军队徒劳无功地在山西与河北境内兜了一个大圈,疲惫不堪地重返太原,在城外与明军对峙,为一场即将开始的野战做准备,谁知关键时刻内部发生了变故,一位叫做豁鼻马的将领暗中叛变了,从而令到形势急转直下。豁鼻马悄悄与徐达取得联系,自称愿作内应。明军统帅部抓住难得的机会综合分析各种情况马上做出劫营的计划。当晚,元军大营遭到里应外合的袭击,士卒惊惶失措,四散而逃。王保保仓卒带着十八骑士突围而去。

  徐达在与王保保的第一个回合中之所以赢得干脆利索,靠的是更胜一筹的谋略。明军在太原之战中共总俘获敌兵四万多人以及战马四万余匹,接下来乘势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占领山西。
  日期:2012-05-06 14:27:15
  王保保没有从此音讯沉寂,他仍然持续着不死的传说,继续在长城沿线招兵买马,拥兵塞上,称雄西北。而徐达打下山西后,连接数年转战陕西、甘肃、宁夏,攻克西安、凤翔、临洮、兰州等重要城市,击败或降服军阀李思齐、张思道等人,打死元军不计其数,其间多次与王保保的部属发生冲突,而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发生于兰州的沈儿峪。

  沈儿峪之战是徐达与王保保进行硬碰硬较量的第二个回合。战前,王保保乘明军主力暂时撤离西北,回师休整之机,于1370年十二月以孤军杀入塞内,进犯兰州。徐达临危受命,召集潼关以东的各路部队向西安方向进军,直捣定西。
  久攻兰州不下的王保保,果断撤围,将部属带往定西县北的车道岘屯营,等待着从万里之外远道而来的徐达。两军在1371年四月进行决战。这次,徐达不想取巧,转而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先派左副将军邓愈在阵前立栅作为掩护,然而一步一步逼近敌营。双方将士隔着深壕激战,难分胜负。
  王保保深恨在太原之战中因被明军劫营而失败,现在他为了一雪前耻,决定以牙还牙,用劫营这一招回敬明军,因而秘密调动千余人,从车道岘东山下面的小道悄悄出发,突然袭击明军的东南营垒。防守这个地方的明军并非战斗在最前线,难免有点麻痹大意,而首领左丞胡德济又缺乏应变能力,在遭到敌人的攻击时显得手足无措,令到士卒好象麻雀炸窝——阵脚大乱。如果任由溃兵游勇四处乱窜,势必让怯战的情绪在全军漫延,后果不堪设想。

  日期:2012-05-06 19:07:53
  始终密切注视着前线的一举一动的徐达,及时察觉到东南营垒方向阵线不稳,他雷厉风行地带兵赶来堵塞漏洞,及时击退敌人,并不留情面地摆了胡德济的官,将其移送京师法办,同时把数名没有守住阵地的将校斩首示众,以敬效尤。次日,经过整顿之后的明军在出战时果然面目一新,诸军奋勇争先地与敌厮杀,一直从阵前的壕沟打到营垒里面,最终在营垒后面的乱葬岗中大败王保保军队,活捉了包括蒙古贵族郯王、文济王在内的一千八百六十五人文臣武将,并俘敌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缴获一万五千二百八十余匹马以及同等数量的骆驼驴骡等杂畜。

  王保保仅与妻子数人向古城北面逃遁,这些人逃到黄河边找不到渡船,幸亏菩萨保佑得以捞取到在河中漂流的木料,有惊无险地渡过大河,一路风尘仆仆地从宁夏向蒙古草原狂奔,最终保住了性命。王保保逃到和林,得到了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重用,再度咸鱼翻生,掌握兵权。
  沈儿峪之战,元军估计动用兵力在十万左右,而明军的兵力情况则史无明载,但总数超过元军是毫无疑问的。徐达在太原之后又一次战胜了王保保,此次靠的不是谋略,而是用兵如神的战术。
  王保保两战两败,既然他玩谋略玩不过徐达,玩战术又玩不过徐达,那么他后来是靠什么战胜徐达的呢?根据史书的记载,答案就是:巫术。
  日期:2012-05-06 22:11:51
  王保保战胜徐达的一仗发生于1372年。这时距离元顺帝的死亡时间不足两年,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刚即位未久,正是主少国疑之时。已经称帝五载的朱元璋对流亡在塞外的北元小朝廷依然耿耿于怀,他在这一年的年初便调集十五万重兵,计划分进合击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北元问题。
  明军信心十足,具体布置是分兵三路,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中路;这时徐达的最佳拍挡常遇春已死,便改由李文忠任左副将军出东路;征西将军冯胜出西路,每一路军队的兵力平均为五万人。
  徐达的任务是从山西雁门关向北进军蒙古和林,扫荡在和林地区的北元小朝廷。而李文忠的东路军由河北居庸关而趋应昌,杀向蒙古腹地克鲁伦河,与中路军形成互相呼应之势。冯胜的西路军进军甘肃,作为牵敌之用。
  1372年三月,徐达的中路军出塞之后在和林以南的土剌河遇到了老对手王保保的阻击。战局象以往那样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明军都督蓝玉担任先锋,一举破敌。首战不利的王保保且战且退,等待另一路元军贺宗哲部会师之后,再伺机反攻。

  北元小朝廷生死系于一线。不断后退的王保保绞尽了脑汁来选择一个反攻的最佳时机,他深知这时候硬拼是难以有胜算的,要想取胜,必须充分利用蒙古的天时地利来限制敌人的优势,最好是让徐达仿佛变成了瞎子与聋子,无论拥有多么高明的谋略、战术都派不上用场。
  日期:2012-05-06 23:12:1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